7.17回家吃飯日

號召在“回家吃飯日”放下手裡繁忙的工作,回歸最幸福的生活。 眾多網友回響這場回家吃飯運動,今天放下手裡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動手烹飪,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通過“回家吃飯”,回歸最幸福的生活。

節日介紹

參與的媒體包括:網易、新京報、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北京衛視、周末畫報、優家畫報、LOHAS雜誌、北京漫步雜誌等等。活動獲得了眾多社會名人、微博紅人等高影響力人士的積極回響。
在食品安全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社會節奏過快導致人們開始遠離生活本質的背景下,眾多權威媒體、新媒體積極回響並發起了一場回家吃飯運動,號召人們在7月17日這天,不加班、不應酬,回家吃飯。倡導人們放慢生活節奏、回歸家庭、回歸生活本真、讓生活原汁原味!
7月,取諧音戲稱為“吃月”,“7?17”諧音是“吃一吃”,本來生活網和眾多權威媒體號召“7月17日這天,不加班、不應酬,回家吃飯”,並把這一天定為“回家吃飯日”。號召在“回家吃飯日”放下手裡繁忙的工作,回歸最幸福的生活。回到家中自己動手烹飪,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這樣,既可以吃到健康的美味,也能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你是不是因經常加班、應酬,回家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那么,今天咱就回響全民號召,下班馬上回家吃頓飯吧!

節日習俗

7.17 回家吃飯日不加班、不應酬,回家吃飯!

宣言:

回家吃飯是檢驗幸福的唯一標準
這個七月,我們倡議發起一場“回家吃飯”運動。
對中國人而言,“回家”原本是最深沉的期盼,“吃飯”是最溫暖的問候,但今天,我們已經習慣在餐桌上溝通,在飯局中解決問題,中國這個人情社會造就了一個2萬億規模的餐飲行業,一年倒掉2億人口糧是更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浪費是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過渡消費讓生產者喪失誠信,最終由消費者自食惡果。
今天的中國人,唯一不認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有報導稱我國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比例為26.1%。是誰阻止了我們“回家吃飯”的腳步?浮躁、功利,讓每個人都藉故太忙;加班、應酬,吞食了多少人在家享受生活的時間。
“回家吃飯”是一個不需要解釋的運動,它只需要我們回歸生活本來的樣子:享受烹飪的樂趣;保障家人的健康;增進與家人的溝通;減少餐館中的過度消費;建立簡單真切的人際關係。
尋找回家最簡單的線路,就是動手烹飪,在家吃飯。幸福,就從回家吃飯開始。

“回家吃飯運動”行動綱領

本來生活網和眾多權威媒體倡議:
一、把每年7月17日命名為“回家吃飯日”,當天不加班,不應酬,準時回家吃飯;
二、每周至少留出四天,推掉飯局,回家與家人吃飯;
三、尊重晚餐時間,不談工作,聊聊親人與朋友;
四、選擇優質食材,吃得安全、健康、營養;
五、節制飲食,避免浪費食物;
六、與親友、同事,分享家庭製作的食物,共享美味

網友回響

“7·17”諧音“吃一吃”。眾多網友回響這場回家吃飯運動,今天放下手裡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動手烹飪,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通過“回家吃飯”,回歸最幸福的生活。
一位發起網友稱,回家吃飯就是回歸生活的本質,享受烹飪樂趣,減少過度消費,同時還能保障家人的健康,增進親情,建立簡單而真切的人際關係,“可以說,回家吃飯是檢驗幸福的唯一標準”。在微博平台上,好些網友曬了親人做的全家團圓飯,稱“吃的不是飯,是團圓”。 許多網友表示,做得好不好吃不重要,看到家人一起分享的表情,就已滿足了,“在外吃飯與回家吃飯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食物中是否有愛。”
“回家吃飯日”成為網路熱議話題。不少網友表示,不再加班,推掉應酬,早點回家好好給自己、給父母做一頓好吃的,安心地陪父母家人吃一頓飯。
靜安寺附近進行隨機街頭調查,許多市民雖然並不熟悉“回家吃飯日”,但都表示接受這一倡議。“有這樣的活動肯定會提醒自己多回家陪陪家裡人”,去年來滬的軟體公司員工孫小姐說,“很想吃爸爸做的酸菜燉排骨”。72歲的孫老伯表示,雖沒聽說過“回家吃飯日”,但“對於家長來說,幸福就是孩子能夠回家吃飯”。

微博評論

回家吃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飽含著幸福的味道。有網友稱,回家吃飯最健康;也有網友稱,回家吃飯是一種形式,多跟家人在一起,更能增進與家人的感情。
@微吃貨:長大後,一直在外面吃,不論好壞,也只為填飽肚子。卻越來越想念媽媽做的菜,那是一種讓人能回想起過往的味道!
@大女人一凡:甩開繁重的工作、無休止的學習任務,精選優良食材,做出營養又美味的飯菜給家人獻上。
@奔跑的飯小團:母親牌的菜永遠是最給力、最貼心、最愛吃的菜,是一種讓人無法忘懷的幸福的味道。
@張小呵兒:回家吃飯更經濟、更健康、能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藍色寶貝2012:愛下廚房是為了學更多的菜。每天下班回到家,都是第一時間鑽進廚房,為愛人、寶寶做出可口放心的飯菜,看著他們幸福的吃相,疲憊和沮喪一掃而光,心裡是滿滿的幸福,累也值得。
@窩在這兒:今天不跑步,吃飯不用太顧忌量和時間,認認真真、慢慢悠悠做一頓飯。早餐做蒜香蝦,毛豆,青菜木耳香菇,冰鎮綠豆湯,非常清爽。
@扶桑若木:還有這樣的日子?長知識了。吃飯只是個形式,重要的是,家人間多溝通,不要為了工作和應酬疏忽親情。
@潘石屹:最近一個月,我一直在傳播我健康的生活方式。鍛鍊、喝果汁和蔬菜汁,先從我的家人開始,每天早晨我給@張欣榨一杯蔬菜汁。從我認識的朋友們開始,從我自己的身體開始試驗。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健康地生活。
@本來生活:在外吃飯與回家吃飯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本姑娘以為,最大的區別在於食物中是否有愛。尤其是漂泊在外的人,記憶中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做的菜。為什麼媽媽、爸爸做的菜如此令人難忘?因為他們在食物中傾注了自己的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