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郵票圖案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2003-11 蘇州園林--網師園(T)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3-11
版別影寫版
名稱蘇州園林--網師園(T)
全套枚數4
發行日期2003-6-29
全套面值4.40元
全套售價4.40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勞思
責任編輯虞平
整張規格240mm×150mm
整版枚數16(4×4),橫4枚連印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網師園·殿春簃 0.80 30×50 P12.5×13 930
4-2 網師園·月到風來亭 0.80 30×50 P12.5×13 930
4-3 網師園·竹外一枝軒 0.80 30×50 P12.5×13 930
4-4 網師園·萬卷堂 2.00 30×50 P12.5×13 930

郵票介紹

網師園位於蘇州古城東南隅,坐落在篈門十全街東段的闊家頭巷內。始建於南宋淳熙初年(1174年),為吏部侍郎史正志的宅第園林,名萬卷堂。又在堂側造花圃,植牡丹500株,號“漁隱”,是園主退隱江湖、縱情山水之意。後數易其主,逐漸荒廢。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其地重建,借原來“漁隱”之意,並取附近一條名曰“王思”的小巷之諧音,取名“網師園”。乾隆末年(1795年),翟遠春買下此園,精心擘劃重築,形成現今規模。
網師園以小巧玲瓏,清秀典雅,幽深曲折見長,素有“小園極致”之譽,是江南中、小園林以少勝多的代表作品。全園面積不足9畝,只相當於留園的1/4,拙政園的1/8,但園內的亭台樓榭,佳木清池,靨額楹聯,碑記磚刻,無不精緻典雅,賞心悅目。全園分為東宅西園兩部分,宅與園結合得自然融合,天衣無縫。其總體布局分為三大區域,即:東部住宅區,南部宴樂區,北部書畫區。這三大區域又以中部的水為中心,配以錯落有致的建築和花木、山石,是全園的精華:東面是竹外一枝軒,射鴨廊等組成的冬春觀景區,建築層次豐富,極有特色;南部以宴樂區為背景,臨水築有空透靈巧的濯纓水閣,恰是夏天納涼、避暑的所在,旁有黃石假山和堪稱世界之最的引靜小橋,此橋長2.4米,寬0.96米,卻具有大型石拱橋的全部結構特徵;西面有月到風來亭突出於水面之上,實為秋天賞月佳處;北面是看松讀畫軒等以書房為主的小庭院。在彩霞池以西,通過一道名為“潭西漁隱”的牆門進入,就是圍繞著庭院花街(卵石地坪)的殿春簃、冷泉亭、涵碧泉、芍藥圃諸景,他們均為園中之園的小院精品。
網師園文化底蘊豐厚,文物精品眾多,堪稱享譽世界的精品園。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配合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0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蘇州召開,特發行這套郵票。
第1圖【殿春簃】位於網師園西部,是一個造型別致的獨立小院。占地雖不足一畝,但書房、假山、花壇、清泉、涼亭俱全,可謂花容綽約,奇石當戶,別有一番韻味。“殿”有殿後之意,“春”即春天,“殿春”意即春末,也有留住春天景色之意。“簃”指高大樓宇邊的小屋。殿春簃屋前花壇為芍藥圃,而芍藥的花期就在春末。因宋代蘇軾留有“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的詩句,故這處種植芍藥在春末“殿春風”的小院就取名為殿春簃了。它歷來多為園主子女讀書習字之處。20世紀30年代,國畫大師張善孖、張大千兄弟曾寓居網師園,相傳此地即是他們的畫室。
第2圖【月到風來亭】位於園內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三面環水,亭內設“鵝項靠”供人坐憩,亭東二柱上,掛有“園林到日酒初熱,亭戶開時月正圓”的對聯。置身亭中,面對半畝池水,憑欄而眺,但見碧池盈盈,魚躍蓮動,曲橋渡溪,石磯浮水,池周樓、台、軒、閣倒映水中,隨波輕漾,美不勝收。每當月白風清之夜,天上明月高懸,池中皓月相映,水面微風輕拂,吹皺一池碎銀。此情此景,正合宋代邵雍《清夜吟》詩中“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之意境。於是和著詩意,小亭即有了“月到風來亭”這個美名。
第3圖【竹外一枝軒】位於彩霞池東北岸,瀕水而築,簡樸素雅,尺度小巧,空靈剔透,古淡天然。南面臨水處設“吳王靠”,神似船舫,可憑欄或倚坐於此,擷取清園美景。軒北青磚粉牆上有一月洞門,使軒與集虛齋相通。月洞門兩側各開一個磨磚矩形空窗,透過窗洞可見集虛齋天井裡的兩叢翠綠幽篁,嫩緣的竹影灑向窗外,將小軒映得綠意盎然,其幽謐醉人的雅致正合宋代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中“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意韻,故將小軒命名為竹外一枝軒。
第4圖【萬卷堂】從網師園大門入園,穿過門廳和轎廳,便到了大廳萬卷堂。萬卷堂平面寬闊,屋宇高敞,三明兩暗,雄偉莊嚴,為園主典禮、宴會、議事之處。但它最初則為南宋園主史正志的書屋,是其讀書著述的地方。據元人陸友仁《吳中舊事》記載:“萬卷堂內環列書四十二櫥,寫本居多。”萬卷堂旁有彩霞池和漁隱花圃,史正志退隱姑蘇後在此過著垂釣風月、藝竹種花、讀書著述的隱逸生活,並有專著《菊譜》傳世。因大廳內有萬卷藏書,故當年史正志就將此書房命名為充滿書卷氣的萬卷堂了。
網師園——地處蘇州古城東南隅闊家頭巷,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網師園意謂“漁父釣叟之園”,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全園面積僅8畝多,主題突出,布局緊湊,小巧玲瓏,清秀典雅,成功地運用比例陪襯關係和對比手法,獲得較好的藝術效果,是蘇州中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殿春簃——“簃”,原意指高大屋宇邊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小院占地不到一畝,景觀卻很豐富,富有明代庭園“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簡潔利落”的特色。主體建築將小院分南北兩個空間,北部為一大一小賓主相從的書房,是實地空間,但實中有虛,藏中有露,屋後另有天井。南部為一大院落,散布著山石、清泉、半亭。南北兩部形成空間大小、明暗、開合、虛實的對比,十分精緻。殿春簃小軒三間,西側帶一復室,窗明几淨,最宜讀書,為仿明式結構。正門四扇落地長窗,左右設半窗,室內正中懸匾額“殿春簃”,殿春簃景物圍繞著一個“雅”字做文章,稱得上是園林藝術中的精品。
月到風來亭——網師園中部著名景點,亭名取唐代韓愈“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宋人邵雍“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之意。位於園內彩霞池西,三面環水。月到風來亭最有情趣之處在於臨風賞月,最佳時節自是金秋,此時天上明月高掛,池中皓月相映,金桂盛放,甜香滿園,碎銀一池。或與數友共享良辰,或一人獨賞美景,皆為雅事。
竹外一枝軒——取自蘇東坡“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詩句意蘊。“一枝”指梅花。與一般的軒不同,竹外一枝軒南側用大敞開空間形式,兩個入口一個位於東南方,一個位於西北方,騰出大片視野。南面臨水設“吳王靠”,可憑欄,可倚坐,滿園景致盡收眼底。
萬卷堂,萬卷堂大廳是園主喜慶宴請、家族議事和接待賓客的主要場所。廳堂正面高懸文徵明書“萬卷堂”匾。東西兩壁,對稱掛大理石山水掛屏,廳堂家具為一套明式家具。萬卷堂前的磚雕門樓雕刻精細,古雅清新,精美絕倫,享有“江南第一門樓”盛譽。門樓高約6米,寬3.2米,厚1米,兩側為黛瓦蓋頂的風火牆,古色古香。門樓橫匾上刻有“藻耀高翔”四字,寓意文采絢麗,展翅高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