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太空漫遊

2001年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產生於1965-1968年代的一部電影。

2001年太空漫遊2001年太空漫遊
影片資料

概述

國家:美國
年代:1965-1968年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阿瑟·克拉克
攝影:格里菲斯·烏斯沃特,約翰·阿爾克特
音樂:阿拉姆·卡徹圖林,喬治·里格蒂,約翰·施特勞斯,理察·施特勞斯
布景:約翰·霍斯利
道具:托尼·馬斯特斯,哈里·朗格,恩內斯特·阿爾切
演員:科爾·杜拉(飾戴維·波曼),加利·洛克伍德(飾弗蘭克·普勒),威廉·希爾維斯特(飾赫伍德·弗洛伊德),丹尼爾·里希特(飾人猿)

點評

《2001太空漫遊》是為數不多的充滿未來幻景的科幻影片之一。雖然備受爭議,但影片卻寓教於樂,極具觀賞性。
創意: ☆☆☆☆
創新: ☆☆☆☆☆
演員陣容: ☆☆☆
音樂: ☆☆☆
經典指數: ☆☆☆☆☆
這部電影的誕生恰逢其時。1957年,俄國人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1961年,一位俄國太空人駕駛宇宙飛船首次完成繞地飛行。1965年,又是一位俄國人實現了太空漫步的壯舉。1966年,還是俄國人製造的宇宙飛船登入月球。與當時真實的太空漫遊相比,銀幕上的科幻片就顯得非常拙劣,對未來的描述模糊不清,觀眾看得一頭霧水,只能為演員們出演這樣一部片深表同情。而且所有電影中對於太空、星體和航天活動的藝術加工都顯得荒誕不經,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其實,許多科幻作家和科學家們早就預測了載人飛船在月球的登入、宇宙空間站的建立和普通人漫遊太空等,並對此做出了詳盡的描述。1965年,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了耗資巨大的《2001太空漫遊》,並在影片拍竣之前,為其下一個探索火星上的生命計畫,在英國著名的勞埃德保險公司投保巨額財險。這一舉動在當時不僅是為影片造勢宣傳,更是反映了人們對於太空事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1968年4月3日,人類第一次載人宇宙飛船登月成功。一直縈繞在人們心中的問題,即人類何時才能在月球上行走,終於有了答案。與此同時,《2001太空漫遊》在紐約帝國大廈影院舉行了盛大的首映式。觀眾如同期待登月行動一樣,懷著激動不已的心情觀看了這部美國大片。影片的副標題是“太空奧德賽”。接下來的畫面讓人目瞪口呆:猴子、猩猩,還有像是出了水痘的老虎,在一片嘈雜聲中登場了。是不是放映員拿錯了拷貝?庫布里克在影片開始整整用了15分鐘,用虛構的遠古生物的形象折磨著那些渴望實現登月夢想的觀眾的感官。斯坦利·庫布里克的與眾不同就在於,他可以發現一個感人的題材,吊足觀眾的胃口,卻又超越人們的想像極限,寧可放棄一幕瞭然的視覺盛宴,為的是在影片結束後獲得徹底的滿足。他的這一手法在其收山之作《大開眼界》(1999年)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1968年觀看《2001太空漫遊》有兩樣感受:飄飄欲仙地進去,或是飄飄欲仙地出來。喬治·塞斯林,1998年
●《2001太空漫遊》中的太空人在慢跑健身——完全依靠計算機和輔助設備維持生命的生活狀態。
《2001太空漫遊》是最符合當時時代潮流的影片,它將想像中的未來太空世界搬上了銀幕,那是一個超乎人們想像的全新的未來世界。影片中出現過這樣一個鏡頭,那就是人猿手中的骨頭武器,由於失重,漂浮在空中,如同空中的風帆。影片自始至終帶給觀眾玄妙的失重感,如同乘坐太空船一樣。萬有引力、進化論和戰爭,這些都是故事發生的背景,而這些都慢慢地離我們遠去了。1968年是個動盪的年代。布拉格之春、巴黎五月學生運動、越南戰爭和黑豹黨的反戰集會,所有這些在《2001太空漫遊》中都沒有絲毫反映。影片不僅消除了戰爭和暴亂,而且它也沒有任何社會或者政體的痕跡。也正是這樣一個與現實毫無關聯的故事帶給人們無盡的猜想:人類遭遇災難,只有很少幾個人憑藉高科技設備而倖存下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大災難,人類社會可以發展到最佳狀態,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戰爭和革命了。然而,一個機器人打破了一切和諧,它就像是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毫無顧忌地殺死所有對手,為的是攫取帝國的統治權。那么,誰又是魔獸帝國H.A.L.的幕後統治者呢?
《2001太空漫遊》即使在今天看來,仍帶有很強的科幻色彩:1960年代末期流行的塑膠道具,突出體態特徵的服裝裁剪和配色,以及一些技術手法,例如使用聲音解碼器、純平監視器、攝像機麥克風,特別是可以表現出所有音效的聲音剪輯更是獨具一格。影片中可以聽到飛船艙內的聲音與外部發動機的同期音效,宇宙空間站的空調聲音,太空中的萬籟俱寂,甚至連呼吸都沒了聲響。這些技巧的出色運用,輔之以活靈活現的動畫效果和畫面中營造的真空感都增加了人們的視覺感受,強化了現在與未來的反差。《2001太空漫遊》中使用的家具出自設計大師奧利弗·莫固,在當時絕對屬於後現代風格,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潮流。然而,流行時尚發展一日千里,這些家具款式在今天看來都可以劃歸古典主義風格了。該片的劇本著意突出以現代的角度審視未來的特性。飛船上人們的生活單調乏味,平淡無奇: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飛船都是處在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狀態,在太空漫遊。太空人要做的事無非是操作儀錶盤或者吃飯喝水,一般性地補充給養。沒有雷射炮,沒有外星人和外星生物。《2001太空漫遊》反映了20世紀末期工業社會發展的單調乏味。
●《2001太空漫遊》中的人物造型——除了怪異的家具之外,未來世界應該更加豐富多彩。
●《2001太空漫遊》是首部在完全失重狀態下拍攝的影片。
這顯然不夠。除了那些技術上的花招和超前風格的家具之外,未來社會還應該有些更新的東西。影片中人類形象當然無法帶給人更新的東西,然而那個說話細聲細氣的電腦H.A.L.及其幕後的黑暗勢力則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在它的威脅下,太空人不得不按照它的指令重複機械運動,人猿也只好拿起武器,趕走船上的同伴。被逼無奈之下,最後一位倖存的太空人刪除了這時已經變得在搖尾乞憐的電腦存儲器。電腦霎時間喪失了功能,變成了廢物一堆,不停地唱著“小小漢斯”的歌謠。在毀掉了那個被外星人操縱的電腦之後,整個飛船已經處在完全失控的狀態。
接下來,太空人將要面臨的不僅是失重的考驗,而且還會經歷真正的時空錯亂。在經過太空漩渦和宇宙浮游的歷險之後,人類再度進入史前文明,而外部宇宙中的某個地方一定存在高等生物。此時,人們感到眼前矗立著一整塊黑色巨石,銀幕上第一次表現出人類的渺小無助,這樣的畫面具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動人心魄。庫布里克所表現的外星生物,就如同我們眼前看到的一樣,仿佛是一個黑匣子。
到了真正的2001年,人類仍未解決太空失重的難題。俄國人建立的第一座人類太空空間站也廢棄停用了,普通人遨遊太空的夢想仍未實現。然而,《2001太空漫遊》並沒有失去其現實意義。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用他的電影打動了觀眾,其影響要遠遠大於人類那些曾經有過的一次次失敗,那些僅限於藉助火箭和助推器來探索宇宙的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的道具布景堪稱經典。此外,該片還獲得了一項奧斯卡視覺特效獎。
電影才是未來
人們第一次看到了“發現號”宇宙飛船墜毀的場面,這仿佛是一次銀幕上的歷險。不過,那些真正的影迷們非常欣賞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這部影片。他使用幾十台攝影機和監視器拍攝的鏡頭,製造出完全的模擬場景。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部投資上千萬美元的影片能夠如此抽象地表現主題,卻又是如此引人入勝。它達到了一部電影所能達到的極至。
烏維·耐特貝克,1968年
木星背後的秘密?
《2001太空漫遊》這部科幻電影拍攝的那個年代還不具備數字影像技術和如同《阿甘正傳》中那樣的虛擬影像合成技術。可以說,這部影片完全是手工製造出來的。儘管如此,那些場景還是栩栩如生,歷歷在目。例如猴子的造型、骨制的太空武器和轉瞬間出現的太空艙等等。《2001太空漫遊》在同時期同類型的影片中獨樹一幟。庫布里克以悲觀主義者的姿態來解構宇宙,探索隱藏在計算機後面的秘密,追尋木星背後的無窮無盡的寰宇。無語問青天,今夕是何年。
彼得·簡森,西柏林,1999年
●1960年代拍攝的《2001太空漫遊》中表現當時的場景在現在看來也不過時。
《2001太空漫遊》斯坦利·庫布里克
劇情簡介
生物進化的場景作為影片的開始:一群猴子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神秘的黑色石板。他們中的一個人猿知道了如何把一塊骨頭作為工具和武器來使用。時間跳躍到不遠的將來:一個美國月球空間站也發現了一塊黑色石板,它發射出來自木星的信號。18個月後,一個探險隊開始向木星進發。在這艘名為“發現號”的太空船上,有太空人波曼和普勒,還有三個處於冷凍狀態的候補太空人,以及總控電腦H.A.L.。在航行過程中,H.A.L.違背了地面控制台的指令,危機降臨了。太空人試圖關閉H.A.L.,以便轉移到備用艙中。H.A.L.從他們的嘴唇動作上讀懂了其中的用意,於是先下手為強,開始了瘋狂的殺戮。它把在艙外工作的普勒用繩子捆了起來,把前來營救的波曼關在艙外,並切斷了冷凍太空人的給養。後來,波曼沒法回到艙中,沒有理會電腦請求寬恕的哀求,將其主機板拆除。H.A.L.顯示器上出現了最後一行字:“發現號”太空船現已完全失控。太空船墜落向無盡的宇宙——神秘的黑石控制著它的航線。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個醫生之家。18歲那年,他成為《視點》(Look)雜誌高薪聘請的攝影師。他拍攝的電影處女作是一部關於拳擊手瓦爾特·卡特爾的紀錄短片《搏鬥的日子》。1951年,他和劇組成員一起坐飛機航拍了紀錄短片《飛行牧師》,開始在影壇嶄露頭角。《厭惡與恐懼》(1953年)和《殺手之吻》(1955年)是庫布里克本人並不滿意的兩部影片。1956年,他執導的影片《殺戮》是他作為專業導演的第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該片也成為當時影壇的一匹黑馬,令人眼前一亮。之後,他邀請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影片《光榮之路》(1957年)大獲成功,為他贏來廣泛讚譽。一年之後,柯克·道格拉斯獨立製片,拍攝影片《斯巴達克斯》(1959/1960年),卻與該片導演安東尼·曼出現分歧。於是,他誠邀老朋友庫布里克加盟,擔任該片導演。庫布里克半路殺出,拯救了這部史詩巨片。該片贏得巨額票房,也為庫布里克下一部電影《洛麗塔》(1961年)贏得了必要的資金。這部由納博科夫小說改編的影片取得重大突破,使得庫布里克在接下來的作品中不斷嘗試新的領域,令他的才華得以充分施展。《奇愛博士》(1963年)、《2001太空漫遊》(1968年)、《發條橙》(1970/1971年)、《巴里·林登》(1973-1975年)、《閃靈》(1980年)、《全金屬外殼》(1987年)和收山之作《大開眼界》(1999年)都在當時的影壇引起轟動。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99年3月7日去世,沒能趕上自己最後一部影片的首映禮。
●斯坦利·庫布里克:他拍片的間隔拉得越長,人們對他新作的期待也越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