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4 潘天壽作品選(T)

1997-4 潘天壽作品選(T)

1997-4 潘天壽作品選(T)是郵電部發行,由北京郵票廠印刷,郵票設計者是潘公凱、勵國儀。

郵票圖案

1997-4 潘天壽作品選(T)1997-4 潘天壽作品選(T)

郵票信息

名稱 潘天壽作品選(T)
版別影寫版
全套枚數 6
全套面值 6.0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原作者 潘天壽
志編號 1997-4
整版枚數 32(8×4)
發行日期 1997-3-14
全套售價 6.00元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 潘公凱、勵國儀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6-1 黃山松圖 0.50 38×50 P11.5 3080.1
6-2 朝霞圖 0.50 38×50 P11.5 3022.5
6-3 梅雨初晴圖 1.00 38×50 P11.5 2697.7
6-4 菊竹圖 1.00 38×50 P11.5 2598.5
6-5 睡貓圖 1.50 38×50 P11.5 2592.1
6-6 靈岩澗一角圖 1.50 38×50 P11.5 2572.9

郵票介紹

潘天壽,1897年3月14日生於浙江寧海,原名天授,字大頤,後改名天壽,常自署雷婆頭峰壽者。他自幼喜書畫,刻苦自學,自強自立,後受教於李書同、經亨頤等一代民主教育家。一生以弘揚民族美術為已任,淡泊名利,剛直不阿,以其沉雄闊大、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以及在繪畫、書法、詩文、史論等多方面的傑出成就和對中國畫繼承與革新問題上的遠見卓識,成為繼昊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之後又一位中國畫藝術大家。

這套郵票6幅畫面均為畫家五六十年代的佳作。郵票由潘天壽之子潘公凱、兒媳勵國儀共同設計。圖幅為方形,是一突破;畫面保持了原畫風格,是其成功之處。

第1圖【潘天壽作品選·黃山松圖】1960年作。153×117cm。題款:“黃山始信峰頭之古松,柯銅根石,鬱勃鬅髫,真千年奇物也。偶然憶及,即記寫之。一九六。年庚子歲暮初雪,壽並識。”印章:龍為下、潘天壽印、阿壽、止止叟。這幅畫是潘天壽在黃山始信峰寫生得來的“外師造化”的作品。畫家筆下的松,枝如石鑿,葉似鐵鑄,積聚著一股倔強之氣。後面挺拔的山岩,是對松樹的襯托。這正是畫家胸中浩然之氣的寫照。

第2圖【潘天壽作品選·朝霞圖】1964年作。82×79.5em。題款:“朝日朝霞無限好,花光艷映水雲酣。一九六四年甲辰初秋雷婆頭峰壽。”印章:潘天壽印、龍為下、石雕、阿壽。潘先生擅潑墨,潑墨有“厚、重、平”的特點,此幅即是一範例,表現了迎朝陽,含曉露,佇立於晨曦之中的荷花。這塊荷葉用多量的濃墨揮潑而成,荷葉邊有一圈寬寬的墨暈,加上用筆的輕重、快慢,使濃墨中有許多小變化,顯得非常厚重,而整片荷葉又是完整的整體,顯得平實。荷葉的一邊是用焦墨以鐵鑄般的線條,參差交叉,支撐著一朵怒放的紅荷花,荷葉的另一端有幾支挺撥的水草與荷花相呼應。整幅作品精煉而嚴謹。紅的荷花,黑的荷葉,白的底色,三種顏色構成鮮明的對比,明快而有裝飾感。畫上的題款增添了作品柔美的情調。

第3圖【潘天壽作品選·梅雨初睛圈】1955年作。107×107.2em。題款:“雁盪寫生之三。五五年初夏,小住靈岩石寺,寫梅雨晚晴時情致。大頤壽者草草並寫。”印章:疆其骨、潘天壽印、阿壽。畫家為人厚道,性格倔強,氣度宏大,喜畫石。他筆下的石頭多呈方形,飽滿,厚重,堅實。此幅畫中的岩石不但呈方形,而且幾乎占了整個畫面,意在表現其擴大沉雄的力量。但此石又不全方,著色輕鬆、滋潤,避免了方形容易帶來的過於板滯之感。下方的古寺院,用筆精緻細密,和大岩石形成疏密對比。梅雨剛過,晴空萬里,空氣溫潤清新,樹木更顯蒼古茂盛。峭岩上,野草、苔蘚,勃勃富有生氣;靜靜的古寺院,山間的小徑,寧靜而幽深。這正是潘先生所追求的美的意境,即在寧靜中蘊藏著強勁的生命。

第4圖【潘天壽作品選·菊竹圖】60年代作。89.5×80.8em。題款:“雷婆頭峰壽者制。”印章:潘天壽印、阿壽。此幅畫是畫家作品中比較清麗的一件,畫面的安排頗具匠心,以稍稍傾斜的橫豎結構為主調,花、莖、葉、草疏密交叉,參差錯落,章法井然,處處經得起推敲。畫面的主要部分,即明黃的菊花和石青的竹子均用細墨線勾畫、細膩、清秀;而菊葉,則用濃墨沒骨畫法,厚重活潑。兩者在色彩、畫法上進行對比,加強了畫面的生動性。一些小草野花在畫家筆下,顯得挺拔、強勁、向上,生機盎然。此畫的平面構成的處理,與傳統的花鳥畫在形象和結構形式上相比,均有新的突破。

第5圖【潘天壽作品選·睡貓圖】1954年作。76.2×87cm。題款:“日當午,正深藏黠鼠,莫道貓兒太懶睡虎虎。寫西鄰園中所見,時甲午初夏。壽。”印章:潘天壽、阿壽、動物形章。整個畫面由3塊大小不同的長方形體塊組合而成。岩石是一個大體塊,貓是一個小體塊,緊緊聯繫在一起,而題款亦排成一個細長方形,稍遠離貓、石,形成構圖上的變化。這三塊方形,在面積和形狀上有很大差別,但又有方形的共性,使畫面對比和諧。臥伏著的貓,造型簡練,用筆老辣,如同虎豹般強悍、石頭般的厚重。畫面下方則點綴幾株疏草野卉,又給畫面帶來了靜中之動、安中有險的態勢。這充分反映出作者強烈的現代審美意識。

第6圖【潘天壽作品選·靈岩澗一角圖】1955年作。117×120em。題款:“畫多以積墨為難,茲試寫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五五年盛暑壽並記。”印章:疆其骨、潘天壽印、阿壽。此畫的構圖很獨特。用凝練的線條,蒼老古樸的苔點,組成了堅實厚重的岩石,安排在畫面的上方;其中一塊岩石橫跨在畫面中間,形成了畫面的峻險下沉之感;然後又用畫的題款和下面的斜坡,使這險絕之勢趨於平穩,造成了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結構美。這種“造險破險”手法為畫家所擅長,此畫為範例。在這峻岩奇石中襯有細細密密的野草,參差不齊,又層次分明;星星點綴著的紅花、白花,明麗秀美,和堅實厚重的岩石形成強烈對比。前景中那幾支舒展搖曳的蘆草,使人感到它們的節奏和引人人勝的韻味。山花野草,深山峭壁,畫家以此來表現生命的頑強、深沉的力量和繁華豐茂、自由競爭的自然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