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23日

10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白宮正式簽署了巴以臨時和平協定,兩個“老冤家””的手終於握到了一起。
1998年10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白宮正式簽署了巴以臨時和平協定,阿拉法特和內塔尼亞胡的手終於握到了一起,充當“和事佬”的柯林頓和約旦國王海珊的臉上也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根據協定,以色列同意釋放3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並交出約旦河西岸13%的土地,巴勒斯坦則將打擊恐怖活動,並刪除憲章中有關摧毀以色列的字眼,保障以色列的安全。阿拉法特表示,協定“有利人民何樂不為”;內塔尼亞胡則說“令人痛苦別無選擇”。
中東問題是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熱點問題,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巴以和談自1997年3月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修建哈爾霍馬猶太人定居點後陷入僵局。在經歷了長達19個月的僵局,在目睹了許許多多流血衝突之後,絕大多數人意識到:達成協定很重要,但履行協定更關鍵。
而一度沉寂的反對和平進程的極端分子也活躍起來,並加緊了形形色色的暴力活動。10月29日,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加薩走廊製造了一起自殺性爆炸事件;11月6日,哈馬斯在那路撒冷市中心繁忙的大眾市場又製造了一起汽車爆炸事件,使以色列對和平協定的審議無限期推遲。巴勒斯坦修憲取消“消滅以色列”條款遇到重重阻力,哈馬斯把暗殺矛頭指向了阿拉法特。
11月17日,阿拉法特重申,巴方將通過談判與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與以色列的所有分歧。內塔尼亞胡的發言人隨後宣布接受這一立場。以議會17日繼續就巴以協定進行辯論。由於反對黨工黨等黨的支持,協定已於18日凌晨獲得議會批准。
儘管和平進程一波三折,人們終將看到和平的曙光。

名人錄

肖飛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