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3月21日


1852年3月21日 英國商船私運華工475人自廈門赴舊金山。
掠賣華工的罪惡活動開始於鴉片戰爭前的19世紀初葉,而在19世紀50至70年代達於高峰。最初,西方殖民者以澳門為據點,用拐賣和綁架中國勞動力、婦女以及兒童的方式偷偷進行。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外國侵略者在廈門、上海、廣州、汕頭、香港等地利用他們豢養的一批流氓、地痞、爪牙,瘋狂捕掠和誘拐華工,其中廈門自1874年初外船開始載華工出洋以後逐漸成為掠賣華工的最大中心。被捕掠的華工被侵略者稱為“豬仔”。
中國第一個留美畢業生容閎1865年歸國抵澳門時,第一遇見之事,“即為無數華工以辮相連,結成一串,牽往囚室,其一種奴隸牛馬之慘狀,及今思之,猶為酸鼻”。華工被販運出國前,剝得一絲不掛,並按各人預定輸送地點,在胸前烙上C(加里福尼亞)、P(秘魯)、S(夏威夷)等字樣,若有人反抗,則鞭笞吊打。裝載華工的船,成為名副其實的“浮動地獄”。這種非人的待遇,使華工在航行途中死亡率高達45%,最低也有14%。
掠賣華工,實質上就是奴隸貿易,是西方殖民主義勢力侵略中國的產物,是16至18世紀販賣非洲黑奴的繼續。19世紀50年代,掠賣華工的航船大多屬於英國,60年代,美國占了首位。據估計,出國華工總數:1801—1850年,約32萬人;1851—1875年,約為128萬人。其中販往南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約50多萬人以上,前往東南亞地區的近65萬人。這些為開發西半球和東南亞等地作出貢獻的華工,就是今天許多華僑和外籍華人的祖先。在“浮動地獄”上,華工們一有機會常常奮起反抗。
這次運往美國的華工以不肯賣身,於4月初發生暴動,殺死英船主,在琉球八重山島登岸逃亡。5月初,英船到琉球八重山島捕拿華工80人,次年11月,琉球將遇難華工175名送回中國福建,其餘均病死或自縊。據不完全統計,1852—1861年,華工先後在17艘販奴船暴動。如美國白鷹號行抵馬尼拉以東海面,500名華工憤起暴動。不幸樓梯被鐵格子蓋上了,殖民者們用槍瘋狂射擊華工。子彈射出的火焰燒著了華工屍體的布衣,華工們死生相繼,拚命保住火種,使其燃燒擴大,與敵人同歸於盡,白鷹號終於在烈火中沉入海底。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為爭取自由而鬥爭的犧牲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