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12大關鍵字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12大關鍵字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年年有,今年卻有大不同:經濟成長預期重提區間目標、近2萬億的減稅降費、地方專項債增加8000億元、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降至13%、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

基本信息

報告要點

10大數據10大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

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76萬億元;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巨觀政策層面;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資金空轉或脫實向虛;

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也為更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

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

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

今年中小企業寬頻平均資費再降低15%,行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規範套餐設定;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鼓勵發行雙創金融債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

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

穩定糧食產量,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

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到期後繼續執行;

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

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

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

關鍵字解讀

1、GDP增速時隔兩年重提區間目標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為增長6%-6.5%。

解讀:這是繼2016年提出6.5%至7%目標後,經濟成長預期又一次設定為區間目標。這既有底線,又增強了彈性,符合當下我國經濟成長實際和市場預期,有利於提升經濟調控的主動性。根據機構測算,要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未來兩年經濟增速不低於6.2%即可實現。綜合社科院交行、中信證券等機構預測,今年經濟增速可能在6.3%-6.5%。

2、減稅降費近2萬億去年是1.3萬億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解讀:近幾年的減稅降費規模逐步擴大,從2017年的5500億到2018年的1.3萬億,再到今年的近2萬億元,給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更強。更大規模減稅和更明顯降費體現在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全面落實新個稅法及專項附加扣除;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及清理規範收費行為等方面。從行業角度看,製造業最為受益,除了增值稅率的下調,還包括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將擴大至全部製造業領域,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3、加大定向降準力度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手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資金空轉或脫實向虛。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解讀:今年1月4日央行宣布降準1個百分點,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由此,市場預期今年貨幣政策將在實際操作中保持偏寬鬆節奏,年內將降準2-3次,但降息爭議較大。此次明確提到“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平”,意味著降息也在考慮範圍之內。值得注意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立場沒有改變,不搞大水漫灌。但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貨幣條件維持不變,而是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動態最佳化和逆周期調節,適度熨平經濟的周期波動,在上行期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在下行期對抗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從數量上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應與名義GDP增速大體匹配,從價格上看,利率水平應符合保持經濟在潛在產出水平的要求。

4、赤字率2.8%財政赤字2.76萬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76萬億元。

解讀: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財政赤字率均未突破3%這一國際警戒線,僅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為3%。2018年調低0.4個百分點,為今年的調升打下了基礎。今年赤字規模2.76萬億元,高於去年的2.38萬億元。這一安排既體現了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又為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風險預留了政策空間,還釋放了嚴防風險的信號。

5、地方專項債2.15萬億元大增8000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也為更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

解讀:地方政府專項債已成為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抓手。規模提升和發行時間提前是兩大看點。今年,人大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1.39萬億元地方債限額,地方債打破“常規”提前發行,支持了基建投資,及早發揮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重要作用。數據顯示,1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180億元。其中,發行專項債券1545億元。

6、基建投資:鐵路8000億元、公路水運1.8萬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解讀:總量上看,鐵路投資規模比2018年提出的7320億元有所提高。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基建將發揮托底效用,也會是穩投資的主力。綜合券商報告來看,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或在9%以上。值得注意的是,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基建”投資將成為一大亮點,帶動整體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全年增速或在6%左右。

7、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在“進一步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部分,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機制,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鼓勵發行雙創金融債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

解讀:作為金融系統的重要構成,資本市場無疑是國家重要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將亮點紛呈,科創板整裝待發,創業板改革“也不遠了”,滬倫通漸行漸近,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將分步實施,債券市場開放穩步推進……我們認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資本市場在推動實體經濟轉型方面的戰略地位在提升,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政策合力在凝聚,資本市場建設綱舉目張的新階段在向我們迎面走來。

8、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輸入性風險。

解讀:防風險仍是今年經濟工作重要任務。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對部分政策力度、節奏進行了調整,防範因為處置風險而產生的風險,因為緊縮過度而產生的疊加風險。今年,我國金融市場既要面臨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又要應對外部輸入性風險,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匯率市場也都有不少風險隱患。對此,監管部門反覆強調,將推動完善金融政策,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切實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加強對股市、債市、匯市的實時監測,阻斷跨市場、跨區域、跨境風險傳染,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增加資金供給,完善制度安排,提振投資者信心。

9、就業優先首次置於巨觀政策層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巨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

解讀:穩就業位居“六穩"之首,今年又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巨觀政策層面。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將採取多項措施籌謀經濟下行壓力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去年12月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各部委的職責分工。比如,在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明確由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負責。

10、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好解決民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解讀: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是“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與此類似,表述為“落實地方主體責任”,今年則進一步指向為“城市主體責任”,意味著各地房地產調控將繼續堅持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部分城市根據實際情況對房地產政策進行微調的可能性上升。今年將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關於房地產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為“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在介紹2019年立法任務時並未提到房地產稅法。

11、國資國企改革自然壟斷行業實行網運分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職業經理人等制度。依法處置“殭屍企業”。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強身健體,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解讀:今年國企改革亮點紛呈,第三批混改試點的央企混改方案有望全部批覆,第四批100家以上國企混改試點將加快推出,“兩類公司”改革試點提速擴圍亦步入“快車道”,創建世界一流示範央企、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等也將逐步落地。同時,綜合性改革如三級公司的混改、職業經理人制度、董事會職權的落地等也將提速。值得注意的是,油氣等行業的“網運分開”料有大動作。

12、西部開發開放要有新措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落實和完善促進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改革創新舉措。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規則銜接,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解讀: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實體經濟的突出矛盾之一。經濟發達地區的都市圈正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域內部的一體化則是發揮協調效應的重要推動力。西部開發方面,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肖渭明曾介紹,發改委正牽頭研究起草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他說,交通基礎設施依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要加快形成以幹線(高速)鐵路公路為主骨架的交通網路建設,“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十大高速鐵路通道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將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