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9 中國皮影(T)

1995-9 中國皮影(T)

1995-9 中國皮影(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郵票圖案

1995-9 中國皮影(T)1995-9 中國皮影(T)

郵票信息

名稱 中國皮影(T)
版別 膠版
全套枚數 4
全套面值 1.6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原作者
志編號 1995-9
整版枚數 40(10×4)
發行日期 1995-6-8
全套售價 1.60元
印製機構 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設計者 王虎鳴、閻炳武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陝西東路皮影人物 0.20 31×52 P12 5025.75
4-2 河北灤縣皮影人物 0.40 31×52 P12 2617.75
4-3 山西孝義皮影人物 0.50 31×52 P12 3001.75
4-4 四川大邑皮影人物 0.50 31×52 P12 3005.75

郵票介紹

皮影戲屬於傀儡戲的一種,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皮影戲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驢皮,或牛皮、羊皮、馬皮經過硝制刮平,根據劇中的角色和襯景的設計,進行雕簇、敷色、熨平、裝訂,在藝人的操縱下,靠著燈光的透射,將影人映現到螢幕上,隨著樂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為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這樣意趣盎然的藝術形象。
皮影戲的產生是頗為久遠的。戰國時期,《墨經》里就記載了針孔成像的暗匣。在《韓非子》里,有更多地詳細記載:“客有為周君畫笑者,三年而成。……畫笑者日‘築十版之牆,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具。”“笑”,指豆笑內膜,呈半透明狀,在上面畫一些景物,太陽光線透過“畫莢”,就能把所畫影物映在屏壁上,這個利用光學原理的映畫裝置,可看作影戲的先導。《前漢書》中寫到:漢武帝非常思念巳死去的李夫人,方士李少翁說能招其魂魄。於是在晚上點燈燭,設帳帷,請漢武帝在另外的帳帷里觀望,真的看見李夫人在帳內或坐或走,書中未點明影像是如何顯出的,但據東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說那是利用一種色青質輕的“潛英之石”,讓人按李夫人以前的圖畫刻成其形象,設在紗帳里,在燈燭光線照射下,投影於帷帳之上,不僅“宛如生時”,而且石刻轉動還能“還帷坐而步”到了唐代,影戲已漸趨成熟,據唐人《廣古今五行記》中記載,隋煬帝大業九年,有人在壁上映出一些佛形或獸形的影像作出表演,十分新奇引人,以致於“遠近惑眾數千百人”。但真正的皮影戲是北宋時期才真正興盛起來的。當時的宋京汴梁城(今開封),人口眾多,商業發達,市面的說唱文學也隨之盛行起來,而皮影戲便是從說書講史演變成形聲並茂的特殊劇種。到了清代,皮影戲空前的發展並普及開來,雕簇更為精巧,劇目也日益豐富,到了清代末年,皮影戲幾乎遍布大半箇中國,全國各地的影戲班除極少數進城開設劇場外,多數是非脫產性質的,農忙時務農,農閒時排練,每到陰曆十月以後,便以5人或7人為一個戲班,肩挑、驢馱或車載影箱到各村鎮巡迴演出,直到來年開春才回家。
我國影戲在13世紀隨著蒙古軍事勢力傳到中亞細亞一帶,後又從波斯傳到埃及、土耳其等地。公元1767年,來華傳教的法國神父又把中國皮影戲帶回國去,在巴黎和馬賽作公開表演,後又在凡爾賽公園放映,引起注意。1776年又傳到英國。德國文豪歌德就十分喜愛中國皮影戲,1774年曾在一個展覽會上熱心介紹和宣傳,1781年為慶祝生日,歌德又公開放映了中國皮影戲。法國雅各賓黨人還曾用它來放映政治新聞,進行宣傳活動。中國影戲在歐洲大陸的流行,給以後的電影發明帶來啟示。渾司樓在其所著的《人們的劇場》一書中寫道:“有聲電影的來源,不能不崇拜中國影戲為開山祖。”法國著名電影史家喬治·薩杜爾在他的巨著《電影通史》中,把皮影戲稱為“電影的先驅”。
皮影戲長期的廣泛傳播,在全國各地形成了許多流派。這次入選的4幅影人的全身造型,舉重若輕,以一當十,既不失中國皮影精微細膩的韻昧,又有很強的整體感。
第1圖【陝西東路皮影人物】是明末陝西東路皮影中一位身穿旗靠,頭戴帽盔,披甲執劍的將軍。據說是影戲《魏徵斬白蛇》中剛正、勇猛的大將軍尉遲恭。陝西東路皮影,主要是指鹹陽以東的關中一帶的皮影,以華縣、大荔、渭南等縣為代表,特點是造型精巧,裝飾嚴謹,刻工細緻,頗具盛唐氣派。
http://www.youbi001.com/detail/product/46bc6d2b10424dbb855dc548d77d7008.html第2圖【河北灤縣皮影人物】是一個小生形象,取材於清代河北灤縣皮影戲《黑水國》中西蜀秀才韓幼奇父子夫妻在陣前團圓的故事。人物臉譜誇張,從額尖向下構成通天鼻,眉目上吊而彎曲,顯得清秀、聰穎、大方。灤州皮影,據考證其創始人為明朝時期灤洲人黃素志,此人文才較好,且精通繪畫雕刻藝術,但屢試不第,約在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又一次落第,而無顏返回故里,便出關遊學,在瀋陽設帳教授村童,並寫下了“望兒樓’:劇本。為使兒童易於接受,他用厚紙剪成人形,染上顏色夜間在燈光下映出影人並配以說唱,這便是灤洲皮影的雛形。建國後,古老的灤洲皮影繼續發揚光大,唐山皮影團曾多次走出國門,把古老的東方藝術帝到法國、摩納哥、荷蘭、義大利等國家,並去台灣省演出,影響很大。

第3圖【山西孝義皮影人物】為山西孝義的早期紙窗影人造型。是影戲《封神演義》中趙公明形象。其臉部為陰刻,極顯厚重,頭戴虎頭帽,身掛刀劍令旗,鎧甲為菊花組織圖案,套用了身段上少見的陽雕技法,顯得疏密相間,均衡得體,古樸洗鍊。旱從元代起,孝義已有皮影藝術世家,1953年從孝義張家莊發掘的古墓繪有8幅紙窗影人物,並有“元大德二年王同樂影傳家共守其職”的落款。1987年,山西省文物工作會議確定,在孝義建一座皮影、木偶專題博物館,歷時8年,於1995年終於落成,這也是我國第一座皮影藝術博物館。
第4圖【四川大邑皮影人物】系四川大邑皮影中的旦角,是當地民間藝術家專門為這套郵票提供的人物造型。從額到腮呈圓形,眉目細長,給人以善良、敦厚的美感;雕簇不重精巧而重人物性格刻畫,受唐代壁畫的川劇影響較多,藝術格調渾厚而大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