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9 雁盪山(T)

郵票圖案

2002-19 雁盪山(T) 2002-19 雁盪山(T)

郵票信息

名稱:雁盪山(T)
志編號:2002-19
簡稱:雁盪
設計者:許彥博
類別:編年郵票
題材:風光
全套枚數:4
整版枚數:12有過橋
責任編輯:李昕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02-09-07
發行量:1120.00萬
背膠:有背膠
印刷機構:北京郵票廠
齒孔度數:(1)(2)P12.5×13(3)(4)P13×12.5
版別:影寫版

郵票介紹

雁盪山位於浙江溫州樂清市東北,北依綿延的括蒼山,面對浩瀚的樂清灣,為一大型濱海山嶽風景名勝區。其5座主峰之一的雁湖崗海拔1057米,上面有蘆葦叢生的湖盪,年年南飛的秋雁棲宿於此,由此得名雁盪山。
雁盪山跌宕起伏,逶迤連綿數百里,在樂清市境內為北雁盪和中雁盪,平陽縣境內為南雁盪,而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指的是北雁盪山。雁盪風景,以奇馳名。在縱橫45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有靈峰、三折瀑、靈岩、大龍湫、雁湖、顯勝門、仙橋、羊角洞等8個主要景區和500餘處景點,著名的有102峰、61岩、26石、46洞、14嶂、13瀑、17潭、13溪、10嶺8岩、8橋7門、6坑4泉、4水2湖等,其中靈峰、靈岩、大龍湫有雁盪風景“三絕”之譽。雁盪山風景區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具有熱量豐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水熱同步的特點。全年平均氣溫17.3度。雁盪山的發展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積澱了千年的佛教歷史和山水文化。據記載,梁武帝大通元年,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實於雁盪山開山之始。南北朝劉宋初年,詩人謝靈運為永嘉(今溫州)太守,曾瀏覽雁盪筋竹澗,特賦詩一首,名為《從筋竹澗越嶺溪行》。西域高僧諾詎那因慕雁盪“花村鳥山”之後,率弟子三百來此興建寺院,弘揚佛教,後在大龍湫觀瀑坐化,世傳為雁盪山開山祖師。唐代高僧一行(天文學家)畫天下山川為兩戒,就有“南戒盡於雁盪”之語。至宋室南遷,建都臨安(今杭州),雁盪被闢為溫(溫州)台(台州)驛路必經之處,遂達到全盛時期,相傳當時的能仁寺就已“日供食遊客千餘人”。明代徐霞客曾三游雁盪,留有遊記兩篇。雁盪“五珍”:雁茗、觀音竹、香魚、山樂宮、金星草,在明朝朱諫的《雁山志》中已有記載。到了清朝,雁盪山的聲譽亦很顯著,袁枚的《大龍湫》長詩,被譽為古今絕唱;江湜的“欲寫龍湫難著筆,不游雁盪是虛生”的名句,更激起人們對雁盪山的響往。雁盪山以山水奇秀而聞名遐邇,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史稱“東南第一山”。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郵票畫面以鋼筆水彩畫,表現了雁盪山主要景區的峰、嶂、洞、瀑的奇特景觀。
第1圖[顯勝門]兩崖對峙曰門。雁盪山中稱“門”的景點有多處,尤以顯勝門為最。顯勝門在雁盪山北部,位於仙人坦村2公里處。其兩崖高聳200多米,而間距僅有數米,這種近距離對峙產生的效果甚為強烈,令人頭暈目眩,不能久待;而兩壁陡立,直上雲霄,中豁為門,氣勢峭拔雄偉,向有“天下第一門”之稱。步入門內,抬頭抑望,壁頂複合,僅留一線,“非中午夜分,不見日月”。再進去數百步,則絕壁回合,森然環侍,腳下澗水琤琤,境極幽邃。
第2圖[大龍湫]即大龍湫瀑布,位於馬鞍嶺與東嶺之間,古稱西內谷。水從高聳雲天的連天嶂湧出。凌空瀉入龍湫潭,落差197米,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譽。大龍湫瀑布在半空和潭中猶如兩條巨龍,騰飛翻卷,氣勢磅礡,變化無窮。清人袁枚賦詩日:“龍湫山高勢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蔫。”還有“雁盪自奇,不附五嶽;龍湫所注,別為一川”的名聯,均道出了雁盪山大龍湫的奇絕奧妙。
第3圖[北斗洞]位於靈峰景區中心合掌峰側,面對伏虎峰,古稱伏虎洞。洞口高大寬敞,著名的海會樓、集賢閣坐落其中,內有南宋理學家朱熹、明書法家董其昌等人的對聯。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為雁盪山諸洞所不及。北斗洞內的天漿泉和石髓泉,潔淨甘甜,可與杭州虎跑泉水相媲美,用來煮泡雁盪山茶,可謂珠聯璧合,茶香湯清,堪稱珍珠,因而游雁盪多要去北斗洞品雁盪毛峰。
第4圖[觀音峰]又名玉霄峰或玉簫峰,高300米,屹立在馬鞍嶺東北的重岩之上,西與大龍湫景區的常雲峰並峙。其峰亭亭玉立,直插雲霄,登臨絕頂,氣勢浩瀚,晴日可遠眺溫州市。峰體攢青簇碧,宛如觀音大士的花冠纓絡,向東南方向作拱手之狀,被稱為“山中諸峰最高大而秀麗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