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2010年7月中旬就開始的森林火災持續蔓延,俄羅斯境內已經有7個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據悉,俄羅斯投入了幾乎全部專業救火力量。俄羅斯緊急事務部8月8日統計表明,俄羅斯境內目前共有554個森林著火點和26個泥炭著火點,著火總面積超過19萬公頃,經濟損失逾65億盧布(1美元約合29.83盧布),已經造成至少53人死亡、500多人受傷,超過2000間房屋被毀。聯合國發表聲明對火災遇難者表示哀悼,普京駕機參與滅火,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大火的未來形勢。

災情概況

預警:520處火點7地區進緊急狀態

死亡:至少53人

受傷:至少500人

影響:近2000房屋被毀,逾3500人無家可歸

大火現場 大火現場

俄羅斯2010年夏季出現罕見高溫和乾旱天氣。首都莫斯科7月29日氣溫創歷史新高,達到39℃,使2010年7月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當地最熱月份。首都莫斯科已被煙霧籠罩。

受持續高溫和乾旱天氣影響,俄羅斯9萬平方公里的農作物被毀,據估計今年俄國糧食產量不足1000萬噸。為抑制國內糧食價格上漲以及保證明年的糧食儲備,俄羅斯將從今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將停止糧食出口,因而全球糧食供應將縮減。而俄糧食出口禁令推高了國際糧價。該國穀物聯合會稱,這是13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俄糧食出口至少銳減30%。從7月30日起,俄境內森林火災形勢更加嚴峻,起火點超過7000個,2.1萬人參與滅火。根據8月9日的數據,森林大火目前已導致53人死亡,2000餘棟房屋被燒毀,3000多人無家可歸。

影響面積

根據俄緊急情況部8月8日的最新統計,俄境內目前共有554個森林著火點和26個泥岩著火點,著火總面積超過19萬公頃。僅在8月7日一天之內,俄在撲滅276個著火點的同時就又新增了269個新著火點。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火災已造成53人死亡、500多人受傷。

氣象資料

2010年7月29日,莫斯科氣溫達到42℃,創該國歷史新高。

2010年7月30日起,俄境內森林火災形勢開始嚴峻。

2010年8月2日,17個地區進入火災緊急狀態,過火面積超50萬公頃。

2010年8月6日,俄境內新增森林火災火點248處,273處火點被撲滅,撲滅火點數首次超過新增火點數。莫斯科市中心能見度不超過300米,局部地區能見度僅10米。

2010年8月7日,俄羅斯中部及伏爾加河沿岸部分地區森林大火火情明顯緩解,一些地區大火已完全撲滅,但莫斯科州和下諾夫哥羅德州火情仍很嚴峻,俄境內仍有577處火點在燃燒。7日起消防人員、士兵及當地百姓開始晝夜滅火。

火災影響

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基地遭焚 200架飛機成廢鐵

遭受火災的俄軍兩處基地,分別是俄海軍後勤基地和空降兵第3370空降裝備和物資倉儲中心基地。報導稱,7月29日的大火導致其中一個基地價值200億盧布(約合45.5億元人民幣)的200架飛機報廢,過火面積達到100公頃。

俄國防部開始發表否認聲明稱,科洛姆納沒有任何海軍基地遭遇大火。直到8月3日“Lifenews”披露相關訊息後,俄軍方最後才承認發生了火災。這個海軍後勤基地位於莫斯科東南方向,基地辦公樓、倉庫和設備損失巨大:大火把基地指揮中心、財務部門、13座航空設備倉庫和17個車輛倉庫燒成白地。大火還一度威脅到了一武器生產廠。

連日森林大火摧毀俄羅斯大片森林和多處村莊,首都莫斯科也未能逃脫火災的影響,整座城市籠罩在大火產生的煙霧中。

莫斯科政府官員4日警告說,空氣中的有毒顆粒物濃度遠高於安全水平,居民應採取防範措施,儘量留在家中。4日清晨,市中心的能見度僅為300米左右,莫斯科部分郊區的情況更為糟糕。俄羅斯新聞社報導,在莫斯科東部一些地區,能見度不到20米。

不過,莫斯科機場仍正常運營。據法新社記者描述,捷運和辦公樓內可以聞到嗆人的煙味。一些捷運乘客說,捷運站台煙霧瀰漫,人的眼睛有刺痛感。 美聯社報導,莫斯科城中的煙霧主要來自城市以東和以南地區沼澤地的火點。蘇聯時期,政府將沼澤的水抽乾以挖掘泥炭,使這些地方在高溫天氣下易發生火災。在熱浪影響下,莫斯科地區3日出現多個新火點。

氣象部門預計,創紀錄的高溫天氣仍將持續,莫斯科地區本周不會出現降雨,最高氣溫將達到38攝氏度。

俄羅斯緊急情況部5日通報,新火點出現速度比消防人員撲滅已有火點更快,全國受火災影響地區增加7000公頃,至19.6萬公頃。“過去24小時內,新增373處火點,撲滅254處,”這份通報說,“全國現在共有589處火點,過火面積19.6萬公頃。”16.2萬人參加滅火。

通報說,救援人員在下諾夫哥羅德地區一座遭焚毀的房屋中發現一具屍體,沃羅涅日地區一名受傷人員在醫院身亡,這場森林大火在全國致死人數升至50人。

緊急情況部危機處理負責人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夫說:“過去一天內,全國範圍、尤其是伏爾加地區和中部地區火情依然複雜。”

另外,森林大火肆虐和高溫乾旱導致俄羅斯的糧食大幅減產,俄羅斯政府已決定臨時禁止糧食及糧食產品出口,聯合國糧食計畫署已將2010年全球小麥預期產量下調,並警告說如果俄羅斯的旱災得不到緩解,明年的全球糧食供應將大幅縮減。

大火蔓延 距絕密核設施僅幾公里

俄羅斯強力部門已調集數以千計人員阻止一場更大災難:防止大火蔓延至薩羅夫市絕密核研究設施。薩羅夫市至今不對外國人開放。法新社報導,大火距離這座核設施僅幾公里。政府官員說,所有危險核燃料已經轉移,超過2000名緊急情況部門人員和數以百計武裝部隊人員趕赴薩羅夫。

俄羅斯原子能署署長謝爾蓋·基里延科4日向梅德韋傑夫匯報:“所有爆炸性和輻射性物質已經轉移。我能保證,即便在出現狂風的極端情況下,核設施安全也不存在危險,沒有輻射、爆炸或環境威脅。”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晚些時候援引一名官員的話報導:“形勢已獲控制。

總統發火 免去多名高官職務

這場俄羅斯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令梅德韋傑夫提前結束夏季休假,從南部黑海旅遊勝地索契返回首都莫斯科,召集國家安全會議成員緊急開會商討應對。梅德韋傑夫對海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副司令亞歷山大·塔塔里諾夫提出正式警告,因為他們“未能盡到職責”、防止科洛姆納海軍後勤基地遭大火焚毀。

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梅德韋傑夫宣布,“我下令國防部解除一批違紀軍官的職務”,因為他們未能阻止基地著火。這些下崗軍官包括海軍後勤部門負責人謝爾蓋·謝爾蓋耶夫、海軍航空兵負責人尼古拉·庫克廖夫、海軍航空兵副主管拉斯卡佐夫等。“如果其他地方或部門再次發生類似情況,我將採取相同行動,不留情面。”梅德韋傑夫尖刻地指出,他已經要求武裝部隊協助平民脫險,“不幸的是,許多情況下,國防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總理普京4日視察災情最嚴重地區之一、位於莫斯科以南的沃羅涅日地區。他說:“這裡情況複雜,炎熱程度難以想像,為140年來最熱。”普京還就一名重災區居民在部落格上的抱怨作出回應。這名居民來自特維爾地區,抱怨當地消防部門缺人缺器材,稱寧可“自己掏錢買一輛消防車”,而且火災致使環境惡劣,他“恐怕活不到退休”。普京回復這名博主說,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正負責照顧受災民眾,不過,大火由高溫引發,而後者緣自反常天氣,沒人能預測到。另外,普京5日宣布,考慮到旱情嚴重,俄羅斯將暫停穀物出口至今年12月31日。雖然俄羅斯糧食出口禁令早已在市場預料之中,但訊息一經發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糧食期貨價格立即出現明顯上揚,小麥期價當天(8月7日)以每蒲式耳7.8575美元的漲停價報收,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並帶動玉米期價盤中一度觸及13個多月以來的高點。

火“沖”雲霄

目前,俄羅斯境內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還在燃燒。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衛星圖片顯示,熊熊大火從太空中都清晰可見。NASA指出,火苗一度竄入到距地表6000英里(約合一萬米)高度的平流層。

截至目前,僅莫斯科州就總共投入消防人員3700人,各種機械1200台,資金投入總額3800萬盧布。眼下,莫斯科市區距離最近的起火點僅有70公里,如何保障莫斯科周邊重要設施與居民的安全,仍令人關注。

又一核設施告急

奧焦耳斯克市政府9日發布聲明,“由於火情嚴峻,該市各林區和公園進入緊急狀態。”

奧焦耳斯克市位於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是重要核廢料加工廠“馬亞克”所在地。“馬亞克”是俄羅斯最大的核廢料加工和保存中心之一,每年處理的核廢料數量大約為400噸。1957年,車里雅賓斯克州發生重大核事故,一座秘密核工廠的核廢料倉庫爆炸,受災人數多達26萬,多個村莊的居民被迫撤離。

這已經是因俄羅斯大火而拉響警報的又一處重要核設施基地。此前受到火災威脅的核設施基地分別是薩羅夫市和斯涅任斯克市。最新訊息稱,薩羅夫地區的大火已經完全撲滅,而斯涅任斯克地區的過火面積也有所減少。

火點控制

森林燃燒產生的濃重煙霧7日仍籠罩莫斯科 森林燃燒產生的濃重煙霧7日仍籠罩莫斯科

截至8日,俄羅斯全境森林大火火情繼續緩解,在燃燒的554處火點中有362處得到控制。但森林和泥炭燃燒產生的濃煙繼續瀰漫在首都莫斯科,嚴重影響市民生活。俄羅斯緊急情況部8日說,在過去的一天中,俄境內新增火點269處,撲滅276處。554處火點中有70處規模較大。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仍是下諾夫哥羅德州、基洛夫州和莫斯科州。中部及伏爾加河沿岸等地區的火情繼續緩解。據當地媒體報導,俄羅斯核設施中心所在地薩羅夫市及其周邊的大火已被撲滅。

在另一個核設施中心所在地車里雅賓斯克州斯涅任斯克地區,有7公頃森林起火。由於林木稠密,車輛難於通行,消防隊員只能步行前往滅火。

在莫斯科州,濃煙致使無法使用飛機滅火。在該州東部奧列霍沃-祖耶沃區一處村莊,記者看到,這裡的大火已連成片,被燒焦的樹木冒著濃煙。當地居民和軍人正在林中滅火和開闢隔離帶。他們用鐵鍬鏟起泥土蓋滅零星火苗,用電鋸將燒焦的樹木鋸斷。悶熱的天氣加上林木燃燒產生的熱浪,讓人們的臉孔變得通紅。

8日,濃煙仍在嚴重影響莫斯科市民的生活。空氣中有害物質含量已達正常值的3倍,一些市民和遊客戴起了口罩。當地官員說,政府大樓、醫院等地開始向市民開放有空調的房間。很多莫斯科市民和外國外交人員到外地躲避濃煙。氣象專家預測,莫斯科的濃煙影響要三四天后才能結束。

據當地電視台報導,受濃煙影響,在莫斯科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約有2000名乘客因飛機延誤而滯留機場。由於能見度低,莫斯科各機場當天有約90架次的航班延誤或轉飛其他機場。

西伯利亞和遠東各地區紛紛向受災的中部和伏爾加河沿岸地區提供資金支持和消防設施,並派出志願者。國際社會也向俄羅斯伸出援助之手。亞美尼亞、義大利、德國、保加利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國的救援隊員正在參與滅火。法國也表示將向俄羅斯派出救援力量。

入夏以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迎來了歷史上少有的高溫乾旱天氣,引發了嚴重森林與泥炭火災。

俄羅斯森林火災面積繼續減少

8月16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16日說,俄森林火災面積呈繼續減少趨勢,過去一晝夜著火面積降至4.58萬公頃。 俄緊急情況部說,目前俄境內仍有494個著火點,與前一天相比減少4個,面積減少7000公頃。此外,已有306個著火點得到控制,另有36個大型著火點仍在燃燒,其面積超過3.2萬公頃。作為日前莫斯科上空煙霧主要來源的梁贊州、弗拉基米爾州的著火面積繼續穩定下降。

入夏以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經歷史了歷史上少有的高溫乾旱天氣,引發了嚴重森林與泥炭火災,截至目前已導致53人死亡,超過3500人無家可歸。

災情經過

起火

7月29日

在沃羅涅日州首府沃羅涅日市的北、西、南郊區連續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到3000公頃。

擴大

7月30日

24小時內俄羅斯中西部地區森林大火導致至少5人死亡、34人受傷、900多座房屋被燒毀,數千民眾被迫搬遷。

警戒

7年31日

俄軍方30日出動2000名軍人,開往莫斯科州地區各軍事設施所在地,嚴防火勢蔓延到軍事設施。

嚴重

8月02日

俄羅斯14個地區發生山林大火,至今造成最少37人死亡,逾1200間房屋被毀,數千人無家可歸。俄政府疏散8.6萬受到森林大火威脅的民眾。

蔓延

8月04日

俄緊急情況部稱,3日到4日期間,俄境內新增森林火災火點323個,新增泥炭火災57起。目前有529個火點在燃燒。

大火現場 大火現場

加劇

8月05日

據俄羅斯官方最新統計數據,俄森林大火已造成50人死亡,近2000座房屋被毀,逾3500人無家可歸。

污染

8月06日

俄羅斯國家自然保護機構表示,火災生成的煙霧或將蔓延至歐洲。因濃煙困擾俄羅斯莫斯科州已進入緊急狀態。

火情

8月07日

俄全境內過火總面積已超過67萬公頃,經濟損失逾65億盧布,火災造成50人死亡。僅在8月7日一天之內,俄在撲滅276個著火點的同時就又新增了269個新著火點。

侵害

8月08日

火災產生的濃煙繼續侵害莫斯科州,莫斯科街頭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了最高容許標準的6.6倍。50架航班延誤。

救災

8月09日

根據8月8日的最新統計,俄境內目前共有554個森林著火點和26個泥岩著火點,著火總面積超過19萬公頃。最近著火點距莫斯科不到20公里,火災已造成53人死、500多人受傷。

火災成因

1、泥炭極易起火

世界最大的溫度計量出莫斯科體溫 世界最大的溫度計量出莫斯科體溫

在森林內沼澤地區,由於日積月累,深達幾米的植物腐蝕物形成的泥炭極易起火。此次森林火災發生後,據俄消防人員說,森林裡的泥炭其實已燃燒了近20年。

2、今年高溫乾旱

正是今年入夏以來連續不斷的高溫乾旱天氣點燃了暗火,火苗快速達到林邊的村莊和穿過森林的公路兩旁。據當地專家和媒體分析,此次發生大範圍森林火災的原因較之以往複雜得多,高溫乾旱是原因之一。而高溫的原因則是因為是一股罕見的噴射氣流和一種被稱為Rossby波的強對流氣鏇的相遇。在俄羅斯和巴基斯坦地區的上 空,Rossby波強對流氣鏇將噴射氣流截住,使本來應該朝東前進的噴射氣流被迫停了下來,隨後在俄羅斯上空形成了持續高氣壓。並且正是因為俄羅斯上空持續的高壓封閉了氣壓的流通,讓雲難以形成,導致無雲天氣下的土地表面升溫並且水分蒸發。在雨量難以增加的時候,一切都變得越來越乾燥,方便了大火的蔓延。而當被截氣流帶來的非洲熱流在莫斯科上空肆虐時,在巴基斯坦,被截氣流又與夏季季風聯手導致洪水滔天。

3、地方瞞報災情

據俄羅斯“自由”廣播電台援引俄林業部門的說法,森林火災問題還出在匯報情況上。因為怕“丟官”,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不願如實向上級緊急情況部門匯報火災情況,而寄希望於自己處理火災,因此記錄火災發生的數字往往也被壓低。結果是,地方政府根本無力獨立熄滅火災,最終釀成大面積災情。

4、機構建設不全

能否及時處理危機是考驗一個政府運作機制效率的關鍵。由於俄羅斯目前沒有一個負責處理自然災害事宜的專門機構,處理森林火災的重任現在幾乎全落到了緊急情況部頭上。

5、民眾蓄意放火

總理普京承諾受災的民眾,會在冬季來臨前替他們重建家園,及向每名受災民眾發放6600美元的補償金,不過,當地媒體報導,對於每月平均工資只有800美元的俄羅斯民眾來說,政府發放的補償金金額巨大,造成部份民眾在住所蓄意放火,希望得到補償。

延伸閱讀

著火面積正在減少

據俄新社8月8日報導,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長紹伊古8月8日表示,如果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大火今後以目前的態勢延續的話,俄消防人員能在5天,最多7天之內將其撲滅。當日在烏拉爾地區斯涅任斯克聯邦核中心附近的大火已被迅速撲滅。

俄緊急情況部長紹伊古8日在滅火專題會議上指出,如果今後火勢以目前的態勢發展,不再加劇的話,消防人員能夠在5到7天之內撲滅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大火。他指出:“我們準備(向森林大火)大舉進攻,希望能在一周之內撲滅莫斯科郊外的大火。1100萬莫斯科人已經煙霧折磨得精疲力盡。必須集合所有人來滅火。我認為,我們可以向莫斯科郊外投送國防部的部隊。”

俄緊急情況部副部長丘普里揚指出,儘管莫斯科郊外森林中還在出現新的著火點,但是8月8日著火面積已經減少了16公頃。截止到當日19點,莫斯科郊外共有68處著火點,其中27處為野火。

俄緊急情況部烏拉爾地區中心8日宣布,當日在一個俄聯邦核中心所在地,車里雅賓斯克州斯涅任斯克市爆發的面積約 7公頃的森林大火已被撲滅,市內居民和工業設施沒有受到威脅。烏拉爾地區中心新聞處早些時候曾經表示,斯涅任斯克市郊俄聯邦核中心地區爆發火災,火場面積約7公頃,滅火形勢比較複雜,因為此地屬沼澤地形,消防車無法進入火源地區,救援人員只能使用消防包滅火。聲明指出:“今天上午滅火工作通過背包式滅火器展開。為了給背包式滅火器加注滅火材料,特種給水線路從昨天起就已開始工作,共動用了100個背包式滅火器。下午第二條滅火給水線也已投入使用。另外,俄緊急情況部還派出兩架米-8直升機前來協助滅火,共噴水19次,每次3噸水。這樣,已向著火處噴灑了57噸水。在天黑之前還將繼續飛行滅火。”

俄緊急情況部透露,為了確保斯涅任斯克俄聯邦核中心的安全,消防人員還在延長隔離帶,使其寬度達到6公里,目前的長度已經達到15公里。另外還在北邊建成了第二條6公里長的隔離帶。為撲滅核中心附近的大火,當天共動用了441人和66件裝備,主要來自俄緊急情況部、國防部、內務部和林場,這些人員和裝備足以撲滅此處的森林大火。

斯涅任斯克市是俄聯邦封閉行政區劃,秘密核城,設在此處的俄聯邦核中心,即扎巴巴辛院士全俄工程物理科研所隸屬俄聯邦原子能署,建成於1955年,是世界級的核武器中心,主要任務是解決戰略和戰術核彈頭、核彈藥研製和試驗之中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熱核能過程中出現的科技問題,進行氣體動力學、湍流、高能物理領域的基礎和套用研究,是俄聯邦原子能署框架內10個秘密行政區劃中的一個。

130年來最嚴重

經過大力撲救,大火的著火點和失火總面積都在減少。但最近的火災發生地距莫斯科城區只有15公里。

著名森林防火專家、中國林科院研究員舒立福分析,這次森林大火來勢比較兇猛,燃燒面積較大,多處火點呈網狀的區域性爆發態勢,每天火災最多達到600起~700起,這種情況在世界的森林火災史上也屬罕見。

受東南風影響,更多林火引發的煙霧被吹至莫斯科市中心,致使煙霧籠罩首都。氣象部門預計,煙霧將持續至11日。

據美聯社報導,莫斯科多年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3℃,但最近每天的最高氣溫都在35℃左右,甚至達到40℃。

據新華社電,在莫斯科東部350公里處的下諾夫哥羅德州薩羅夫市,俄羅斯士兵挖下長8公里的溝,以免林火危及絕密核研究設施。

西伯利亞和遠東各地區紛紛向受災的中部和伏爾加河沿岸地區提供資金支持和消防設施,並派出志願者。亞美尼亞、義大利、德國、保加利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法國等國的救援隊員正在參與滅火。

據法新社報導,森林大火殃及俄羅斯軍事基地,造成了包括幾百架戰機在內的大量軍事物資被燒毀。

煙霧蔓延歐洲

相關監測顯示,因為山林野火及周邊的泥煤沼田燃燒引起的刺鼻煙霾,莫斯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懸浮微粒超標五六倍。以克里姆林宮及聖瓦西里大教堂組成的著名天空線完全不見蹤影,一些地區能見度甚至不到50米。

莫斯科1000萬居民健康備受威脅,不少人已經因為眼睛及呼吸道不適就醫。莫斯科當局呼籲民眾最好待在室內,如要外出,也務必戴上口罩。

俄羅斯因高溫乾旱而引發的森林大火 俄羅斯因高溫乾旱而引發的森林大火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衛星圖像顯示,長3000公里的“煙雲”正籠罩俄羅斯西部上空。據當地電視台報導,受濃煙影響,莫斯科各機場當天有約90架次的航班延誤或轉飛其他機場。

據俄新網報導,俄羅斯國家自然保護機構莫斯科生態監測負責人謝穆特尼科娃透露,莫斯科州自然火災生成的煙霧或將蔓延至歐洲。

受俄羅斯森林大火煙霧影響,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南部沿海地區以及東南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明顯惡化。赫爾辛基空氣中所含的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已達每立方米60微克,為正常值的7倍。

據俄媒體報導,德國駐俄大使館和駐莫斯科領事部已暫停工作,奧地利、波蘭和加拿大駐俄使館的部分外交官及其家屬緊急撤離。此外,美國、法國和保加利亞等國提醒本國公民謹慎前往俄羅斯宣布實施滅火緊急狀態的地區。

同時,森林大火肆虐和高溫乾旱導致俄羅斯的糧食大幅減產,俄羅斯政府已決定臨時禁止糧食及糧食產品出口,聯合國糧食計畫署已將2010年全球小麥預期產量下調,並警告說,如果俄羅斯的旱災得不到緩解,明年的全球糧食供應將大幅縮減。

信息通報遭質疑

有媒體分析俄羅斯森林火災的成因主要有5個方面,分別為泥炭極易起火、高溫乾旱、地方瞞報災情、機構建設不全和民眾蓄意放火。

在森林內沼澤地區,由於日積月累,深達幾米的植物腐蝕物形成的泥炭極易起火。據俄消防人員說,森林裡的泥炭其實已燃燒了近20年。

據當地專家分析,此次大範圍森林火災的原因較以往複雜得多,高溫乾旱是原因之一。今年入夏以來連續不斷的高溫乾旱天氣點燃了暗火,火苗快速達到林邊的村莊和穿過森林的公路兩旁。

俄羅斯媒體和很多專家認為,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災難主要原因在政府。俄羅斯生態學家克賴因德林表示,火災發生雖與高溫乾燥的異常天氣有關,但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新的《森林法》取消了森林防護機構,大量削減森林防護工作者導致防災人手緊缺。俄羅斯目前沒有一個負責處理自然災害事宜的專門機構,處理森林火災的重任現在幾乎全落到了緊急情況部頭上。

據俄羅斯“自由”廣播電台援引俄羅斯林業部門的說法,森林火災問題還出在匯報情況上。因為怕“丟官”,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不願如實向上級緊急情況部門匯報火災情況,而寄希望於自己處理火災,結果是,地方政府根本無力獨立熄滅火災,最終釀成大面積災情。

也有媒體提及,總理普京承諾受災的民眾在冬季來臨前替他們重建家園,向每名受災民眾發放6600美元的補償金。不過,當地媒體報導,對於每月平均工資只有800美元的俄羅斯民眾來說,政府發放的補償金金額巨大,造成部分民眾在住所蓄意放火,希望得到補償。

努力減緩氣候變化

持續高溫乾旱是俄羅斯森林大火的自然原因。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認為,暴雨、乾旱、高溫等極端氣候頻繁出現,都是氣候變化的表現,“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天氣的頻率和破壞程度。”

“俄羅斯地處高緯度區,也許他們對氣候變化一直心存僥倖,因此在氣候變化談判中並不積極。”楊愛倫說,“今夏的大火讓俄羅斯和更多的國家看到,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全球正面臨新的挑戰。”

煙霧阻航,莫斯科機場滯留大量旅客 煙霧阻航,莫斯科機場滯留大量旅客

氣候變化帶來高溫,高溫引發了森林大火,大火的燃燒破壞了大面積森林,森林的破壞減少了森林碳匯,且進一步加劇了溫室氣體的排放,“氣候變化的影響已出現了‘滾雪球’般的發展態勢。”楊愛倫說。

“濃煙已經蔓延到歐洲。”楊愛群感慨道:“環境問題不分國界,氣候變化是全球問題,全球必須聯合應對。”

談及如何應對極端天氣,美國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低碳城市項目經理潘濤認為,各國都必須從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兩個方面來操作,兩點都要抓。

據他介紹,國外不少城市正在積極適應氣候變化,如推行綠色建築、綠色屋頂等;我國目前提出了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這屬於減緩性對策,但對於適應性對策提的還不多。

而楊愛群認為,應對極端天氣,一是要提高預防災害的能力,二是減少碳排放,“減排才是根本措施” 。

“梅普組合”安撫民心

為了全力遏制森林大火的蔓延,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多次召開電視會議,直接部署滅火救災事宜,而總理普京更是深入重災區視察滅火工作,安撫受災民眾。但是,“梅普組合”也因為這場火災受到一些批評。

俄羅斯大火 俄羅斯大火

據俄媒體報導,一名俄羅斯網友最近在部落格上大罵其所在村莊的消防問題。這名網友寫道: “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消防車都沒有,還需要建什麼創新中心”。他說,如果免除他的稅款和養老金,他願意自己花錢買輛消防車。對於這名網友的質疑,普京在第一時間回覆說,政府第一次遇到如此大規模的災難,無法徹底應對,在一定程度上“情有可原”。普京向這名網友保證,他不用掏錢買消防車,因為“政府已經將應對災害的資金撥至受災地區。”

普京此前在走訪嚴重受災的維爾赫尼亞維列亞村時,也曾遭遇村民的質問。一些人大聲喊道: “我們該怎么生活?誰該為火災負責?”面對老百姓的怨氣,普京拿出擔任國家領導人以來練就的平和,耐心地回答說,他對民眾的不滿表示理解,因為他自己的房子在上世紀70 年代也曾經被大火燒毀,他保證在冬季來臨之前,政府肯定會給災民建好房屋。

為消除民眾的不安,梅德韋傑夫總統則迅速向民眾承諾,火災中有人遇難的家庭均可獲得 100 萬盧布((1 美元約合29.8 盧布))的賠償。他本人還“以身作則”,從自己的個人賬戶向慈善機構賬戶匯入了35 萬盧布的善款 。

“人禍”導致災難蔓延

在俄羅斯官方看來,這場森林火災之所以很難撲滅,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羅斯遭遇歷史罕見的高溫乾旱。另外,特殊的泥炭地環境也增加了撲火的難度。泥炭是古代低溫、濕地的植物被埋在地下,經過數千萬年的堆積形成的一種易燃物質,燃點非常低。當空氣中的溫度超過燃點,濕度又很低時,泥炭地會從地表層以下開始自燃。生態學者指出,即使消防員把泥炭地地表的火源撲滅,地下仍會有無焰燃燒繼續進行。

不過,也有人指出,“天災”只是這場災難發生的導火索,而“人禍”才是災難蔓延的根本原因。有俄羅斯媒體指出,大火之所以越燒越旺,部分原因應歸結為普京當年做總統時提出的森林管理政策出現偏差。2006 年,普京在擔任總統期間取消了由中央政府管理林區的制度,將林區保護責任下放給地方政府。儘管普京最初的想法是將林區管理許可權明確化,以降低管理成本,然而地方政府卻因為沒有了中央政府的監管,導致林區防火力度大打折扣。

俄羅斯大火 俄羅斯大火

另外,此次火災也暴露出俄政府在森林防火意識上的不足。特別是在火災剛剛發生時,相關部門並沒有充分重視,到了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為時已晚。

另一方面,由於經費短缺,俄緊急情況部以及地方消防部門的設備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更新,設備老化嚴重。而在應對泥炭地火情方面,此前有地方政府提出用澆灌泥炭地的方式來預防火災,但由於應對金融危機讓俄羅斯政府已經囊中羞澀,因此這一規模龐大的方案曾經一度停擺,直到此次大火才讓普京痛下決心,準備重啟這一方案。

還有媒體認為,國家在組織救援和行政能力上有所欠缺,導致火勢難以控制。有俄媒體就批評說,政府部門包括軍隊,出了問題之後總是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比如軍事基地著火後,軍方試圖瞞住這件事,直到紙包不住火後才向外界公布。而這種情況在俄羅斯政壇已是屢見不鮮 。

聯合國表示哀悼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0日發表聲明,對在俄羅斯森林大火中死亡人員表示哀悼,並向遇難者家人表示慰問。潘基文在聲明中說,他注意到了俄羅斯政府在處理火災方面的努力,並使局勢處於控制之下。他重申聯合國願隨時向俄羅斯就此提供幫助。

入夏以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迎來了歷史上少有的高溫乾旱天氣,引發了嚴重森林與泥炭火災,已導致50多人死亡,超過3500人無家可歸。

普京駕機參與滅火

普京親自參加火災重災區的滅火工作 普京親自參加火災重災區的滅火工作

8月10號,俄羅斯總理普京作為別-200水陸兩棲消防飛機的副駕駛,親自參加火災重災區之一粱贊州的滅火工作。

周二,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半個小時的飛行期間作為副駕駛,兩次從奧卡河中取水,而後在粱贊郊區2個森林火點上空投水滅火。這架飛機總共進行了2次取水和投水飛行。飛機向每個火點投水12噸。最後這兩起火點均被撲滅。

俄羅斯緊急狀況部消防飛行隊的這架別-200飛機駐紮在粱贊郊區的傑亞基列沃軍用機場。普京乘專機抵達該機場後,便上了這架消防飛機。開始普京坐在機艙內的熱視儀前觀察火災情況。飛機起飛後,普京突然進入駕駛艙並坐在副駕駛座位,親自參加滅火工作。

這架飛機在空中進行滅火的同時,機組人員還意外發現了一處威脅兩個村莊居民安全的草場火情。當時在飛機上的粱贊州州長立即打電話給地面消防部門,指示採取滅火措施。

這不是普京在飛機掌舵的第一次飛行,1999年10月,他在在克拉斯諾達爾一個高等航空學校訓練基地參觀時駕駛蘇-25進行了10分鐘的飛行,2000年3月20日,從克拉斯諾達爾抵達格羅茲尼駕駛蘇-27進行了8分鐘的飛行。在2005年,普京駕駛戰略轟炸機圖-160“帕維爾塔倫”飛行了5個小時。

目前,俄羅斯火災最嚴重的地區分別在別爾哥羅德,沃羅涅日,伊萬諾沃,利佩茨克,莫斯科,下諾夫哥羅德,梁贊,坦波夫,莫爾多瓦地區。火災造成53人死亡,約3500人無家可歸。

頭條專題“千年極寒之爭”

【知頭條:千年極寒之爭】 【知頭條:千年極寒之爭】
2010年10月,世界媒體紛紛報導波蘭學者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現“千年極寒”的訊息。歐洲氣象專家警告,歐洲可能將面臨“千年一遇”的新低溫,而中國等亞洲地區也難倖免。而中國氣象專家則認為“千年極寒”之說並不可信!
千年極寒受 “拉尼娜”現象影響,2010年北半球面臨“千年一遇”新低溫。
極端天氣事件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 2010年巴基斯坦洪水
相關知識拉尼娜現象|墨西哥灣暖流|北極震盪|全球變暖|大洋環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