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FY9

2005 FY9正式的名稱是(136472)Makemake,是太陽系內已知的矮行星中第三大的,也是傳統的柯伊伯帶天體族群中最大的兩顆之一。

概述

2005 FY9發現 A
發現者米高·布朗
乍德·特魯希略
衛·拉比諾維茨
發現日期2005年3月31日
其他編號(無) B
天體分類外海王星天體

軌道資料

C
曆元 2005年8月18日
離心率 (e)0.15
半主軸 (a)6.846×1015米 (45.64 AU)
近日點 (q)5.807×1015米 (38.71 AU)
遠日點 (Q)7.885×1015米 (52.57 AU)
公轉週期 (P)112000 日 (308 年)
平均公轉速度4.419 km/s
軌道傾角 (i)29.00°
昇交點黃經 (Ω)79.42°
近日點引數 (ω)245.85°
平均近點角 (M)213.92°

物理資料

直徑 ?
質量 ?×10? kg
密度 ? g/cm³
表面重力 ? m/s²
逃逸速度 ? km/s
自轉週期 ? d
光譜分類 ?
絕對星等0.1
反照率 ?
表面平均溫度~? K
2005 FY9是一顆大型的柯伊伯帶天體,由米高·布朗 (天文學家)領導的小組於2005年3月31日發現,並與另外兩顆大型外海王星天體2003 EL612003 UB313,於同年7月29日一同對外公佈。
該天體由Spitzer太空望遠鏡偵測得到,雖然它比2003 EL61亮,但大小則與2003 EL61相近,初步估計其直徑約為冥王星的50%到75%。它是繼2003 UB313和冥王星後,最大的柯伊伯帶天體之一。
這顆天體的視星等為17等,是除冥王星以外,亮度最高的柯伊伯帶天體。根據發現者布朗的研究結果,它的表面與冥王星相似。
該天體的繞日公轉週期為308年,其軌道傾角及離心率也與冥王星相似。
與其他已知的較大型柯伊伯帶天體不同,人們尚未發現2005 FY9擁有自己的衛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