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湖南耒陽茄莉沖煤礦透水事故

事故簡介

從7月5日11時開始,耒陽市政府在上級領導和專家的直接領導和指導下,全力以赴,按照科學施救、確保全全的前提下,組織了衡陽市、耒陽市等6支專業救護隊伍90餘人攜帶氣體檢測儀、測距儀、生命探測儀專業設備,以及各類救援力量1000餘人全力展開救援。在此之前的5日上午10時,事故礦井透水已全部排乾,礦井恢復通風。
由於透水造成大量煤矸湧入造成巷道淤積嚴重,救援人員只能爬著進去,跪在地上清理作業,尤其是距南二石門25米處3塊重達一噸以上的巨石和透水點南二石門62煤上山因冒落透水形成一個高達85米的扇形漏斗,並隨時有冒落的危險等重重困難。救援力量正在克服困難千方百計打通生命通道,整個救援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經過日夜緊急搶救,截至7日早上7時,已打通生命通道236米,距離16名被困人員越來越近。

救援情況

救援方式

受天氣炎熱,環境艱苦,條件簡陋,救援難度大,持續時間長等多種因素影響,隨著時間的延續,被困礦工家屬的情緒愈加焦躁、激動,任何有關救援的行動,都可能引發事故現場的震動。擔負任務官兵不斷加大宣傳、解釋、勸說、疏導,努力平靜被困礦工家屬的情緒,爭取他們對救援的支持理解,確保救援現場安全、有序、穩定、可控。隨著救援的展開,氣體檢測儀、測距儀、生命探測儀專業設備相繼運到現場並急需送到井下,擔負任務官兵在專業救援隊員的指導下,一一將設備搬運、綑紮、固定、裝車、輸送到指定地點。為了讓獲救礦工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執勤官兵積極行動,配合醫務人員準備擔架,進入礦井深處,運送獲救礦工。在救援現場的主要路口,官兵們嚴格控制、科學引導著人員、車輛出入,確保急救車輛能順暢通行。

救援過程

2012年7月4日18時左右,耒陽茄莉沖新井煤礦發生透水事故。
2012年7月5日11時開始救援力量全力展開救援。
2012年7月7日早上7時,救援人員已打通生命通道236米。
2012年7月7日晚上22時,搶險救援隊伍已發現11個生命跡象,救援隊伍離被困生命跡象位置約15米。醫護人員已做好救護準備。
2012年7月8日凌晨1時42分,被困16名礦工中的首批3人獲救。
2012年7月9日18時,仍有6名礦工被困,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2012年7月11日上午,據悉已有 8人獲救2人遇難,仍然還有6名礦工被困井下原因是救援通道還未打通,救援工作還在繼續搶救進行。
2012年7月12日,截止到12日下午救援通道還在繼續向前推進,8天過去了儘管生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為了搶救最後一絲希望,搜救工作仍在進行......

現場救援紀實

——耒陽市三都鎮茄莉沖新井礦透水事故救援紀實
本報記者 李偉鋒
7月9日上午9時,耒陽市人民醫院。
劉運青、資春生、鄧仁保等7名礦工安靜地趟在病床上,接受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另外一名傷勢較重的獲救者資小個,則被轉往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此刻,窗外耀眼的陽光灑滿院落。對他們來說,這一切顯得格外親切、珍貴。
7月4日18時,耒陽三都鎮茄莉沖新井礦發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後經各方緊張救援,奇蹟幸運地落到這群倖存礦工身上,生命的陽光碟機走了礦道的黑暗。
截至7月9日18時,仍有6名礦工被困,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16名礦工命懸一線
7月4日18時左右,耒陽市三都鎮茄莉沖新井礦南翼-190米水平,正在這一工作面附近作業的大工劉朝斌發現險情:巷道壁突然出現較大滲水,是明顯的透水徵兆。
他轉身撒腿就往外跑。沿著主運輸巷道,向地勢較高的北翼工作面逃生。邊跑邊喊“透水了,快跑啊!快跑!”
聽到劉朝斌的喊叫,北翼工作的24名礦工趕緊丟掉工具,順著安全的巷道順利升井。
就在劉朝斌跑到北翼工作面的時刻,一股很大的水流,夾帶著煤矸和煤漿噴涌而出,瞬間將巷道灌滿。在透水點以內巷道工作的16名礦工,被活生生堵在了巷道內,生死未卜。
礦上獲悉發生透水事故後,雖然採取了一些自救措施,卻沒有取得實質效果;尤其遺憾的是,礦主沒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透水事故,貽誤了可貴救援時間。
7月5日凌晨6時左右,耒陽市政府接到民眾舉報後立即核實事故情況,並迅速逐級上報;同時組織事故礦井較近白沙礦山救護基地人員立即開展救援。
上午8時多,事故報告傳到長沙。
省委書記周強、省長徐守盛,在獲悉事故後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千方百計搶救被困人員。
副省長盛茂林立即組織安監、煤炭、煤監等部門,於5日中午12時到達事故現場,指導和督促事故救援工作。
7月6日,國家煤監局副局長黃玉治也率工作組趕到現場,指導搶險救援工作。
用手扒出來的生命通道
徐智軍,白沙礦山救援基地救援大隊長。5日早上6點多,他接到救援指令後立即帶領救援隊員,攜帶氣體檢測儀、測距儀、生命探測儀等專業救護設備,於早上8時20分,趕到事發現場開展救援:安裝排水泵、恢復通風系統、探測井下情況……
衡陽、耒陽、邵陽、永州、長沙等6支專業救護隊,也相繼從各地出發,一路急行軍趕赴事發礦井施救。
三都鎮、南陽鎮等地的1500多名一線礦工,在當地政府組織下,也紛紛向茄莉沖新井煤礦集結。
5日上午10時左右,井下透水全部抽完。
救援隊員進入巷道一看,情況卻異常糟糕:透水造成大量煤矸湧入透水點附近的南翼大巷,煤矸石、泥漿、支護木材等幾乎將2.4米高的巷道塞滿。
根據井下情況綜合分析,被困礦工所在的工作面,遠高於透水點。透水點以內巷道長度有近300米,如果礦工能逃生至位置較高的工作面,存活的可能性極大!
這一情況讓救援人員倍感振奮,增添了救援動力。
如何加快掘進進度,儘快打開生還之門?
“巷道淤塞,我們都是爬進去,趴在巷道內,用手和勺子一點一點往外摳堵塞物”。8日上午,記者在礦井口,見到剛從井下出來的救援隊員陳新文。他滿身泥水,膝蓋、手肘部位的衣服磨破了,指甲前部都磨沒了。
他告訴記者,透水點附近的巷道已完全堵塞,其餘大部分巷道只有頂部留有不到20公分的空隙;救援中只能用勺子裝、或用手捧,一把一把將堵塞物灌進編織袋,再一袋一袋地向外傳送。
到6日凌晨,好不容易清理出一條近140米的通道,離礦工被困點越來越近,不料遇上“攔路虎”:3塊重達1噸以上的矸石堵在巷道,一時無法前行。
救援隊員拿來風鎬,將矸石破碎,一塊一塊清出巷道。
至7日早上7時,救援人員累計打通生命通道236米。
為加快救援進度,現場指揮部繼續從全省調集專業救援隊伍增援。省安監局、省煤炭局、湖南煤監局等相關負責人均來到井下,現場督陣。
就這樣,一捧又一捧、一勺又一勺,清空的巷道在一步一步往裡延伸,生命的通道在一點一點敞開。
“有人嗎?”
“有!”
7日晚22時左右,正在搜尋被困人員的徐智軍試探著喊話。從前方淤塞巷道的頂部口子傳來一聲清晰的回音。
找到了!找到了!終於找到倖存者了!
這一喜訊從巷道深處,很快傳到了地面,醫護人員作好接應準備。
連日來高強度的救援,終於看到了生的希望,掘進速度也明顯加快。
8日凌晨1時45分,在事發80個小時後,3名被困礦工劉運青、鄧仁保、資春生被成功救出,隨即送往耒陽市人民醫院。
清空的巷道繼續往裡延伸,生存的希望不斷升騰,好訊息相繼傳來:
8日上午10時45分,又營救出一名倖存者;
8日下午18時20分,又有6名被困礦工獲救升井。
此刻,離事故發生已過去96小時。
科學施救書寫生命奇蹟
7月9日,記者在醫院看到,最先獲救的劉運青、資春生、鄧仁保3人精神狀態很好,主動聊起井下驚心動魄的瞬間。
3人中,42歲的劉運青最先發現透水險情。正在推車的劉運青突然發現腳下有水從巷道口往裡湧進,井下經驗豐富的他知道情況不妙,立即轉身,招呼一起作業的資春生、鄧仁保、資小個、鄧賤根等人,往巷道內高處轉移。
慌忙中,資小個、鄧賤根兩人沒跟上,眼看就要被襲來的水流吞沒,眼疾手快的鄧仁保順勢將他們拉上工作面。
剛爬上工作面,下面巷道就被全部淹沒。
“好險!”5人不由自主的驚嘆!
事後證明,這一轉身,為獲救贏得了寶貴機會。
轉到安全地帶後,開始他們很驚慌。往外走的巷道全部被水堵塞,出去基本沒有可能。後來看到身後的水位沒有很快漲上來,5人才鎮定下來。
幾個人憑著日常掌握的安全防護知識和井下工作經驗,把礦燈輪流間或打開,蹲在一起靜靜地等待救援。只有口渴的時候,才捧一口巷道的積水喝下,順便觀察水位變化。
在井下等待救援近80個小時裡,他們相互鼓勁,耐心等待。
正是自覺保持這份難得的平靜,才使他們保存了足夠的體能,支撐到獲救的那一刻。
井下在等待,地面救援在加速!
省政府在接到報告的第一時間,就調集白沙、邵陽、長沙三大礦山救護基地和事發礦井附近的南陽、紅衛、白沙坪、耒陽等專業救護隊的近500人,攜帶專業救護裝備趕往事發礦井,開展救援。
事故發生後,周邊的東沖礦業公司、石界煤礦等9家礦山企業,各自組織了100多名具有豐富井下工作經驗的礦工,自發來到救援現場,參與施救。
事故指揮部成立由救援專家牽頭的救援組,組織救援隊員分批有序下井施救。
為掌握井下情況,省安監局副局長朱崇洲、省煤炭局副局長曾平江、湖南煤監局副局長賀德安等專家型領導,分批帶隊進入巷道,現場指揮救援。
巷道淤塞嚴重,很難用機械清理。專家組果斷拍板,在淤積巷道的上部,人工清挖一條1.2米寬、0.6米至0.8米高的小巷道,突擊前行。事實證明,這為快速接近被困人員節約了大量時間,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直在現場參與指揮救援的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安監局局長劉堯臣說:“高度集中的統一領導,科學、有序的組織救援,為營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事故調查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