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

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

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將於2016年10月15日正式開始。據統計,國稅系統招錄人數超過1.7萬人,成為最大招錄戶。本次招錄共有120多箇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加,計畫招錄2.7萬餘人,與去年招錄規模相近。。

概述

據國家公務員局網站公布的訊息,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為2016年10月15日至24日。公共科目筆試將於2016年11月27日在全國各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和個別較大的城市同時舉行。

本次招錄共有120多箇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加,計畫招錄2.7萬餘人。

此前,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國考計畫招錄人數分別為20839人、19538人、22248人、27817人。這其中,2016年國考招錄人數曾創下歷史新高,而今年的計畫招錄規模和去年大體相當。

政策走向

政策繼續向基層及艱苦邊遠地區傾斜

2017年國考2017年國考
本次發布的國考公告中明確提出,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主要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

另外,中央機關直屬市(地)級機構職位、縣(區)級及以下職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15%左右的計畫用於招錄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計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畫”、“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而去年,這一比例為10%左右。

另外,本次國考還延續了適當降低艱苦邊遠地區進入門檻的政策,對艱苦邊遠地區的中央機關直屬機構縣(區)級以下職位,視情況單獨或者綜合採取適當降低學歷要求、放寬專業限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經歷、單獨劃定筆試合格分數線等措施,降低進入門檻,同時,採取允許中央機關直屬機構拿出一定數量的縣(區)級以下職位面向所在市、縣戶籍或在當地長期生活、工作的人員招考,落實新錄用公務員最低服務年限等措施,穩定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公務員隊伍。

考試變化

警察職位首次實行“2+X”考試模式

2017年國考2017年國考
本次國考部分職位繼續實行“2+X”考試模式,即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個公共科目,加專業科目考試或外語水平測試。

其中,報考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編譯局、外交部等部門日語法語俄語等8個非通用語職位的人員,還將參加外語水平考試。

報考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特殊專業職位的人員,以及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人員,還將參加專業科目考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人民警察職位首次實行“2+X”考試模式。

“2017年國考一大亮點就是進一步提高試題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華圖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喬海波分析稱,除了對省級以上機關和市(地)級以下機關職位分別命制公共科目筆試試題外,部分職位繼續實行“2+X”考試模式,突出對專業能力和素質的測查,以滿足招錄機關實際用人需要。

發現作弊永不錄用

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已將包括公務員錄用考試在內的國家考試作弊行為列入刑事犯罪。本月起施行的《公務員考試錄用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中也規定,報考者如作弊永不允許進入公務員隊伍。

因此,2017年度國考將強化考試安全作為重點之一。根據介紹,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也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央網信辦、公安、工信、教育等部門的合作,加大防作弊技術和手段的套用,嚴厲打擊助考作弊集團和非法培訓機構的各類涉考犯罪行為。

除了嚴明考試紀律,公務員的選人關也將把得更嚴。招錄機關將按照好乾部的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根據擬錄用職位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對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能力素質、遵紀守法、自律意識、誠實守信、學習和工作表現以及需要迴避的情況等,並對考察對象的檔案進行嚴格審核,重點審核年齡、工齡、黨齡、學歷、工作經歷等內容,嚴把選人政治關、品行關、廉潔關、能力關。

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ww.chinagwy.org)提示: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2017年國考大綱),包括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7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和專業科目考試大綱。行測申論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

專業科目考試大綱

專業科目考試大綱專業科目考試大綱
2017年度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

中國銀監會2017年度公務員錄用考試專業科目筆試考試大綱。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7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8個非通用語職位外語水平測試考試大綱。

下面是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全文: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7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

公共科目筆試內容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7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全部採用閉卷考試的方式。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

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80分鐘,滿分100分。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塗准考證號,並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二)申論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塗准考證號,用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介紹

(一)測試內容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數量關係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係和解決數量關係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係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係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題型介紹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涉及多種題目類型,試題將根據考試目的、報考群體情況,在題型、數量、難度等方面進行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題型介紹。

1.言語理解與表達

每道題給出一段語言文字,要求報考者根據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或運用一定的語言文字知識,選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題1:解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始終是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從技術商品化、科技運行機制、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著力在微觀組織層面。改革進程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從巨觀管理層面思考問題。換句話說,改革已經改到了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頭上。政府科技資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轉變?對科技活動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變?管理科技活動的組織機構需不需要調整?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才有可能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應從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體制改革問題

B.進行國家科技體制的深層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確政府職責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與經濟相脫節是我國科技體制的弊端

(答案:A。根據“改革已經改到了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頭上”一句,可知A為正確答案。)

例題2:說話不僅是一種生理功能,更是一種能力。會說話的人,縱然 ,滔滔不絕,聽者也不以為苦;縱然 ,一字千金,也能繞樑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說話者,毫不誇張地說,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頭的。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能言善辯 訥口少言 實現

B.繪聲繪色 不露聲色 完成

C.口若懸河 片言隻語 創造

D.侃侃而談 緘口不言 獲取

(答案:C。從上下文的意思,及詞語本身的含義,可知選項C更為貼切。)

2.數量關係

第一種題型: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係,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後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例題:124816 ( )

A.16B.24C.32D.36

(答案:C。原數列是一個等比數列,後一項是前一項的2倍,故正確答案為C。)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係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並利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或推出結果。

例題:某地勞動部門租用甲、乙兩個教室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兩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兩教室當月共舉辦該培訓27次,每次培訓均座無虛席,當月共培訓1290人次。

問甲教室當月共舉辦了多少次這項培訓?

A.8B.10

C.12D.15

(答案:D。根據題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訓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訓可坐45人。由此可計算出甲教室舉辦的培訓次數為15次。)

3.判斷推理

第一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

例題:

判斷推理判斷推理

(答案:B。黑點在正方形中順時針移動。在第5個圖形中,應該正好移動到左上角。)

第二種題型: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後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職業枯竭是指人們在自己長期從事的工作重壓之下,產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職業枯竭狀態的是:

A.老周不能勝任自己現有的工作,每天都會忙得焦頭爛額

B.剛參加工作的小李覺得這份工作太累,產生了跳槽的念頭

C.劉經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緒也越來越糟糕

D.在從事過許多不同的職業之後,老王覺得所有工作都

索然無味

(答案:C。根據題乾所給定義,正確答案為C。)

第三種題型:類比推理。給出一組相關的詞,要求通過觀察分析,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組與之在邏輯關係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螺絲:螺帽

A.水杯:暖瓶B.線:紐扣

C.插座:插頭D.筷:碗

(答案:C。螺絲和螺帽是一組必須配套使用的東西,選項C中插頭與插座的關係與螺絲與螺帽的關係一樣。)

第四種題型: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運用一定的邏輯推論,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例題: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於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後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

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

C.並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該選項中“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從根本上排除了“雨水沖刷”的可能性,最能質疑專家的觀點。)

4.資料分析

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1~5個問題,報考者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推測和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題:根據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分析資料分析

三大經濟圈中,2010年三次產業增長速度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幾個?

A.0B.1

C.2D.3

(答案:B。通過比較表格提供的數字,可以看出,三次產業增長速度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只有珠三角,故正確答案為B。)

5.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有關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的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項。

例題:匾額是中國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建築物的性質。下列匾額與建築物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明鏡高懸——貢院

B.萬世師表——關帝廟

C.還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宮

(答案:D。仔細考察四個選項,你可以依據有關歷史常識,判斷出A、B、C三個選項的對應關係都不準確,只有D選項中的匾額與建築物能夠對應,故正確答案為D。

申論介紹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職位、市(地)級以下職位的不同要求,設定兩套試卷。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並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範、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級以下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貫徹執行能力——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