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抗日戰爭大事記

1月2日 日軍於本日14時許侵入錦州。
1月4日
日軍進占綏中。
1月6日
美國國務卿史汀生與英國、法國兩國大使討論"滿洲事件",謂三國應作進一步合作。
1月7日
張景惠就任黑龍江省偽主席。
同日,史汀生照會中日兩國政府,宣布不承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現狀。
1月10日
東北義勇軍和東北軍騎四旅在錦西與日軍激戰。
1月12日
日軍分三路侵犯熱河。
1月14日
日軍侵占阜新。國民黨政府就青島日僑暴行案向日本提出抗議。
1月15日
國際聯盟滿洲調查團正式成立,由英國人李頓任團長。
1月17日
蔣介石、汪精衛、孫科分别致電胡漢民(在香港)入南京。
同日,日軍猛攻熱河省邊境五項山等處,被東北義勇軍擊退。
同日,溥儀潛逃至瀋陽。
1月18日
國民黨政府決定,派顏惠慶為出席國聯代表。
1月19日
國民黨政府派顧維鈞參加國聯李頓調查團。
1月20日
日本特務唆使日本浪人藉口日僧侶被害,焚燒三友紡織廠;上海日僑開會要求對華強硬處置;日本監隊及陸戰隊紛紛出動。24日浪人復縱火焚毀日公使重光館,以此作為進攻上海的藉口。27日日領事向上海市長提出最後通牒,要求道歉、懲凶、賠償損失及解散抗日團體,限28日下午6時前答覆,吳鐵城答應照辦。
1月22日
東北義勇軍在興城與日軍激戰。
同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派大批軍艦至滬。
1月24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辭職。
1月25日
孫科辭去行政院長,28日汪精衛繼任,羅文乾任外交部長,孔祥熙任財政部長。
1月26日
日軍進攻哈爾濱。
1月27日
國民黨上海市政府下令取消各界抗日救國會,並通令制止民眾組織抗日義勇軍。
美國政府就上海問題向日本政府提出警告。
1月28日
國民黨上海市政府於下午4時15分完全接受日領事通牒要求。但當晚12時,日本海軍陸戰隊突襲我駐軍,強占上海閘北。第十九路軍在蔣光鼐、蔡廷鍇率領下,就地奮起抵抗,滬戰爆發,史稱-二八事變。
1月29日
第十九路軍通電全國,堅決抗日,誓死保衛國土。
1月30日
上海總工會通告全市工人自即日起實行總罷工。
同日,國民黨政府發表宣言遷洛陽辦公。
同日,國際聯盟理事會決定,上海事變適用於聯盟章程第十五條。
1月31日
上海滬西17家日本紗廠工人4萬人罷工,並組織罷工委員會和義勇軍,支援十九路軍抗戰。
2月1日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關於上海事件的鬥爭綱領》。
同日,日本陸戰隊向閘北發起總進攻。
2月2日
上海日艦隊炮擊吳淞等地,國民黨政府海軍部長陳紹寬奉蔣介石命,下令"不準還擊"。
同日,李杜等成立吉林自衛軍,在大通線與日軍激戰。
同日,日本海軍編成第三艦隊,任命野村大將為司令長官,協助進攻上海。
同日,英、法、美、意、德五國公使各自照會中日兩國,提議停止衝突,撤離雙方作戰人員,退出彼此接觸地點,劃上海為"中立區"以保護公共租界。4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分致復牒,表示同意。日方拒絕,並提出在滬,漢、津、粵、青島等大商埠周圍,劃一不駐兵區,寬15至20英里,以對抗英、美、法等國共管上海的計畫。
同日,國際聯盟理事會為上海事變召開緊急會議。
同日,日本內閣合議決定派遣混成旅團和第九師團前往上海。
2月3日
日本政府發表聲明說,對英、美、法三國的調停方案保留軍事行動的自由。
同日,國聯九一八事變調查團,自巴黎出發。
2月4日
日海陸空軍攻吳淞口失敗,日海軍省調野村大將代鹽澤任駐滬艦隊司令。6日,日軍全力攻閘北,仍大敗。
2月5日
李杜、丁超各部在哈爾濱與日軍巷戰。
2月6日
哈爾濱失陷。
2月8日
第十九路軍在吳淞、閘北重創日本海軍陸戰隊,這是淞滬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
2月9日
國聯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中國代表報告日軍在中國的暴行。
2月11日
國際聯盟臨時總會通過關於日中爭端問題的決議案。
2月12日
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滿蒙問題的處理方針綱要》的決定和滿藏獨立政權的誘導方針。
2月13日
日本增調金澤第九師團精銳陸軍1.2萬人到滬,改派植田謙吉任攻滬日軍總司令。22日,日軍2萬人進攻廟行鎮,受重創。25日,日又增兵,並改派白川大將抵滬指揮。
2月14日
國民黨政府軍令部令張治中率第五軍到滬與十九路軍共同作戰。
2月15日
上海各業工人反日救國聯合會宣告成立。
2月16日
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及軍事委員會通電全國,準備長期抗戰。
同日,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的偽滿洲國"建國會議"在瀋陽召開,張景惠、熙洽、藏式毅等參加。18日偽東北行政委員會宣布東北地區"獨立",並宣稱將成立滿洲國。
2月20日
第十九路軍通電全國,決心以鐵血答覆日本通牒。
同日,日軍下總攻擊令,吳淞全線激戰。
2月21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宣言,否認東北獨立及一切偽行。
2月22日
第八十八師俞濟時部,在廟行鎮一役固守不退,戰事激烈,日軍電東京乞援。
2月23日
國民黨政府派顏惠慶及駐丹麥公使羅忠詒、駐西班牙公使王麟閣為出席國際聯盟特別大會代表。張景惠等擁護溥儀為偽執政,建"都"長春。
同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向中國上海增派兩個師團以內的兵力。
2月26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一二八事變的決議,主張建立武裝的工農兵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抗日民族革命戰爭。
2月28日
中日雙方代表在停泊於黃浦江的英國肯特號軍艦上會晤,商議停戰事。中國代表為顧維鈞、郭泰祺,日本代表為重光葵、松岡洋右。
同日,英、美、法三國公使提出"上海新休戰案",共五項原則,國民黨政府正式表示願意接受。日方企圖發動新的進攻。
2月29日
國聯調查團抵東京,日代表吉田加入。
3月1日
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在洛陽開幕,通過成立軍事委員會,6日發表宣言及"告將士書",並決定由國民政府實力收復東北失地。還公布由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同日,國聯行政院召開會議,協商"上海停戰案"。
3月2日
第十九路軍與近20萬日軍相持33天,因孤立無援,瀏河後路也被日軍襲擊,乃實行撤退。
3月3日
駐滬國民黨粵方中委通電指責國民黨政府不接濟十九路軍。
同日,十九路軍被迫放棄吳淞,日軍通告謂保衛日僑目的達到,可以停戰。
國聯舉行特別大會,討論中日問題。
3月4日
國聯勸告中日兩國立即在中立國代表參加下舉行談判。國民黨政府派郭泰祺為談判代表。
3月9日
偽"滿洲國"在長春宣布成立,溥儀為執政,鄭孝胥任總理。翌日,溥儀根據日方提出名單,任命偽政府官員。
3月11日
國聯通過和平解決遠東爭端決議案,授權特別委員合,停止敵對行為,規定日本方面撤兵及過去各決議案之實行。
3月12日
國民黨政府發表"對於東三省成立傀儡政府,始終認為叛亂機關,其一切非法行為並應由日本政府負其全責"的宣言。
同日,上海社會局發表此次滬戰損失達14億元。
3月14日
國聯調查團抵滬,中國代表顧維鈞加入。
3月15日
國聯調查團團長李頓招待記者報告任務。
3月16日
上海社會局發表淞滬兩區受此戰事損害者共16萬戶。
3月19日
國民黨政府派胡世澤、謝東發為出席第十六次國際勞工大會代表,指定胡世澤為第一代表。
同日,中日停戰談判會議在英國駐華領署舉行,出席者為郭泰祺,重光葵,英、美、法三國公使及義大利代辦。
3月21日
國民黨中央統計局發表東北損失概計,官方財產損失達170億元。
同日,中日停戰會議議定停戰三原則:一華軍暫留現防;二日軍按照一定程式撤退至1月28日以前原防;三由參加各友邦在內之合組委員會,證明一、二兩項之實行。
同日,日本政府與偽滿洲國開始正式往返公文。
同日,蘇聯同意中東鐵路用偽滿洲國國旗。
同日,蘇聯承認偽滿洲國對中東路之主權。
3月27日
國聯調查團人員抵南京。
3月30日
國民黨政府特派陳濟棠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李宗仁為南寧綏靖公署主任;王家烈兼貴州省政府主席。
同日,蔣介石宴請國聯調查團,懇切說明中國擁護國際公法公約及世界人道正義之素志始終不懈。
同日,東北義勇軍自農安攻長春,偽"滿洲國"要人多送眷赴哈爾濱
3月31日
蘇炳文在海拉爾通電就任黑龍江自衛軍總司令職。
4月1日
國民黨政府對國聯調查提出意見書,該團啟程赴漢口。
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抗議日唆使偽東北組織,強接海關。
4月2日
日本三井、三菱財團表示願為開發"滿洲"提供2000萬日元貸款。
同日,日本參謀本部宣布第八、第十師團主力派往中國東北,駐朝鮮軍所屬部隊撤回原駐地。
4月3日
吉林磐石縣漢、朝鮮兩族農民舉行反日大暴動。
4月5日
日本代表聲明撤兵不能限期,前線日軍仍繼續增援,並築工事。
同日,偽"滿洲國"電告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拒絕顧維鈞偕調查團入境。
4月7日
國民黨政府在洛陽召開"國難會議",到會中委14人,該會委員144人,討論"安內攘外"方案,決議"救災、綏清(即剿共)、禦侮"三方針。
4月8日
馬占山脫險抵黑河,通電全國繼續抗日。
4月9日
國聯調查團抵北平。
4月10日
國民黨拒收偽"滿洲國"送來之公文。
同日,國聯調查團訪張學良等人,詢九一八事變經過。
4月12日
蘇軍一部侵略新疆,見金樹仁態度猶疑,乃改變策略,以第三國際派留蘇學生陳中入新疆開展倒金活動,發動四一二政變。
4月13日
上海停戰會議暫停。
4月15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
同日,馬占山宣布成立黑龍江省政府,繼續抗日。
4月17日
馬占山聲明東北被侵略真相,長電致國聯。
4月18日
西安學生舉行抗日遊行示威,搗毀國民黨市黨部,遭到反動軍鎮壓。
同日,馬占山、蘇炳文、丁超聯合吉黑義軍三路進攻日軍。
4月20日
國聯十九國委員會決議:請日本從中國東北速撤軍。
4月21日
國聯調查團由秦皇島分水陸兩路同日晚抵瀋陽。
4月22日
日軍第十、第十四師團開始進攻反滿抗日的吉林軍。
4月28日
國聯特別委員會決定上海停戰修正決議案。
同日,國聯十九國委員會通過關於上海停戰問題的蘭普森提案。
4月29日
馬占山進軍松浦鎮
同日,滬日僑舉行天長節慶祝會,日軍並在虹口公園閱兵,朝鮮獨立黨員尹奉吉投擲炸彈,傷日本白川大將、野村大將、重光葵公使等人。上海日本居民會長河端因傷重於30日身亡。
4月30日
國聯大會通過特別委員會所提"中日停戰案"(日本代表棄權)。
5月2日
上海各團體聯合會通電全國,反對國民黨出賣上海。3日該會代表40餘人毆傷滬戰停戰會代表郭泰祺。
5月5日
"上海停戰協定"由郭泰祺、重光葵在滬正式簽訂,內容共五條,其第二條規定上海至蘇州、崑山地區中國無駐兵權,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第三條規定日軍可在上述地區駐"若干"軍隊。
5月6日
國聯調查團赴萬寶山,調查日軍侵占東北實況。
5月9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電反對《淞滬停戰協定》。
5月11日
日本松岡洋右又到滬,陰謀活動設立上海自由市。
5月13日
侵滬日軍第十四、十八師團調往吉林、黑龍江兩省增援。
同日,國聯調查團根據日本方面的報告,寫成另一報告書。
同日,日本對偽滿洲國3000萬日元借款成交。
5月14日
國民黨政府設淞滬戰區善後籌備委員會,宋子文任主席。
同日,日本外相芳澤邀英、美、德、法四使集議,提議設上海自由市案。
5月20日
中蘇進行復交談判,蘇表示冷淡。
5月21日
蘇聯拒絕國聯調查團假道與馬占山會晤。
5月23日
國民黨政府軍委會令十九路軍赴閩"剿匪"(即"剿共")。
5月31日
日本侵滬陸軍全部撤退,但駐屯海軍部隊仍停駐上海。
6月4日
國民黨政府軍委會統一軍隊編制,軍為直轄單位,軍長不兼師長,全國共編48個軍,96個師,每師增設工兵、輜重、通信等各種營。
6月9日
蔣介石在廬山召集鄂、豫、皖、贛、湘五省"剿匪"會議,宣布"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6月13日
東北義勇軍猛攻哈爾濱,在東南郊與日軍發生激戰。
6月14日
日本眾議院通過決議,承認偽"滿洲國"。
6月17日
日本在滬海軍陸戰隊全部撤退。
6月18日
日軍進攻朝陽寺,熱河形勢緊張。
6月24日
東北大通線義勇軍攻入通遼。
同日,參加裁軍會議的中國代表顏惠慶向蘇聯代表李維諾夫提議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6月28日
東北義勇軍克榆樹,攻舒蘭。
同日,國聯赴中國東北調查團離北平赴日本。
6月29日
馬占山突破呼海路日軍包圍圈。
7月12日
日本外相內田會見李頓等人,表明將自主地處理承認滿洲國的問題。
7月15日
國聯調查團在日本任務完畢,離日本來華。
7月18日
東北義勇軍攻營口。
7月19日
日軍籍口日人石本被義勇軍擄去,由錦州義縣向熱河進兵;日機5架轟炸朝陽。
7月21日
偽"滿洲國"強迫接收東北各郵局。
7月22日
東北義勇軍攻鳳凰城。
同日,日本政府任命有吉明為駐華公使。
7月27日
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決議:在中國東北三省設司令官兼全權代表。
7月28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對日本任命駐滿洲特使事提出抗議。
8月8日
日本武藤大將就任關東軍司令官、特命全權大使和關東長官。
8月16日
國民黨政府派顏惠慶、顧維鈞、郭泰祺為出席國聯會第十三屆大會代表。
同日,國民黨政府批准張學良辭去北平綏靖主任職。
8月17日
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議,北平綏靖公署暫停設,改置軍事委員會分會,由蔣介石兼任委員長。20日蔣委任張學良代理軍委會北平分會委員長。
8月18日
國民黨政府任命于學忠為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為察哈爾省府主席,王樹常為平津衛戍司令。
8月19日
東北義勇軍攻占午莊,擊潰王殿忠偽軍。
8月21日
日軍大舉進犯熱河,在南嶺激戰。
8月22日
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由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長。
同日,東北義勇軍占沈海路營盤。
同日,日軍猛攻古北口,國民黨中央電湯玉麟死守。
8月28日
日第三艦隊集中上海,騎兵隊闖入閘北。
8月29日
東北義勇軍夜攻瀋陽,燒日飛機場,毀飛機27架,巷戰終宵始退。
9月1日
東北義勇軍大舉進攻瀋陽,襲擊撫順,包圍長春。
9月3日
國聯調查團總報告書在北京飯館簽字,內容嚴守密秘。
9月5日
國聯調查團李頓一行離北平返歐,中國駐法大使顧維鈞赴任。
9月6日
日本內閣決議承認偽滿洲國。
9月7日
察熱義軍組軍委會指揮部聯合抗日,民團蜂起回響。9日東北義勇軍在大石橋聯合會附近炸毀鐵路路軌,日軍軍車顛覆。
9月15日
日本正式承認偽滿洲國,雙方簽訂"日滿議定書";日本政府並為承認偽滿洲國事發表對內對外聲明。
9月16日
偽"滿洲國"與日本簽訂軍事協定,關東軍司令部移至長春。
同日,中國為日本承認偽滿洲國事向日本提嚴重抗議,並照會九國公約當事國,及電顏惠慶代表致牒國聯,請作有效處理。
9月17日
東北義勇軍馮占海部進攻吉林城。
9月19日
日軍參謀本部決定向滿州增派第四混成旅團利騎兵第四旅團。
9月22日
國聯調查團報告送達國際聯盟。
9月23日
蘇聯同意偽"滿洲國"領事官員駐莫斯科。
9月24日
吉黑抗日聯軍攻哈爾濱,日偽震動。
9月27日
東北義勇軍耿繼周部克復錦西。28日收復通遼。
同日,中東鐵路護路軍蘇炳文部,率部反正,占領滿洲里。
同日,國聯第十三屆三大會開慕,中國代表郭泰祺發表演說,請大會注意中日問題重要性。
9月28日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副本送日本,日本政附請緩發表。
9月30日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送達國民黨政府外交部。
10月1日
李頓報告書被提交給中日兩國政府和聯盟各國。
10月2日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在日內瓦、東京、南京三地同時發表。報告書提出國聯共管東三省,設立"自治政府"。
10月3日
日本武裝移民東三省,首批400餘人出發。
10月6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電反對國聯調查報告書,揭露其出賣中國以討好日本,號召工農武裝起來,完成中國民族獨立解放。
同日,中國出席國聯代表團發表宣言,對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表示遺憾。
10月7日
外蒙古受日本指使進攻內蒙古。
10月9日
馮玉祥、李烈鈞、柏文蔚等指責國聯報告書之謬誤。
10月13日
護國司令蘇炳文電國聯,報告日軍在東北的暴行。
10月15日
陳獨秀在滬被捕,於20日同彭述之押往南京。蔣介石為此電告國民黨中央:"陳獨秀為危害國民要犯,應交法院審判。"
10月17日
國聯第十三屆大會閉幕。
10月20日
東北義軍馮占海部直逼長春。
10月24日
遼東義勇軍唐聚伍部與日軍激戰。
10月26日
馬占山電稱克復綏濱,並攻黑垣。
10月28日
日本政府派吉田茂攜對國聯調查報告意見書赴日內瓦。
10月30日
遼西義勇軍董榮之部三路攻錦州。
11月1日
吉林抗日救國軍王德林部收復寧安,東北民眾救國軍朴炳珊部於2日克泰安鎮。
11月9日
馬占山軍在興安嶺與蘇炳文軍聯成一片,共同抗日。
同日,美國選舉總統,羅斯福當選。
同日,德國改府拒絕招待偽"滿洲國"代表丁士源
11月11日
丁超、李杜兩部進攻佳木斯。
11月12日
國民黨中央決議: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及各院部會定於12月1日由洛陽遷回南京。
11月13日
日本誘蘇炳文和談,蘇宣布拒絕。
11月18日
日本代表松岡洋右在國聯對外國記者妄談中國東北問題,中國代表郭泰祺立即加以駁斥。
11月19日
國民黨贛粵邊區"剿共"總司令部,令其第二、四、八、九等路軍向贛閩邊區紅軍主力"圍剿"。
同日,日軍大舉進攻黑龍江省。
11月20日
顧維鈞訪國聯行政院主席狄凡勒拉,盼速解決中日問題。
11月21日
國聯行政院開會,中日代表展開劇烈舌戰。
11月23日
中國東北義勇軍致電國聯行政院,述日本慘暴,絕不屈服。
11月24日
日本正式任命武藤為駐偽"滿洲國"大使。
同日,國聯行政院連日會議,中日代表連日激辯。
11月28日
國聯行政院一致通過滿州調查團李頓報告書交大會討論。
11月29日
日機轟炸巴里木車站。
12月1日
國民黨政府舉行由洛陽遷回南京典禮。
同日,國聯十九國特別委員會開會,決定本月6日召開國際聯盟大會特別會議討論中日問題。
12月2日
黑龍江省西路戰事激烈,馬占山抵興安嶺指揮。
12月4日
東北義勇軍蘇炳文通電稱"彈盡援絕,不得已退至蘇聯國境"。7日,馬占山部也退入蘇聯國境。
12月6日
國聯特別大會開幕,中國代表顏惠慶、顧維鈞痛斥日本侵華暴行。聯盟理事會委託十九國委員會提出解決提案,會議於9日結束。
12月7日
日本參謀本部派第六師團前往滿洲,將第二師團撤回日本國內。
12月8日
夜10時許,日軍炮轟榆關。
同日,日本駐蘇聯臨時代辦天羽要求引渡敗退蘇聯境內的中國東北義勇軍蘇炳文部隊,遭到拒絕。
12月9日
日軍在榆關郊外挖掘戰壕,開槍向中國軍民射擊挑釁。
同日,蘇聯準許蘇炳文率全部軍官赴歐。
12月12日
中國出席國聯大會首府代表顏惠慶與蘇聯外交委員李維諾夫在日內瓦同時宣布,中蘇即日起恢復邦交。
12月15日
國民黨召開四屆三中全會,決定1935年3月召開國民大會,議定"憲法。"
同日,"中美公斷條約"在華盛頓換文生效。
12月17日
宋慶齡、蔡元培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12月19日
東北義勇軍包圍並殲滅日本鞍山守備長岡部。
同日,蘇聯同意顏惠慶出使。
12月24日
蔣介石電令張學良決心抵抗日軍侵犯熱河。
12月29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電駐日內瓦代表,向國聯報告日軍侵略行動,萬一發生事故,由日本負責,完全依賴國聯。
同日,蘇聯擬任鮑格莫洛夫為駐華大使,電詢國民黨政府同意,國民黨政府於31日復同意。
12月30日
日軍制定侵略熱河計畫:第一步消滅東北義軍;第二步分三路進攻凌原、朝陽、亦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