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5日

農曆12月十三 壬申年 癸丑月 丙戌日 周二

邵逸夫先生捐贈

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贈1.1億元資助內地興建學校的贈款儀式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國家教委副主任滕藤率領

(圖)1993年1月5日1993年1月5日

的教育代表團專程赴港接受捐贈。

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本屆政

(圖)1993年1月5日1993年1月5日

府工作的回顧  本屆政府是1988年1月組成的。過去的五年,是我們按照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實現全省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的五年;是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加強民族團結,保持全省政治、社會穩定的五年;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各族人民生活進一步得到改善的五年。這期間,我們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進行了三年治理整頓,緩解了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勝利完成了“七五”計畫,基本實現了第一翻番的戰略目標。進入九十年代後,特別是去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傳達以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八五”計畫起步良好,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領導下,我們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使我省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從1988年到1992年,我省經濟建設一直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預計1992年全省國民生產總值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87年增長26.4%,平均每年增長4.8%;國民收入58億元,增長26.6%,平均每年增長4.8%;工農業總產值93億元,增長38.1%,平均每年增長6.7%。   農村牧區經濟全面發展。五年來,各級政府切實加強農牧業生產的領導,進一步強化了大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通過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發揮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生產服務、協調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增加投入,狠抓農業綜合開發,大力推行科技興農等措施,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五年來,共開發耕地54.8萬畝;建成、修復各種水利工程2452項,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8.7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77.9萬畝;建成水平梯田59.43萬畝,治理小流域870平方公里。去年,農業奪得了連續第六個豐收年,預計種植業總產量11.85億元,比1987年增長17.6%;糧食總產量118.5萬噸,增長13.8%;油料總產量14萬噸,增長34.9%。廣大牧區積極推行草場承包到戶和草場“一包、四定、五統一”的責任制, 狠抓了以“四配套”為主要內容的草原基礎建設,五年中建成圍欄草場614萬畝,人工種草251萬畝,改良草場301萬畝,修建畜棚37.59萬平方米,5萬餘牧戶實現了定居,畜牧業連續五年穩定增長,預計1992年畜牧業總產值13.08億元,比1987年增長20.1%;肉、奶、羊毛產量分別增長44.5%、16.4%、21.9%。林業五年累計造林267萬畝,“四旁”植樹1.2億株。造林綠化由單純的重數量向數量與質量並重轉變,成活率和保存率逐年提高。漁業總產量五年增長80%,水產品產量增長77%。鄉鎮企業1992年總產值達到8億元,比1987年增長86.4%;上繳稅金3700萬元,增長122.6%。扶貧工作逐步轉向以智力扶貧、經濟開發為主,五年中興扶貧經濟實體537個,安排貧困戶勞動力近萬人,新增產值1.53億元,使9.46萬貧困戶越過溫飽線,貧困地區溫飽面已達到90.7%。五年中先後解決了38萬人、141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工業生產在調整中穩定增長。五年來,工業領域以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為中心,著重抓了轉換經營機制、加快技術改造、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素質,使工業生產保持了穩定增長。預計1992年全省工業總產值達到66億元,比1987年增長49%。工業內部結構調整也取得了初步成績。一是能源工業發展較快、五年間發電量、原油開採量分別增長220%、82.8%。二是原材料工業增長迅速,五年來已形成年產電解鋁10萬噸、電解鎂4000噸的生產能力,鋼和鋼材產量分別增長57.5%和81%。三是鹽湖資源開發步伐加快,五年間鉀肥產量增長21.8倍,燒鹼增長81%,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取得進展。四是工業布局發生了變化,海西、海南、海北、海東等地工業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西寧市工業基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五年圍繞產品結構的調整,狠抓了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五年間全省全民所有制企業完成各類技術改造項目884項,引進八十年代先進技術和設備600多台(套),新增產值7.1億元,利稅1.53億元,創匯2830萬美元;完成技術開發項目545項,新開發產品的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87的6%提高到10%。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企業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一直保持在90-94%之間,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五年內下降了52.9%。運輸郵電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青藏鐵路一期擴能改造工程進入尾聲,通過能力有了提高。五年中共新增公路里程300多公里,改建公路1000多公里;民用車輛增加了2.2萬多輛。新建的西寧機場已正式通航。新增長途電話線路212路,電報電路13路,城鄉電話機安裝數增加2萬多部。固定資產投資經過調整,進一步向生產性建設、資源開發型產業、重點工程和技術改造項目傾斜。五年累計全省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共完成投資93億元,其中用於開發能源、有色金屬和化學工業的投資占基建投資總額的比重達56.4%;用於農林牧漁水利業、運輸郵電業、城鎮建設以及科教文衛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五年來,全省基本建設累計新增固定資產60多億元,共建成項目2600多個。青海鋁廠、民和鎂廠、青海鉀肥廠一期工程,青海石油局新增採油工程,花格輸油管道,黑石山水庫、小乾溝電站,山川鑄造廠萬噸樹脂砂鑄件改造、青海工程機械廠200馬力推土機擴建、青海骨膠廠明膠生產線擴建等一批國家和地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或交付使用;李家峽水電站、格爾木百萬噸煉油廠等重點建設項目都在按計畫順利進行。內外貿易不斷發展,城鄉市場穩定繁榮。流通領域深化了物資、商業、外貿體制改革,治理整頓了流通秩序,全省城鄉市場出現了購銷兩旺、穩定繁榮的局面。1992年同1987年相比,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64.8%;物資系統生產資料銷售額增長79.5%;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個體零售額所占比重由1987年的15.61%上升到21%;外貿進出口總值由5141萬美元增加到10400萬美元,增長102.3%,其中出口總值由4014萬美元增加到9000萬美元,增長124.2%。經過治理整頓,物價漲勢漸趨平緩,預計1992年全省零售物價總指數為106.5左右,大大低於治理整頓前1988年118.3的水平,人民民眾的消費心理趨於平穩。財政工作成績顯著,金融事業穩步發展。隨著生產建設和流通的發展,地方財政收入連年增加。預計1992年地方財政收入達8.15億元(扣除列收列支數,下同)比1987年增長104.8%;財政支出18.91億元,增長54.3%,基本保證了一些改革措施出台和重點支出的需要。金融部門努力籌集融通資金,最佳化信貸結構,支持經濟發展的對資金的需求,預計1992年底,全省銀行各項存款餘額72.8億元,比1987年末增加36.4億元,貸款餘額105億元,增加64億元。保險事業也有較快發展。城鄉人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五年內共安排城鎮就業人口16.17萬人,農村勞動力有16萬多人轉移到第二、三產業。1992年,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3069元,比1987年增加1028元;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603元,增加211元,扣除價格因素後,人民生活水平仍有所提高。 (二)改革開放步伐加快。 五年來,各級政府改革開放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去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傳達以後,改革開放步伐明顯加快。農村牧區在鞏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草場承包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初步建立了國家、集體和農戶“三位一體”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城市改革以搞活企業為中心,在總結第一輪承包經營責任制經驗的基礎上,大部分企業實行了第二輪承包經營;去年在較大範圍進行了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商業經營“四放開”的試點;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與此同時,相應進行了計畫、投資、財政、稅收、金融、物資、商業、外貿、價格、勞動工資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市場建設得到加強,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有所轉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外開放和橫向聯合取得了新的突破。五年來,我省在加強與山東省對口支援的基礎上,發展了與遼寧、湖北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之間的協作關係;省內企業到外地設立分廠或開辦“視窗”的達141家;與兄弟省區落實簽約橫向經濟聯合項目385項,引進資金2.94億元;引進國外、境外資金5521萬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397.6萬美元,利用外國政府中長期低息貸款2263萬美元;接受外國政府和國際多邊援助項目54個,受援資金2860萬美元;引進技術和設備16項,用匯2300多萬美元。省委、省政府還先後批准建立了民和民族經濟改革試驗區、格爾木資源開發試驗區和格爾木市崑崙經濟開發區;制定了一批推進改革開放的政策和法規,改善了對內對外開放的環境。 (三)各項社會事業都有新的進步。 各級政府認真實施“科教興省”的方針,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技事業取得新成績。科技攻關推進了資源開發和生產技術進步;“星火計畫”、“豐收計畫”、“燎原計畫”為振興農村牧區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有較大進展;一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廣套用。五年中,全省登記的科技成果820項,其中獲得國家獎勵的8項,獲省級獎勵的250項。有不少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據獲獎成果中可計算經濟效益的項目統計,增收節支約5.5億元。教育事業有新的發展。各級政府積極實施《義務教育法》,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取得成效,高等教育結構有所改善,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較快。目前,占全省人口56%以上的17個縣(區)已普及了初等教育,占全省人口21.7%的城市和工礦區普及了初級中等教育。五年共培養大學本專科畢業生8664人,中專畢業生20402人,成人大中專畢業生6616人;1992年全省國小學齡兒童入學達到85%,提前三年實現“八五”計畫目標;年底全省各類職業學校在校學生達2.51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32%;五年共組織掃盲學習44萬人,脫盲20萬人,使11個縣(區)基本達到成人無盲標準。民族教育進一步發展,6個民族自治州和農業區5個民族自治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達到74.5%、92%、92.3%,都比五年前有了提高。五年中通過各種渠道籌資2億多元,改造學校危房102萬平方米。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都取得新的成績,促進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各級政府切實加強對計畫生育工作的領導,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1988年以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出生率都逐年下降,實現了“七五”人口計畫控制目標。體育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在第25屆奧運會、第9屆殘疾人奧運會和國內一些重大體育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為我省各族人民爭了光。 (四)民主與法制建設和民族團結進一步加強。 五年來,我們勝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普法教育任務,第二個五年普法教育正在順利實施。社會治安工作堅持綜合治理與專項鬥爭相結合,有力地打擊了各種刑事犯罪活動,社會治安狀況有所好轉。各級政府認真開展了反腐倡廉、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查處了一批有影響的違法紀案件,促進了機關廉政建設,工作作風得到改進。 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導下,經過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廣大民族自治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在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  軍民、軍政團結進一步加強。五年中,湧現出雙擁模範城3個,雙擁模範縣10個,擁軍優屬模範縣1個,省政府表彰的雙擁先進集體59個,先進個人14個。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中所取得的成績,是在黨的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依法監督的同時,對政府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省政協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對政府工作給予了很大幫助。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青部隊和人民武裝警察及全體公安幹警對我省的各項建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此,我代表本屆政府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並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和幹部致以崇高的敬禮!  五年來,我們的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主要是:全省國民經濟整體素質不高,相當一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制約著我省經濟運行質量和速度的提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和領導幹部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識不足,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落後於形勢的發展,政府職能轉變不快,辦事效率不高,影響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另外,資金緊張,投入不足,周轉緩慢;基礎設施條件差,特別是鐵路運力不足等問題,也制約著我省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依靠廣大幹部民眾,在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尋求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多種途徑,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回顧過去五年發展和改革的歷程,我們從實踐中獲得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青海各項事業的發展。經濟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而加快經濟建設又必須通過改革開放,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供強大動力。實踐證明,在青海這樣一個經濟基礎比較差、生產力水平還很低的地區,唯有改革開放,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經濟建設要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要促進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必須堅持從青海實際出發,正確實施經濟發展戰略。五年來,我們通過深化省情認識,正確實施了“改革開放,治窮致富,開發資源,振興青海”的經濟發展戰略。農業堅持“穩耕地,攻單產,建基地,增後勁”的方針,實行深度開發與廣度開發相結合;牧業堅持“立草為業,調整結構,提高總增,增加商品”的方針,實行草場建設和科學養畜相結合;工業堅持“提高質量,最佳化結構,增進效益”的方針,實行“內涵”擴大與“外延”擴大相結合;資源開發堅持“先易後難,土洋結合,由小到大,滾動發展”的方針,實行國家重點項目與地方中小項目相結合;對外開放堅持“內聯外引,東進西出,敞開省門,全方位開放”的方針,實行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實踐證明,這些方針是我省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內涵和具體化,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  第三,必須堅持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力爭全省經濟有一定較高的發展速度。效益和速度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從我省的經濟結構和發育水平來看,沒有一個較高的發展速度,就不可能有持續的高效益;但高速必須建立在好效益的基礎上,特別對每個企業和建設項目來說,更必須注重效益。我們強調要加快青海經濟建設發展的速度,是講質量、講效益的速度,只要生產的產品質量好、有效益,能適應市場的需求,速度能多快就多快。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國民經濟發展路子,使我省的經濟運行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四,必須堅持“科教興省”的方針,推動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青海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效益的提高,以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科教興省”的指導方針。在全省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保證了對科教事業的投入年年有所增加,同時通過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充分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促進了科技、教育與經濟相結合,加快了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步伐,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今後,我們必須長期堅持把發展科技、教育放在重要戰略地位,“科教興省”的方針進一步落到實處。   第五,必須堅持“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搞好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本屆政府任期內,國際風雲變幻,國內也曾出現政治動亂。在嚴肅的政治鬥爭中,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努力糾正“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先後開展了以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為中心內容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堅持了以反腐倡廉為重點的廉政建設;在全省城鄉普遍開展了軍民、警民共建設文明單位等民眾性活動;按照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積極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通過上述措施,激發了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熱愛青海、建設青海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今後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堅持“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第六,必須堅持增強民族團結,牢固樹立“誰也離不開誰”的思想。我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加強民族團結,是關係全局的大事。必須認真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大力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全面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項事業,堅決反對民族分裂的滲透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合作、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民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青海經濟更好更快地邁上新台階   黨的十四大在認真總結經驗、科學分析形勢的基礎上,規劃了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戰略部署。這個部署的核心,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使國民經濟邁上新的台階。今後的五年,是落實黨的十四大精神,實現新舊體制轉換和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關鍵性五年。在這五年里,我們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開放步伐,推動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實現第八個五年計畫,制定和實行第九個五年計畫。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箇中心,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1992年4月省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綱要》中確定,九十年代我省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7.3%。現在,從全國和我省經濟發展形勢看,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些。根據省委七屆十一次全委會建議,省政府提議將九十年代我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修改為年平均增長8%-9%,提前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根據是:第一,經過這兩年的技術改造、內引外聯和有重點的加快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後勁增強,速度開始加快,“八五”後三年工業增長預計超過10%,“九五”期間將更快一些;第二,按照中央決策,我們將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大農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農村牧區經濟發展也會逐年加快;第三,第三產業發展已列入我省經濟發展的重點,將會有力地促進第一、二產業提高效率、效益和水平;第四,由於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引進資金、技術日益增多,將給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綜合效益。因此,我們把經濟建設發展速度調整為年平均增長8%-9%是有條件的,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根據調整速度後的要求,1993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民生產總值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即農牧業增長3.2 %;第二產業中工業增長10%,建築業增長15%;第三產業增長9%。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10.5%;外貿出口總值增長16.7%;職工工資總額增長10.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加快我省經濟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大精神,遵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快改革開放,既要依託現有基礎,又要加快資源開發,在提高質量、最佳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力爭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促進國民經濟更好更快邁上新台階,齊心協力奔小康。根據這個指導思想,今後乃至今後幾年內,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重點: (一)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牧業,促進農村牧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農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正確認識當前我省農村牧區的實際,堅持把加強農牧業放在首位,不斷強化農牧業基礎觀念,保護農牧民的利益,調動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和農牧民收入的提高。強化農牧業基礎地位,必須按照大農業的戰略思想,走高產、優質、高效的路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全面振興農村牧區經濟。  第一,以市場為導向,狠抓農牧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種植業在繼續確保糧食穩步增長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從實際出發,宜糧則糧,宜油則油,宜草則草,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從今年起,省上不再下達種植指標,讓農民有充分的自主權,什麼效益好就種什麼。畜牧業要最佳化畜群畜種結構,提高母畜比例,狠抓總增率、商品率,在提高綜合效益上下功夫。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利用當地優勢,發展家庭養殖業、 “庭院經濟”、加工業及手工業,積極發展林業、副業和水產業,建立各種商品基地,擴大商品生產。 第二,依靠科技教育,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優良品種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關鍵環節, 農業科研和種子部門,要根據高原特點,培育和引進適合當地需要的優良品種。加強農牧產品生產、加工、保鮮等先進技術的開發套用,向生產的深度開發延伸,實現農牧產品的多次增值。從各地實際出發,選擇一批技術成熟、市場前景廣闊和經濟效益好的重要科技成果,大力進行推廣。要深入貫徹科教興農興牧方針,進一步推進農科教統籌結合,開展多形式的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不斷提高農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速農牧業向高產優質高效轉軌。 第三,繼續增加農牧業投入,努力搞好農牧業綜合開發。地方財政對農牧業的投入,要隨著財力的增強逐步增加。省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到1995年,實行第二期農業綜合開發,並由省財政拿出6000萬元用於國家扶持項目的配套資金。重點抓好海南農業綜合開發、海西“3557”項目、“引大濟湟”一期工程和化隆、循化、平安等縣的低產田改造。進一步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強化土地管理。畜牧業開發主要是繼續搞好“四配套”建設和抗災保畜基地建設,努力改變生產條件。加強疫病防治和草原保護,提高建設養畜和抗災保畜能力。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提倡“西繁東育”和規模養畜,建立肉、奶、禽類生產基地。加強對農牧業各種商品基地的扶持和國營農牧場的投入。增加化肥,農藥、農膜、農牧業生產機械和電力的供應。積極引導農牧民增強勞力和自我投入。調整資金投放結構,把農牧產品加工、貯藏、批發市場、交通運輸和良種繁育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投資的重點。  第四,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要加快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我們要抓住機遇,從指導思想、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上向鄉鎮企業傾斜。州、地、市、縣、鄉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鄉鎮企業發展,真正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振興本地區經濟的突破口和戰略重點。今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增長爭取達到18%。實行“多輪驅動、多軌運行”,鄉(鎮)辦、村辦、聯辦、戶辦企業以及股份制企業、聯營企業、合作合資企業一起上。城市工業要把配套原材料的初級加工、零部件和包裝用品向農村擴散,促進城鄉結合。山區鄉、村除發揮本地優勢,發展採礦、選礦、林業、養殖企業外,要下山出溝,到交通沿線和城鎮興辦企業。認真抓好現有企業的改造、提高,抓管理,上質量、增效益;廣泛開展橫向經濟技術協作與聯合,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快技術進步,增強發展後勁。千方百計籌集建設資金,增加對鄉鎮企業的投入。新辦企業要認真研究市場,注重經濟效益,爭取辦成一個企業,活躍一片經濟,帶動一方致富。有關部門要抓緊建立鄉鎮企業發展項目庫,爭取國家對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發展鄉鎮企業的專項貸款和扶持資金。   第五,繼續深化農村牧區經濟體制改革。農村要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上,逐步充實統一經營的內容,不斷完善雙層經營體制。牧區今年要全面落實冬春草場承包到戶,有條件的地區還要積極推行夏秋草場承包到戶,同時要推行“一包四定”的雙層經營體制。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努力辦好農牧民急需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項目,繼續辦好農村牧區的專業技術協會。要把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牧業作為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推進技物結合,實行有償服務,辦好服務實體,特別是搞好農牧產品的流通服務。抓緊進行糧食購銷體制和農畜產品購銷體制改革,區別產糧區和銷售區的不同情況,不失時機放開糧食價格,進一步放活畜產品和農副土特產品的購銷經營。建立農工貿一體化經營體制,實行加工企業、商貿企業與農牧業商品基地直接掛鈎,減少中間環節,逐步形成生產、加工和流通緊密結合的產供銷體系,促進農村牧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第六,繼續做好扶貧工作。積極組織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和扶貧開發項目建設,建立和發展支柱產業,增加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進一步動員各方面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儘快脫貧致富。1993年爭取貧困面減少5個百分點。  第七,制止各種違反法規的集資和攤派,切實減輕農牧民負擔。各地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農民負擔不得超過上年人均純收入5%的規定,嚴禁巧立名目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維護農牧民的合法利益。舉辦社會公共事業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堅持自願原則,不準強迫命令。做到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少花錢多辦事。 (二)努力改造提高現有企業,變潛能為動能。 我省工業經濟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特別是“七五”以來,加快了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經濟技術條件正在逐步改善。努力搞好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充分發揮現有物質基礎的作用,對加快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為此,我們要下大力氣改造提高現有企業,認真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第一,繼續抓好產品結構的調整。產品結構調整,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體現“五高二低”的原則,即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容量、高效益、高創匯、低消耗、低成本;突出抓好“五個一批”,即鞏固和提高一批優勢產品、開發和投產一批新產品、發展一批有特色的基礎工業產品、抓好一批出口創匯產品,堅決限制和淘汰一批落後產品。行業主管部門要圍繞本行業的龍頭產品,依託骨幹企業,積極組織好企業之間的協作配套、聯合生產和企業集團,發揮專業化協作的優勢,努力形成本行業的拳頭產品。所有企業都要瞄準市場,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揚長避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儘快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做到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研製一代。企業內部要把新產品開發、技術攻關、改造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的任務落實到車間和班組,確保調整產品結構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第二,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為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九十年代,對現有企業技術進步要形成一個高投入、上水平的局面。1993年技改投資計畫總規模為5億元,比上年增長42.9%。投資安排的原則是,集中力量增強對全省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有市場、有效益,對增加經濟總量貢獻大、能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的大中型骨幹企業重點項目的投入,支持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產品提高質量、增加總量的項目。技術改造、技術引進一定要堅持高起點、快節奏,使產品在市場上以優取勝,以先取勝。要多渠道增加技改資金來源,除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提高更新改造投資的比重,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外,企業要想方設法,多方籌集,並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財政、金融等有部門要密切配合,抓好技改資金和貸款的落實。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從有利於發揮我省比較優勢出發,認真搞好行業技術改造的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意見,力爭企業技術進步在九十年代有新的突破。  第三,進一步強化企業管理。這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加強企業管理,必須抓好工藝、標準、計量、定額等基礎工作,把現場管理這個薄弱環節抓上去,使產品加工的全過程處在最佳狀態,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的優良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當前,要切實搞好全面質量管理,把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物質消耗作為主攻方向,努力降低成本,扎紮實實把產品質量搞上去。為適應我國重返關貿總協定的需要,要積極推行現代化管理,全面實施新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並在重點行業實施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國際標準,使企業管理工作逐步與國際通行管理辦法接軌。第四,狠抓扭虧增盈工作。各級政府要把扭虧增盈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進行綜合治理。繼續實行部門、企業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扭虧增盈目標責任書,做到目標到位,責任到人,措施落實,嚴格考核,獎罰分明。各級領導要深入虧損企業,進行調查研究,一戶一戶地把問題和原因搞清楚,根據不同情況,採取有效措施,下功夫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爭取“八五”末基本消滅經營性虧損。對確實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儘早實現關停並轉,並做好職工的安置工作。  (三)依託優勢資源,加快資源開發。   加快資源開發是青海經濟邁上新台階的希望所在。我們必須把握國家實行地區傾斜和產業傾斜相結合政策的有利時機,堅持國家重點開發與地方中、小資源開發並舉起的原則,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加快資源開發的若干決定》,選準開發項目,拓寬開發途徑,重點突破,發揮效益,滾動發展。   加快資源開發,首先要抓好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根據國家“八五”計畫和西北地區經濟規劃的要求,一是抓緊列入國家“八五”計畫項目的實施,包括已開工和準備開工建設的格爾木煉油廠、李家峽水電站、青海鋁廠二期工程、青海鉀肥廠二期工程、茫崖石棉礦擴建工程、青海水泥廠大壩水泥擴建工程、橋頭電廠擴建工程、光明化工廠環氧丙烷工程等。要加快工程進度,抓好工程質量,力爭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二是加快國家“八五”擬新增加項目和計畫探討項目的各項籌建工作,力求在利用外資上取得突破,包括公伯峽水電站、民和鎂廠二期工程、天然氣三項工程、拉西瓦水電站以及地方重點項目黑泉水庫、尼那水電站直崗拉卡水電站等。要按基本建設程式抓緊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三是抓好尚未列入國家規劃項目的前期工作。抓緊賽什塘銅礦的地質勘探,搞好格爾木硫酸鉀廠、格爾木高純鎂砂廠的中試和工業性試驗,進一步做好青海純鹼廠可行性論證等,爭取列入國家的正式規劃。同時,配合國家黃委做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綜合規劃,地質論證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四是支持青海石油局做好柴達木盆地西北區1.1萬平方公里對外招標進行風險勘探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青海油氣田勘探在九十年代有新突破。 在抓緊國家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地方中、小資源的開發,把礦產資源、水電資源、農牧土特產品資源及黃金資源的開發、加工作為振興地方經濟和加快鄉鎮企業發展的突破口。抓緊落實全省地方資源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近期擬建開發項目和地方地勘項目。具體抓好以下措施:一是落實建設資金。對已開工建設的項目,抓緊落實配套資金,提高投資強度,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對近期擬開工建設的項目,分別輕重緩急,重點支持那些資源落實、投資少、見效快、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多渠道籌集開發資金,在集中使用省內資金的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的幫助和經濟發達地區的支持,並廣辟集資渠道,籌集社會閒散資金。對那些看準了項目,敢於發行地方建設債券,舉債建設。二是強化項目的前期工作,統籌考慮資源開發和加工增值,認真做好項目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並根據資金和技術條件,確定項目開發的規模,力求取得最佳投資效益。同時,要千方百計增加地質勘查投入,加快資源勘查進度,以滿足地方資源開發的需求。三是堅持以開放促開發的方針,加強同先進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協作,以優惠的條件和積極的工作多方尋求合作夥伴,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四是實行資源開發項目責任制,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嚴格管理,保證資源開發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是克服“瓶頸” 制約,改善投資環境,提高發展水平,加速經濟發展的緊迫要求,也是九十年代最佳化我省經濟結構的重要任務,必須加強領導,進一步明確發展的目標、重點和政策。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第三產業,首先是加強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建設,抓緊完成青藏鐵路擴能改造一期工程,及早確定二期工程的實施方案;加快聯結省內外主要公路幹線的改造,搞好公鐵分流,發展聯結省內外的長途客、貨運輸,同時有計畫地建設汽車專用公路和礦區公路;積極發展航空事業,增闢國內航線;重視郵電通信建設,抓緊建成7萬門程控電話、西寧至格爾木微波電路和衛星上行站等工程,提高綜合通信能力和通信質量。其次是大力發展流通,包括物資、商業、供銷、糧食,外貿等行業和各類集貿市場,特別要搞好農村牧區流通網路的建設,並與小城鎮建設緊密相結合,做到統盤規劃,共同發展。與些同時,注意發展與市場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金融、保險、科技、信息、法律、會計、審計、諮詢服務和房地產等行業;積極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飲食服務和文化娛樂、醫療衛生、體育、旅遊及各類社區服務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要全面規劃,統籌安排,一是抓緊搞好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根據本地實際,選準重點和帶頭行業,二是廣泛動員,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興辦第三產業,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和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放手讓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私營企業和個體舉辦第三產業。鼓勵鄉鎮企業興辦第三產業要很好利用工業結構調整的時機,引導和支持經營困難、產品不對路、需要關停並轉的企業利用閒置的設備、廠房、場地以及富餘人員發展第三產業。結合政府轉變職能和機構改革,鼓勵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走出機關,舉辦第三產業經濟實體。三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逐步使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興辦的第三產業走服務――盈利――積累――擴大的企業化道路,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自我發展機制。四是重視並加快會計、金融、法律、導遊、公關、信息、諮詢、經濟管理等發展第三產業急需專業人才的培養。 三、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  黨的十四大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九十年代,我們必須圍繞這個總目標,以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為中心,加大改革力度,擴大對外開放。為加快我省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目標,是把企業引向市場,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獨立自主地組織商品生產和流通。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及我省的實際辦法,依法落實企業自主權,這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地區、各部門要在認真總結去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全面推開,加快轉換經營機制的步伐,企業內部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打破幹部工人界限,對管理人員實行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工人堅持技術考核,簽訂契約上崗,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合理拉開不同崗位的工資差距,將勞動所得與勞動貢獻直接掛鈎。建立起“幹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動力機制。勞動部門對企業實行不同的勞動工資調控方法,企業在“兩個低於”的前提下,有權自主分配和使用按不同方法確定、提取的工資總額,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的有效實現形式,進一步完善多種承包責任制,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學習推行西鋼經驗,強化企業自負盈虧的責任。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步伐,一些國有小型企業,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行各種形式的聯合兼併,引導企業自主地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形式的企業集團。為了給深化企業改革創造條件,必須繼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和擴大退休職工養老保險統籌制度及實施範圍,加快待業保險,醫療、工傷、女職工生育等制度的改革。  (二)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認真實施“內聯外引、東進西出、敞開省門、全方位開放”的對外開放戰略,通過“借船出海、借邊出境、借地生財”等多種形式,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鞏固和發展與山東、遼寧、湖北的對口支援關係和州、地、市、縣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積極促進地區、部門、企業之間的經濟聯合與協作,形成互通有無、互惠互利的經濟循環新格局,要立足青海,走出青海,發展青海,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到沿海、沿邊、沿江地帶辦廠開店、設立視窗、聯辦實體,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不怕吃虧,敢於讓利,更多的吸引省外、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積極做好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國外政府貸款的項目準備工作,爭取在這方面取得較大進展。抓緊落實已經批准立項的和已有協定意向的合資合作項目,爭取儘快付諸實施,進一步擴大和充實利用外資項目庫,為舉行對外招商洽談會做好準備工作。繼續抓緊民和民族經濟改革試驗區、格爾木資源開發試驗區和格爾木市崑崙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充分利用中央給予省會城市對外開放方面的優惠政策。創造條件,抓緊實施《西寧市建設內陸開放城市總體方案》,做好西寧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橋頭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起步工作。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在鞏固和發展原有國際市場的基礎上,大力開拓新的市場,打開與獨立國協、東歐、西亞等國家的貿易往來。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企業參與邊境貿易。推進貿工農(牧)一體化建設,組建外貿企業集團,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貨源。調整和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推動更多的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鼓勵並積極幫助具備條件的企業爭取自營出口權,促進我省對外貿易的發展。  (三)放手發展多種經濟成份。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我省生產力水平多層次的狀況出發,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必須大力發展多種經濟成份。全民所有制經濟要通過改革開放,提高發展的能力;集體所有制經濟要通過落實政策,積極扶持其發展;同時要放手發展個體、私營和合作。股份經濟,各地區要破除各種條條框框,放開手腳。爭取近幾年在這方面有一個大的突破。特別要鼓勵和扶持各種經濟成份到民族自治地區和廣大農村牧區興辦經濟實體,從事經營活動。在經營範圍和規模上,凡是法律允許的都可以經營和發展,在管理上,既要積極引導和監督它們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又要維護它們的合法權益。鼓勵通過合法經營致富。  (四)積極培育各類市場。 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條件。各級政府必須不斷增強市場意識,重視市場體系的培育和發展。針對我省市場數量少,門類窄,功能不全、輻射面小的現狀,必須加快發展商品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積極培育技術、人才、勞務、金融、信息、房地產和企業產權轉讓等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在西寧市和東部農業區,除了繼續辦好集貿市場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外,要重點建設一些有地方特色、凝聚力強、輻射面廣的專業化市場;廣大農村牧區要加強初級市場建設,鼓勵農牧民參與流通,販運農畜產品和工業消費品,活躍農村牧區商品經濟。要儘快形成全省開放型的市場體系,並與全國統一市場體系接軌。物資企業和國合商業要不失時機地走出去參與全國商品大流通。廣辟渠道,深購遠銷,充分發揮繁榮活躍市場、促進工農牧業生產發展的重要作用。鼓勵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搞好商品和物資加工、配送、出口、信息服務和投資領域的合作,逐步形成一批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流通企業集團,在競爭中發揮骨幹作用。各級政府要把市場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建設和辦好市場。堅持多部門、多層次、多成份辦市場,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市場建設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揮優勢、講求效益。防止一哄而起,造成有場無市。要在市場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市場制度和法規建設,堅持依法管理,撤除阻礙市場發展和商品流通的一切關卡,使市場活而有序。  (五)開闢多種融資渠道。 努力開拓金融市場,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是解決我省建設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為此,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市場配置資金的融資機制,積極發展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根據建設需要,各州、地、市、兩個試驗區和崑崙經濟開發區可發行地方建設債券;企業經批准也可向社會發行債券。專業銀行可以直接向企業投資入股,試辦銀企集團。配合股份制試點,經批准可選擇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進一步發展和規範證券市場,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的格局。  (六)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要逐步轉向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檢查監督,真正做到巨觀管好,微觀放開。今年,省政府將按照中央的部署進行機構改革,在此之前,各級政府要對現有職能進行分解,按照簡政放權、政企分開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撤併部門內部職能交叉重複或業務相近的處室,簡化工作程式,提高辦事效率,要把屬於企業經營的自主權完全放給企業,任何部門都不得截留,通過改革要強化各級政府部門為基層、為企業服務的職能。積極興辦開發性生產企業和經濟服務實體,為分流幹部開闢出路。生產、流通企業的主管部門要積極探索機構改革的路子,逐步向經濟實體過渡,組織部分幹部輪流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幫助工作,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提高素質,為實行公務員制度創造條件,同時,擴大州、縣政府機構改革的試點。在抓好上述主要任務的同時,要加快綜合配套改革步伐,進一步搞好計畫、投資、財政、稅收、物價和一些專業部門的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國務院批准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積極穩妥地實施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省級巨觀管理體制,加強審計和經濟監督,運用好經濟政策、經濟法規、經濟槓桿、計畫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促進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四、加速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推進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加速科技進步,發展教育事業,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推進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大計,必須堅持 “科教興省”的方針,落實各項措施,使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競爭的實質是科學技術水平的競爭。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加速科技進步,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運行機制,加快科技工作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轉移。大力興辦各種技術經濟實體,開拓科技服務產業,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科研機構要逐步從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除保留少數精幹力量加強基礎性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外,大部分科技力量必須面向經濟建設,通過多種方式放活人才、分流人才,使絕大多數科技人員在科技開發、科技服務和技術推廣中施展才華。同時,要大力發展集體和個體的科技開發和服務機構。認真抓好“三個科技示範縣、三個星火技術密集區、七個科技先導型試點企業和一個科技興市”的科技示範工程的實施,大面積推廣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的科技成果,加強科技引進和消化吸收工作,使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政府有關部門和科學研究單位要聯合組織骨幹力量,圍繞我省工農牧業生產、資源開發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開展科技攻關,解決經濟建設中的科技難點;加強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決策依據,為促進我省國民經濟邁上新台階做出貢獻。教育工作要努力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教育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到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的效益上來。繼續認真貫徹《義務教育法》,加快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步伐,加強民族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在辦好現有學校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結合,農(牧)科教相結合的新路子。建立民族教育為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服務的新機制。高等教育要最佳化專業結構,適當提高專科教育的比列,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學校管理,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高級專業人才上狠下功夫。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要面向省內經濟建設,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積極開展崗位培訓,提倡學用結合,按需施教。尤其要重視農村牧區的職業技術教育,搞好鄉鎮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建設,為農村牧區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和實用人才。進一步改革教育體制,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興辦高校科技產業和校辦企業,促進教育同經濟、科技的緊密結合,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逐步改變目前國家包辦教育的狀況。落實“科教興省”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必須全面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信任、支持、理解、關心知識分子。下決心採取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對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給予重獎,鼓勵他們為振興青海建功立業。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藝術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更有成效地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輿論環境和思想保證。引導人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要運用各種宣傳工具,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青海的特色和比較優勢,介紹青海各項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面貌,讓外界了解青海、認識青海。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落實各項文化經濟政策,繁榮創作,活躍民眾文化生活。我省少數民族有許多傳統文化節日和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文化和經濟部門要聯合合作,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探索“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路子,推動青海的對外開放,為經濟建設服務。衛生工作要立足於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繼續堅持 “預防為主”的方針,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牧區,鞏固和完善農村牧區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加快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的步伐,發展民族醫藥衛生事業,搞好地方病防治,鼓勵醫衛人員到基層工作,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體育工作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堅持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協調發展,增強人民體質。當前,要重點圍繞“七運會”,狠抓科學訓練,提高競技水平,力爭在“七運會”上創造更好的成績,為青海人民爭光。計畫生育是基本國策。“八五”時期正值人口出生高峰期,各級政府必須認真貫徹《青海省計畫生育條例》,把計畫生育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確保“八五”計畫人口控制目標的實現。要把計畫生育的重點放在基層,特別是放在廣大農村牧區,在基層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計畫生育工作隊伍。堅持和完善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認真進行考核,兌現獎罰,從各個環節上落實計畫生育的政策措施。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環境科學技術的普及提高工作,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各地區、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都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法規和各項政策,切實加強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通過發展商品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增加農牧民和職工的收入。繼續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鼓勵自謀職業,努力降低城鎮待業率。 五、堅持兩手抓,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思想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會遇到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要善於研究、探索、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使之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要在不同層次,運用不同的方法,對廣大幹部民眾深入持久地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的基本路線上來,牢牢把握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自覺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堅定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要大力宣傳各條戰線的英雄模範人物和先進事跡,激勵人們發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傳統、激發廣大民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各行各業都要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引導人們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善始善終地搞好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兩個文明的建設,各級領導必須長期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使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教育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各級政府要自覺地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黨委會的監督,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人民團體在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中的作用。加強基層民眾自治組織的建設,搞好人民來信來訪工作,暢通聯繫民眾的渠道,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當家做主的權利。繼續搞好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抓緊制定有關行政法規,用法制來規範政府工作和社會事務,提高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認真實施全省普法教育第二個五年規劃,扎紮實實抓好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法制觀念,促進各項事業的依法管理。搞好社會治安,是關係廣大民眾切身利益,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事。要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活動。繼續開展“嚴打”,突出抓好反盜竊等專項鬥爭,堅決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特別要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販毒吸毒、賣淫嫖娼等犯罪活動。堅決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防止社會上各種醜惡現象的滋長蔓延。堅持打防並舉,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各項措施,進一步強化安全防範管理。要繼續搞好省內外行政區劃的勘界,重視做好各種社會矛盾的調解、疏導工作,消除不安定因素,維護和保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秩序。各級政府要繼續抓好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並切實把《軍事設施保護法》落到實處,廣泛深入地開展軍民共建兩個文明的活動,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我省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做好民族工作始終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要認真貫徹去年中央和省委召開的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黨的民族政策,繼續加強對各族幹部民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再教育, 牢固樹立“兩個離不開”的思想,調動“兩個積極性”。鞏固和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堅決反對一切民族分裂活動。進一步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切實保障和落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認真研究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從當地優勢資源出發,選好振興經濟的突破口,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迅速發展。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當前要特別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婦女幹部和專業技術及經營管理人才,以增強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內部活力。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維護正常、健康的宗教活動,尊重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反對利用宗教干涉行政、干涉法律和其他社會事務的行為。積極做好搶救和保護宗教文化遺產的工作。改革開放越是深入、越要加強廉政建設,開展反腐敗鬥爭。各級政府要自覺地把這項工作貫穿到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起表率作用。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重點查處貪污賄賂、敲詐勒索、嚴重以權謀私等方面的案件。繼續下大力氣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認真治理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對人民民眾最不滿意的熱點問題,有關部門要集中力量,進行專項治理。現在中央大政方針已定,做好今後工作,關鍵在於勤政務實,真抓實幹。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切實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努力克服官僚主義,力戒形式主義,少說空話,多辦實事。當前,各級領導幹部要集中精力,深入實際,深入民眾,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特別要下功夫解決那些對全局有影響的關鍵問題。各地區、各部門主要領導必須親自抓點,大膽試驗,取得經驗,推動全局的工作。 各位代表!1993年將是我省國民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圓滿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改革的各項任務,對於順利完成“八五計畫”,促進國民經濟更好更快地登上一個新台階,實現第二步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對完成這些任務充滿信心。讓我們在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全省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振奮精神,開拓前進,為振興青海而努力奮鬥!

關於加強車輛購置附加費徵收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計畫單列市交通廳(局),北京市交通局,天津市、上海市市政
(圖)1993年1月5日1993年1月5日

工程局:
一九九二年,各地車輛購置附加附加費(以下簡稱“車購費”)征管部門在
當地人民政府的重視、支持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下,經過廣大征管人員共同努力
,車購費征管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近段時間,一些地受到各種傳說的影
響,對徵收工作抓得不緊,個別代征單位甚至藉機拖欠、挪用車購費收入,嚴重
影響了車購費征管工作。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徵收車購費,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了使公路建設有長期穩定的部分資金
來源,儘快扭轉交通運輸緊張狀況的重要決策,是基於我國國情和借鑑國外成功
經驗而制定的長期政策。車購費徵收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是一項強國富民的
成功政策。希望各單位進一步提高對車購費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採取有效措
施,堅決把該收的車購費全部收上來,以保證公路建設資金的需要。
二、加強對車購費代征單位的管理監督,做好應繳款項的催收工作。凡是代
征單位擅自漏征、短徵車購費的,要限期追補或賠償;凡是已代征的車購費收入
,都必須及時存入車購費專戶;如有拖欠、挪用行為,應按規定核收滯納金,以
保證應繳費款的及時足額解交。
三、對於按規定應繳納車購費而故意偷逃或抗拒不交的單位和個人,各征管
單位要根據交通部、財政部(90)交財字507號《關於違反〈車輛購置附加費徵收
辦法〉的處罰細則》嚴肅處理,必要時可提請法務部門協助執行。
四、請各單位認真做好一九九二年度車購費決算編報工作,重點抓好車購費
憑證清查和收入對帳及費款的解交工作,並按規定日期及時報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