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名稱為第三十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英國倫敦主辦此次奧運會。

簡介

2012年倫敦奧運會,即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名稱為第三十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5年7月6日,國際奧委會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17次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宣布,由英國倫敦主辦此次奧運會,這是倫敦第3次主辦夏季奧運會。
倫敦是迄今為止舉辦夏季奧運會次數最多的城市。也是歷史上首座三度舉辦奧運會的城市,第一次:1908年倫敦奧運會;第二次:1948年倫敦奧運會;第三次:2012年倫敦奧運會。
註:1944年倫敦奧運會未舉辦(倫敦只取得舉辦權,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舉行)。

申辦過程

原本共有9個城市申辦第30屆夏季奧運會。最後階段的5個城市的選擇是根據各申辦城市於2004年1月15日所提交的50頁報告來決定的。國際奧委會在11個項目中給各城市評分,範圍包括了財政安全交通等。
巴黎是總評分最高的城市,一般相信巴黎是最有希望最終贏得主辦權的城市。馬德里得分第二,可能是由於受到西班牙在1992年已經舉行過巴塞隆納奧運會的影響。倫敦名列第三,因為它在交通和公眾意見方面得分很低。紐約名列第四,也可能是受到2010年冬季奧運會將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影響。一般來說,國際奧委會希望避免兩屆奧運會在同一個大洲舉行。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5個城市中得分最低的。
國際奧委會委員在2005年初訪問5個城市,進行考察,並在5月遞交一份報告,報告於6月6日公開發表,這份厚達120多頁的報告指出,巴黎和倫敦的申辦具極高質素,馬德里和紐約均獲得正面的評價,只有紐約仍未能確定奧運會主場地。莫斯科則被評為欠缺周詳的方案。這份報告決定進入最後階段的城市名單,國際奧委會於2005年7月6日在新加坡召開全體會議,並在會上舉行投票表決最終的主辦城市。參與申辦的5個城市已經被允許在其申辦的會徽上使用奧運會五環標誌。
作為國際大都市,倫敦曾於1908年和1948年兩次舉辦過奧運會,這次他們提出申請,並迅速成為勝出的熱門城市。“浪漫之都”巴黎此前曾主辦過兩屆奧運會,分別是在1900年和1924年,距今時間比較久遠。近年來,巴黎積極參與奧運會申辦工作,但前兩次的申辦卻均以失敗告終。其中,在2001年7月他們不敵北京,無緣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不過他們很快就從失利的陰影中恢復過來,滿懷信心地宣布參加2012年的奧運會申辦。在5個候選城市中,他們被認為是最大的熱門城市。
其他三個城市分別是紐約、馬德里和莫斯科。不過,紐約民眾反對該城市申辦奧運會情緒很高,加上申奧方案不完善,因此成功的難度很大;馬德里從來沒有主辦奧運會的經驗,雖然他們擁有民眾西班牙王室的鼎力支持,但其安全保衛能力卻受到一定的質疑。作為俄羅斯的首都,歷史悠久的莫斯科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並不被看好。
2012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2005年7月6日晚揭曉。在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的投票選舉中,在莫斯科、紐約和馬德里先後出局後,在第四輪投票中,倫敦擊敗了巴黎,成為第30屆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這樣,倫敦將於北京奧運會後,接過奧林匹克運動的大旗。
前三輪投票的結果正如人們事先的預料。在第一輪投票中,莫斯科得票最少,率先被淘汰出局。他們的代表隨即也有機會進行後面的投票。在隨即進行的第二輪投票中,美國的紐約得票最少,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在第三輪的投票中,仍然沒有一個城市得到半數以上的選票提前勝出。被認為可能成為“黑馬”的馬德里在該輪中得票數最少,也被淘汰。
主辦城市選舉的懸念留到了最後一輪,由巴黎“決鬥”同樣強大的倫敦。在這輪投票選舉中,雙方沒有讓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難堪地戰成平手,而是高下立分。在經過一段讓人幾乎窒息的等待之後,一位13歲的華裔新加坡女孩把放有結果的信交給了羅格。羅格在感謝了東道主新加坡民眾、此前提出申請的國家和5個候選城市後,向世人大聲宣布:第30屆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屬於倫敦。

各輪投票結果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各輪投票結果
第一輪:倫敦22票;巴黎21票;馬德里20票;紐約19票;莫斯科15票。(莫斯科被淘汰,其他城市票數均未過半)
第二輪:倫敦27票;巴黎21票;馬德里32票;紐約20票。(紐約被淘汰,其他城市票數均未過半)
第三輪:倫敦39票;巴黎33票;馬德里31票。(馬德里被淘汰,其他城市票數均未過半)
第四輪:倫敦54票;巴黎50票。(巴黎被淘汰,倫敦勝出)
國際奧委會的以色列代表聲稱,倫敦贏得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權,是由於在第三輪投票時希臘代表蘭比斯·尼古勞把給馬德里的票錯投了給巴黎。

申奧會徽

申奧會徽
倫敦申辦奧運的會徽是採用具有5種顏色的彩條代表奧運,在“LONDON 2012”的字樣上下穿過;而會徽上則有國際奧委會會徽。

其他申辦城市

另外4個申請但未進入第二階段的城市是:古巴的哈瓦那;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德國的萊比錫;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還有一些城市考慮過申請,但是最終沒有提出正式申辦:奈及利亞的阿布賈;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埃及的開羅;印度的海德拉巴;義大利的米蘭;巴西的聖保羅;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加拿大的多倫多;波蘭的華沙。

會徽

2007年6月4日,倫敦時間11時30分公布了2012年第30屆夏季奧運會的會徽,新會徽完全沒有倫敦當地的傳統標誌或色彩。在會徽公布後不久,即有英國民眾在網際網路上指責該會徽;此外在公布的新會徽宣傳片放映後,有人因宣傳片中的色彩轉換過快,導致癲癇發作。
倫敦2012年奧運會、殘奧會會徽一經發布,立即引發廣泛爭論,支持者對會徽大膽而驚人的設計表示熱烈歡迎,批評者則認為,會徽設計太過凌亂,糟糕透頂。
外形

倫敦奧組委發布的4種顏色2012年奧運會徽

會徽以數字“2012”為主體,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及英文單詞倫敦(London)。這一設計清晰地傳達出倫敦的聲音——“倫敦2012年奧運會將是所有人的奧運會、所有人的2012。”會徽顏色一共有四種,分別是粉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可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會徽。這一設計是百年奧運史上第一次由奧運會和殘奧會“共享”同一個會徽。
會徽是由世界著名設計公司奧林斯(WolffOlins)設計。WolffOlins是一家成立於1965年的知名品牌諮詢公司,隸屬於奧姆尼康(OmnicomGroup)——世界最大廣告集團。這個標誌設計選定WolffOlins,並沒有舉行相應招標,費用40萬英鎊。
意義象徵
據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介紹說,該會徽象徵著“活力、現代與靈活,反映了一個嶄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處於靜止狀態,而是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網路武裝起來工作”。
塞巴斯蒂安·科在發布會上說:“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是每個人的奧運會。該會徽表明我們將用奧運精神激勵每個人,特別是全世界的年輕人。”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富有創造精神的會徽,幾何圖形抓住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實質,即激勵全世界的年輕人參加體育運動,體現奧運價值”。
會徽爭論

倫敦2012年奧運會、殘奧會會徽一經發布,立即引發廣泛爭論,支持者對會徽大膽而驚人的設計表示熱烈歡迎,批評者則認為,會徽設計太過凌亂,糟糕透頂。 
會徽以數字“2012”為主體,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及英文單詞倫敦(London)。這一設計清晰地傳達出倫敦的聲音——“倫敦2012年奧運會將是所有人的奧運會、所有人的2012。”會徽顏色一共有四種,分別是粉色、橙色、藍色和綠色,可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會徽。這一設計是百年奧運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年舉辦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共享”同一個會徽。
會徽是由世界著名設計公司奧林斯(WolffOlins)設計。WolffOlins是一家成立於1965年的知名品牌諮詢公司,隸屬於奧姆尼康(OmnicomGroup)——世界最大廣告集團。這個標誌設計選定WolffOlins,並沒有舉行相應比賽,費用40萬英鎊。
中國專家觀點
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藝術總監、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設計處專家林存真:會徽揚棄單純象徵意義運動形式
初次看到倫敦奧運會會徽及其擴展套用設計,讓人震動,亦讓人浮想聯翩:這大膽的色塊組合,仿佛張揚著運動的精神,仿佛踏著搖滾的節奏,仿佛躍動著街舞的身影,帶著閃電般的速度,激越著震耳的吶喊,絕少規範的束縛,盡情釋放人類的激情、活力與時尚,展望著夢想與未來。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會徽以數字“2012”為主體,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及英文單詞倫敦(London),採用國際化的設計語言,簡潔鮮明,由單純而大塊的色彩組成的主體圖案,象徵著活力與激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其與眾不同的設計蘊含著深刻的奧運精神與設計理念。該會徽標誌整體極富感染力,與以往的奧運會會徽設計相比,具有獨特的創新和突破,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獨特的風格與鮮明的個性。
設計的形式來源於理念,透過倫敦奧運會會徽系統設計,我們解讀到蘊含在設計之中的精神理念,即倫敦2012年奧運會將是所有人的奧運會、所有人的2012。它將用奧林匹克精神去激勵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拉近與青年人的距離,並邀請大家參與、融入其中。這也預示著一種主張:它將揚棄一種單純象徵意義的運動形式,回歸到它的本真——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旨在讓大眾積極參與,分享快樂,共同點燃奧運的激情與夢想。
隨著現代系統設計的發展,評價一個設計的標準,不是割裂地看標誌圖形的美觀程度,而是注重其良好的延展和運用,以及標誌是否釋放了本身蘊藏的理念或情感。倫敦奧運標誌,孕育於現代設計前沿時尚的舞台,其獨特的個性特徵是業界各種先鋒力量交匯融合的產物,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也許由於迥異於以往會徽的風格,該標誌現在還不能為所有人所接受,但如果對其豐富的內涵有了深入了解,對其精彩的擴展套用有進一步的認知,一定會理解它的真正價值和重要意義。
倫敦奧運會會徽,以鮮明的特色展現了它的設計風格和精神內涵,它的大膽創新與突破讓人興奮與震撼,我們期待著在整體標誌系統設計及延展、運用方面,發揮更加獨特的魅力,同時也期待著它能再次為我們帶來更大的震撼與驚喜。

門票

倫敦奧林匹克組委會估計可安排大約770萬張奧運會門票與150萬張殘奧會門票。它們都將從2011年起售,且至少一半的門票價格低於20英鎊。
為了減輕交通壓力,持票人可在比賽當天憑門票免費乘坐倫敦的所有公共運輸工具。
國際奧林匹克組委會估計能售出82%的奧運會門票和63%的殘奧會門票。同時,也會有一些項目可供免費現場觀看,比如馬拉松、三項全能和公路腳踏車比賽。

比賽項目及時間

2012年倫敦奧運會室內腳踏車比賽場館

比賽項目
2012年倫敦奧運會共設26個大項,總計300個小項比賽。比賽大項和小項均少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
游泳、水上芭蕾、跳水、水球、射箭、田徑、羽毛球、手球、籃球、拳擊、皮划艇、激流迴旋、靜水、腳踏車、場地賽、公路賽、山地賽、小輪車(BMX)、馬術、擊劍、足球、體操、蹦床、競技體操、藝術體操、柔道、現代五項、賽艇、帆船、射擊、桌球、跆拳道、網球、鐵人三項、室內排球、沙灘排球、舉重、摔跤、曲棍球。

被取消的比賽項目

2005年7月8日,國際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新加坡全會上正式宣布棒球(奧運會只設男子棒球項目)和壘球(奧運會只設女子壘球項目)將不會列入2012年倫敦奧運會以及2016年第31屆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中,理由是參與的國家太少。

比賽時間

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於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開幕,於2012年8月12日(星期日)閉幕。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主體育場

奧運會主體育場
2012年倫敦奧運會體育場位於倫敦東部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因外形上闊下窄,又被稱為“倫敦碗”,預計可容納8萬人,分為兩層,上層是55000個臨時座位,在2012年倫敦奧運和2012年夏季殘奧會結束之後將拆除,只剩下25000個固定座位,成為一作中型社區體育場,本場地除了北邊是陸地,其他三面是環水,被戲稱體育場島。
除了原始屋頂,設計者還將使用一種用紡織品做成的遮陽棚,紡織品上畫馬賽克和與奧運會相關圖像在2012年倫敦奧運和2012年夏季殘奧會結束之後,遮陽棚將被拆下,做成袋子出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