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個應該知道的生活保健常識

2000個應該知道的生活保健常識

《2000個應該知道的生活保健常識》一書濃縮了生活保健知識的精粹,是一本堪稱健康顧問的保健辭典。它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醫藥知識、西醫知識、常見病簡易診療知識、食療與營養知識、生活小竅門、孕產婦保健知識、美容和運動知識。家庭育兒知識、中老年人保健知識;夫妻性生活。知識等近2000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00個應該知道的生活保健常識

人生在世,健康是首要大事。遺憾的是,許多患者並非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國民健康知識的公眾知曉率較低。

本書通俗易懂,針對性強。非常實用。您在閒暇時漫步其中,隨手採擷一個簡單易行的小偏方,就會收穫一份健康和喜悅。

圖書目錄

上卷 健康營養常識

第一輯 中醫常識

第一章 中醫基礎常識

中國醫學起源

中國古代醫事制度

醫生緣何稱為“大夫”

古代的醫院

古代行醫的招牌:葫蘆

中醫術語——四診

中醫術語——五氣五味

中醫術語——五勞七傷

中醫術語——八綱辨症

中醫術語——八法

中醫術語——十問

外感邪氣

內因致病

表症和里症

寒症和虛症

暑濕疾病

中醫的中國流派

中醫的日本流派

中醫的朝鮮流派

同仁堂

桐君:我國醫學鼻祖

我國醫學婦科之最

形象生動的病症

“病”的諱言婉語

中醫中的脈和脈象

切脈

氣血津液

古代物理降溫法

最早的醫療體操

古代治療腫瘤

古代的婦產科學

中醫獨特的舌診技術

中國古代女醫生

郎中

“醫聖”張仲景和坐堂醫

扁鵲

華佗

五禽之戲

朱丹溪

李時珍

中國歷代主要本草學著作

第二章 中藥知識

“中藥”一詞的由來

神農本草經

中藥之鄉集錦

中藥的產地

地道藥材

中成藥命名的由來

中藥四性

中藥五味

中藥入經

中藥功效

中藥禁忌

中藥配伍

中藥中的君臣佐使

中草藥得名

古老神奇的藏醫藥

人參

甘露

端午三友

華佗和“麻沸散”

“蒙汗藥”的藥物成分

“行軍散”的來歷

靈芝

大蒜

絞股藍

“魚怪”抗癌

雲南白藥

何首烏

萬金油

大力丸

同仁堂最負盛名的“十大

王牌”和十大名藥

狗皮膏藥

中藥湯劑

中藥的煎法

中藥湯劑的服法

藥引子

服藥禁忌——忌口

發物

第三章 中醫按摩針灸刮痧拔罐

奇經八脈

十二經脈

按摩

按摩對關節、肌腱的作用

按摩對肌肉的作用

按摩對血液系統的作用

按摩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按摩對皮膚的作用

按摩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按摩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按摩六法

按摩時的關心體貼,觀察病人反應

各種病痛的按摩須知

點按穴位不宜用力過猛

按摩時注意衛生和清潔

經穴按摩

選經取穴基本要求

推法按摩基本內容和要求

一指禪推法

按法的內容和注意事項

摩法內容及注意事項

滾法

擦法

梳法

揉法

拿法

踩蹺法

按摩前需要辨症

針灸

針灸的起源

銅人穴位

古代的針砭

針刺的三大作用

針灸的調整修復作用

針灸實施的禁忌

針灸常見異常情況和處理

針法練習

如何給針具消毒

常用進針法

針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行針基本手法

針刺的感應

出針法

艾灸法

什麼是瘢痕灸和無痕灸

艾卷灸法概述

艾灸療法簡單操作

火灸法

火針刺法

刮痧

刮痧的器具

刮痧的介質

刮痧部位選擇

刮痧的體位

簡易刮痧療法

撥罐

拔火罐療法

常用罐的種類

拔罐中常用吸拔方法

拔罐時間如何控制

如何起罐

火罐療法

第二輯 營養與健康常識

第一章 食療與營養常識

第二章 家庭營養常識

第三章健康飲食宜忌常識

第三輯 生活保健常識

第一章 飲食防病與預防食物中毒常識

第二章 健康飲食與生活竅門常識

第三章 生活保健衛生常識

第四輯 健康與治療常識

第一章 自然保養與健康知識

第二章 自然健康生活保健常識

第三章 四季運動健康常識

中卷 中醫生活保健常識

第一輯 西醫西藥常識

第二輯 西醫檢查與護理急救常識

第三輯 西醫健康安全用藥常識

下卷 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保健常識

第一輯 兒童健康成長常識

第二輯 夫妻健康保健常識

第三輯 中老年健康保健生活常識

第四輯 保健營養長壽常識

圖書書摘

上卷健康營養常識

第一輯中醫常識

第一章中醫基礎常識

中國醫學起源

中國醫學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同自然災害、猛獸、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並發展而成的。在中國歷史上,曾有“神農氏嘗百草”、“伏羲氏制九針”、“燧人氏取火”等有關醫藥起源的古老傳說。

“神農氏嘗百草”是中國史書上記載最多、流傳最廣的傳說。《淮南子?修務訓》說:“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嘗百草之滋味……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記?補三皇本紀》也有類似的記載:“神農氏以赭鞭(紅色的竹根)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百藥”。這些材料說明,我國古代的藥物知識可能是“神農”時代的人們在採集可食植物的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經驗。“燧人氏取火”也因此被視為醫藥起源的另一途徑。此外,中醫藥起源的又一傳說是“伏羲氏制九針”說。

我國古代的醫學知識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生活經驗中逐步發現和慢慢積累起來的。在對醫學知識進行整理總結,使之上升為系統的醫學理論的過程中,氏族中的“巫師”或“酋長”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醫學起源問題上,又有“醫源於巫”、“醫源於聖賢”之說,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在醫學起源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古代醫事制度

中國的醫事制度在西周時期就初具規模。據((周禮?天官》記載,當時已建有醫官制度,把從醫者分成醫師、士、府、史、徒等不同職業、不同等級。其中醫師為眾醫之長,掌管國家醫藥的行政法令,同時管理且協助各科醫生辦好醫療衛生事務。醫師的下屬官職為士,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種。

在隨後的秦漢、晉、五代、隋等朝代,我國的醫事制度更趨完善。無論是醫療機構的設定,人員的編排,還是管理、考核制度的制訂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到了唐朝和宋朝,其醫事制度代表了我國古代醫藥管理的最高水平。

宋代的醫事制度較唐代又有了很大的改進,變得更加完善。宋代把醫藥行政與醫藥業務相分離。明清兩代的醫事制度,雖然在具體醫事機構的設定、醫藥人員的配備等方面,有別於唐宋時期,但基本模式大體沿用宋制,並在更注重實效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醫生緣何稱為“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一種官名,如諫議大夫,御史大夫,多系中央要職和顧問,但都不是醫官。到了宋代,我國的醫務制度和醫學管理,都有了相當的發展。當時負責管理醫療行政的官職很多,翰林醫官院醫官就分為七級,官職有22種之多,官階如大夫、郎中、醫效、祗侯等,就大夫而言,就有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全大夫,等等。後來,人們以大夫是醫官中最崇高的職位,就把大夫作為醫生的尊稱。又因為

醫官中有郎中一職,因而也有人把醫生稱作郎中。

不過,在習慣上,不論在筆記還是在小說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區別。一般設館醫人的醫生,稱為大夫;草藥店或流動行醫的醫生,稱為郎中。所以以後人們稱呼醫院的醫生,多數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這個緣故。

古代的醫院

我國古代的醫院有多種多樣的形式:

1.醫療性慈善類型。春秋初期(公元前7世紀)管仲在齊國首都臨淄創建了養病院,收容聾啞人、盲人、跛足、瘋人和殘廢者進行集中療養。這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醫院萌芽之一。此後,類似醫院的社會救濟機構歷代相傳。

2.傳染病隔離類型。我國很早就認識到疾病傳染性及其隔離措施,傳染病收容所也是醫院萌芽的起源形式之一。主要有西漢的“時疫醫院”,隋唐時代的“癘人坊”。

3.寺院醫療類型。不少佛教徒以醫傳教,有的兼做醫生,到附近山上採藥。這樣患者常去求治,寺院也漸漸收住病人。

4.宮廷醫療類型。古代宮廷醫學被奉為正統醫學。我國自秦漢後歷代王朝,都設有為皇室貴族服務的醫療組織,如太醫署、太醫院、御藥院等。

5.軍事醫療類型。古代戰爭頻繁,不僅戰爭造成了大批傷病員,而且大量的人口流動也能引起各種疾病。因而,軍醫院逐漸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