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郵票圖案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2003-18 重陽節(T)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3-18
版別影寫版
名稱重陽節(T)
全套枚數3
發行日期2003-10-4
全套面值3.60元
全套售價3.60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劉赦
責任編輯史淵
整張規格150mm×240mm
整版枚數20(4×5)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3-1 登高 0.80 30×40 P11.5 1080
3-2 賞菊 0.80 30×40 P11.5 1070
3-3 飲酒對弈 2.00 30×40 P11.5 970

郵票介紹

這套郵票是繼我國發行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後的“傳統節日”系列郵票的第四組。“九九重陽”的說法,最早見於《易經》,該書以陽爻為九,把九列為陽數,重陽節的月和日恰逢雙九為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節。屈原有“集重陽入帝宮兮”的詩句,說明重陽節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已形成風俗。
重陽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的風俗和活動很多。這套郵票擇其要者,以3幅畫面來加以表現。1989年,重陽節被定為我國的“老年節”。郵票設計者特意將圖案畫成“圓形”,並置於“方形”票幅的中心,以寓意年長者方方面面圓圓滿滿,實為別具匠心。
第1圖【登高】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賞節”。劉歆《西京雜記》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這一天,人們頭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攬勝,驅災避邪,自古留下許多典故,歷代文人騷客也為此寫下無數記詠的詩篇。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首推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郵票畫面表現的正是這種情與景。
第2圖【賞菊】“佳節又重陽”,清秋氣爽,風霜高潔,正是秋菊盛開的季節,古稱“菊月”。窗前籬下,菊花含曜吐芳,賞菊品茗,以詩會友,別有一番情趣。據載,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就很盛行,那時,還有將彩繒剪成菊花來相贈佩帶的。清代以後,賞菊之俗更盛,北京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來“解除凶穢,以招吉祥”。欣賞這枚郵票,自然聯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第3圖【飲酒對弈】在重陽之日,親友相約,野外飲宴,飲菊花酒以暢秋志,酒後品茗對弈,更是文人雅興,美意可延年。唐代詩人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詩曰:“天邊樹若齊,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又有古詩“避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之說。郵票畫面絕妙地展示了古人這種悠閒大度、恬談安逸的節日生活。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稱“重陽”,這天也是敬老日。
《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榮英,食餌(即重陽糕),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所以,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時有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今年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難,應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繫於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如言照辦,果然平安無事,然而,夕還,卻見雞犬牛羊全都暴死。從此,民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每到九月初九日,人們就登高、野宴、飲菊花酒、佩戴茱萸歡度節日。歷代詩人都喜歡重陽登高賦詩,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已成千古名句。
全套郵票延續了《中秋節》古香古色的基調,將古人在重陽節的三項主要活動展現在方寸之間,在朦朧的山川襯托下,以占據大幅畫面為視點,通過充滿詩情畫意的怡情格調展現每枚郵票色主題,使人感到賞心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