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

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美國時間15日早上6點15分(台北時間15日晚上6點15分)日本千島群島附近發生芮氏8.1級強烈地震,並已發布海嘯警報。日本氣象廳同時表示,地震引發的海嘯將高達2米,呼籲當地沿岸居民迅速撤離,由於千島群島附近15日發生強烈地震,日本有關方面已向日本北部海岸地區發出海嘯警報。

簡介

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

2007年1月13日,日本千島群島今天發生8.3級地震。北海道的東部地區很快發出海嘯警報,本州島的東部地區也發出較低程度的海嘯警報。高度為1米的海嘯最早可能於台北時間今天下午1點抵達北海道的東部。海嘯警報是在地震後發出的。日本氣象廳隨即向有關地區發出海嘯警告,指在當地時間下午2時,可能會有50厘米至1米高的浪沖向東北部海岸,並透過廣播要求北海道北部及東部沿岸居民必要時跑到高山暫避。當局下令沿海22個城鎮,85000人疏散,數千人去到小區中心。

震源位置

這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月13日13時24分(台北時間12時24日),震級8.2級(最初公布的數據為8.3級,另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為7.9級),震中位於北緯46.1度、東經154.2度的地下30公里處,距離日本北部與俄羅斯之間的千島群島約500公里。

發生原因

從地震波分析,本次地震是典型的海溝型大地震。千島群島東側的千島海溝附近是地震頻發地帶。太平洋板塊在這裡向西北方向緩慢插入北美板塊下方,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地層變形逐漸積累。為消除這種變形,北美板塊發生彈跳,此時多會引發地震。15日晚的這次地震也源於這種機制。

現場目擊

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

日本各大電視台已對於北海道及日本東部太平洋沿岸的居民發出海嘯警報,大約日本時間二十一時十分就會有第一波海嘯抵達北海道太平洋東部,高度約一公尺。北海道的根室已經發布鐵道緊急停駛。日本最北部的北海道隨後發布海嘯警報。北海道位於東京東北部約1700公里處。第一波海嘯可能會在當地時間晚9點後抵達北海道,預計海嘯高達在兩米以上。據稱,北海道居民竟然沒有感覺到強烈的震感,有的甚至沒有感覺到地震。

防災預案

日本氣象廳已經發布海嘯警報。北海道士別鎮官員瀧本潔向日本廣播協會(NHK)介紹說,士別鎮已經要求該鎮6100名常住人口當中、居住在沿岸地區的4000居民撤往高地。阿拉斯加海嘯預警中心官員辛迪-普萊勒稱,海嘯可能襲擊到夏威夷或者北美和南美的西海岸,但西阿留申群島遭到襲擊的可能性不大。有俄羅斯官員稱,千島群島發生強烈地震,目前尚無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的報告。夏威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已經向日本和俄羅斯發布了海嘯警報。

引發海嘯

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

日本東北部的根室市沿海出現了10厘米高的海浪。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傷亡報導。不過當地官員警告稱,隨後可能會有更強大的海浪襲來,目前日本沿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的14個城市已經收到了撤離通知。政府已經建議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日本海上保全廳對海上船隻發出航行警告。日本氣象廳預測海嘯高度為1米。截至發稿時,已在北海道三處觀測到輕微的海嘯及海嘯預兆,有關地區處於高度警戒狀態。日俄拉響海嘯警報台灣菲律賓等地進入警戒 。中國國家海洋預報台預計:此地震海嘯將在9小時後到達我國大陸沿海,地震海嘯波高將小於10厘米,不會對我國造成影響。

各方反應

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

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2006年11月15日19時14分17.6秒在千島群島(北緯46.6,東經153.3)發生8.0級地震。 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及西海岸和阿拉斯加海嘯預警中心稱,千島群島以東的海底13日發生強震,隨後日本和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環太平洋廣大地區拉響海嘯警報。地震發生兩個小時後,仍沒有跡象表明有海嘯發生,因此有專家認為海嘯發生的可能不大。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副主任斯徒爾特·韋恩斯坦因稱:“一個時後還沒有海嘯活動跡象的話,我會傾向於認為不會有太多的事情發生。因此,發生毀滅性海嘯的可能性不大。”日本氣象廳一位官員稱,雖然沒有看到海嘯海浪,但是儀器確實測量到海洋潮位下降了20厘米,這表明巨浪可能正在形成。此前,日本氣象廳稱北海道等地附近可能會發生一到兩米的海嘯,北海道以南的海岸線可能會生半米的海嘯。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在美國東部時間11時23 分發布公告稱測到芮氏8.2級地震。公告說:“此等強度的地震可能會引發毀滅性的海嘯,海嘯會在幾分鐘內襲擊震中附近的海岸,並在幾個小時內抵達稍遠的海 岸線。”西海岸和阿拉斯加海嘯預警中心則向從尼科爾斯基到安圖的阿拉斯加海岸發布了海嘯警報,並提醒當地居民立即前往內陸地區的高地,不要靠近海港和港 灣。

千島群島概況

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2007年日本千島群島地震

千島群島是一個位於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島群。它連線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西瀕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由占守、幌筵、新知、得撫及擇捉、國後、色丹、齒舞群島(後四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為日俄爭議島嶼)等近4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15600平方公里。群島南北綿延達1200餘公里,島上火山縱橫,地勢崎嶇,海岸線曲折、陡峻。千島群島之間有多條海峽。島弧一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達10542米。群島中擇捉島最大,面積3139平方公里,有海灣10餘處,可停泊大型艦船。千島群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四島位於冷、暖流交匯處,水產豐富,漁業發達,是世界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國後島產大蟹、海參,擇捉島是捕鯨基地,地下礦產也非常豐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四島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四島擁有許多天然良港,這些港口港闊水深,可長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較有名的有色丹島上的斜古丹港,擇捉島單冠灣的年蔭港和天寧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山本五十六率領的日本帝國聯合艦隊正是從擇捉島上的單冠灣出發,前往夏威夷偷襲珍珠港,使美軍蒙受了巨大損失。冷戰結束後,由於國力衰微,俄海軍戰略由“遠洋進攻”轉為“近海防禦”,俄太平洋艦隊由中太平洋及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至白令海,收縮至鄂霍次克海及千島群島外側。同時還關閉了千島群島上的部分海軍基地,駐軍人數也大為減少。然而,最近幾年,為恢復海軍強國的地位,俄開始加強千島群島的軍事實力。俄軍總參謀長2002年在對遠東地區視察之後決定增加千島群島駐軍,重新開放被關閉的軍事基地。同時,俄軍還多次在千島群島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千島群島重新成為俄羅斯遠東基地群中的重要橋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