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三屆中國國際佛寶文化博覽會

展會時間

2013年9月6日-9日

展會地點

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
承辦單位:上海博海展覽展示有限公司北京雄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廣西辦事處台灣文玄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中國佛教用品網人間福報
佛蓮商務網香業中國網
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教文化旅遊網
中華佛教網佛音網
佛學與管理佛教用品及寺院文化

活動主題

弘揚民族文化展示魅力中華體現盛世慈緣
共創未來科技構建和諧世界合作互動雙贏

展會介紹

中華佛教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現如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為弘揚中華民族佛教文化,加強國內外佛教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佛教組織的國際地位,展示中華佛教文化藝術風采和佛教文化藝術魅力,構建多元、包容、精進、和諧、開放的世界性文化,為實現世界持久的和平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進一步的貢獻。同時,2013年又是我國建國64周年,為了總結和展示新中國下佛教文化的發展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果。由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主辦;上海博海展覽展示有限公司、北京雄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單位作承辦聯合其他有關組織及相關部門在民族文化宮展覽館舉辦“2013第三屆中國國際佛寶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佛博會”)以此圓滿舉辦好此項博覽會活動。
北京是我國文化交流的視窗,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顯著。同時,北京的佛教及其文化歷史悠久,也是我國佛教文化保存保護比較完好的省市,對外宗教事務素來交往比較頻繁,宗教與大都市文化相互影響,氛圍濃厚,形成別具特色的宗教人文景觀。
本次博覽會將為展商尋求合作項目、拓展市場提供最佳的機遇。同時也為我國佛教文化行業提供同世界佛教文化同行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理解與合作、互動與雙贏、佛徒與信仰搭建一個平等、多元、開放的交流平台。這將有力地推動和促進我國及世界各地的和諧共處,共同繁榮,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展品範圍

1、佛事用品用具:木石雕、瓷器、銅像、樹脂、鋶金、玉雕、琥珀、水晶、生漆脫胎、佛龕、佛珠、木魚、銅盤、蠟台、香爐、護身符、花瓶、古典家具貢台、貢盤、淨水杯、拜墊、念佛機、舍利塔、香筒、缽法器、電子佛典、金銅缽、金桶、聚寶桶、家庭佛堂等。
2、佛香蠟紙製品:線香、竹角香、微煙香、無煙香、工藝香、印度香、材料香、香料香、高香、薰香、塔香、藏香、工藝蠟燭、無煙蠟燭、蓮花蠟燭、斗燭、水晶蠟燭、酥油蠟燭、普通蠟燭、金紙、元寶、黃裱紙、紙品材料、蜂窩紙等。
3、宮廟燈具系列:鐘鼓、宮燈、佛燈、蓮花燈、電燭燈、油燈、燈油、電香等。
4、高僧僧服繡品:僧服、僧鞋、繡品、幡幢系列、吉祥繡包、佛堂掛飾、香囊、密宗、佛像、天珠、綠度母、白度母、掛件、金卡、吊飾、佛教類工藝品、轉經輪等。
5、佛用原料設備:制香機械及原料、蠟燭機械及原料、製紙機械及原料、佛像雕刻設備、精油、植物麝香及薰衣草原料、其它相關機械設備及原料等。
6、寺廟建築維保:寺廟裝飾、寺廟維修、城堡保守、寺廟防災防範、各宗團特別展示館、各種學校及教育關聯展示寺廟特產物、佛教葬禮文化等。
7、佛用書畫音像:佛像、佛畫、佛刊、佛書、佛經、音像、影像、年畫、唐卡等。
8、素食產業文化:天然有機食品、飲料、茶、大麥茶、咖啡、養生食品、有機製品、環保製品、蔬果、其它未分類素食產品等。
9、集郵家具文化:集郵文化產業與古典家具藝術文化產業等。

展館介紹

民族文化宮座落在北京長安街西側,建於1959年9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築之一。它的建立,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是中國56個兄弟民族平等、團結、進步、繁榮的象徵。
民族文化宮建築面積45058.8平方米,主樓13層,高67米,東西翼樓環抱兩側,中央展覽大廳向北伸展,飛檐寶頂冠以孔雀藍琉璃瓦,樓體潔白,塔身高聳。整個建築造型別致、富麗、宏偉、壯觀,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風格。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1994年被北京市民選為50座“我最喜愛的民族風格建築”之首;作為新中國“第一宮”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築史》;1999年國際建築師協會第二十屆大會上,民族文化宮被推選為20世紀中國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民族文化宮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文化事業單位。內設展覽館、中國民族圖書館、陳列室(博物館)、大劇院、民族畫院等部門。具有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舉辦民族展覽,收藏和研究少數民族文物、文獻,提供民族書刊,開展民族文化交流,承辦民族活動及商業演出等多項功能,是中外人士了解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視窗。
民族文化宮的宗旨是:為民族文化事業服務,為民族工作服務,為各民族的團結進步事業服務。民族文化宮建成五十多年來,收有珍貴少數民族文物5萬餘件;藏有24種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及漢文書籍60餘萬冊;舉辦了民族工作成就、少數民族服飾、樂器、工藝美術、面具等專題文化展覽及基本陳列《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系列展》,全國各民族地區有近50個兄弟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經濟建設成就在這裡展示;上演了民族歌舞及中外著名音樂、戲曲等劇目;出版了民族音像製品;展示了民族風格的飲食文化……接待了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港澳台同胞和僑胞,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來賓和讀者幾十萬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