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湯姆索亞歷險記

17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是章課文,作為教案來分析,該課文主要講述了幾個孩子的歷險過程,和他們的在歷險過程中的一些收穫。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這部外國名著的內容,關注人物的命運,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課由《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湯姆和貝琪”這個精彩片斷組成。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檢驗膽量;二是和哈克、喬奇到傑克遜島當“海盜”;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尋寶;四是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迷路——真正的歷險;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尋寶,結果找到了強盜藏匿的金幣。
幾次歷險並不單純是孩子的遊戲,還穿插著“喬埃”這個真正強盜的故事:湯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試膽量,恰巧目睹了喬埃殺死醫生的場面;和哈克到鬼屋尋寶,恰巧聽見了喬埃和另一個強盜商量藏金幣的話;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見了逃跑的喬埃!最後,再次進洞尋寶,挖出了喬埃埋藏的金幣。正因為有了真正的強盜,故事就格外地驚險和引人入勝。
精彩片段講述的是湯姆和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先是講述貝琪的媽媽柴契爾太和湯姆的姨媽悲痛絕望的心情,以及湯姆、貝琪回來後小鎮歡樂的晚上。先悲後喜,充滿了喜劇氣氛。接著通過湯姆的講述,介紹他和貝琪在洞中的歷險經過,最後講湯姆去看望夥伴哈克和貝琪,從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喬埃被困洞中。
輕鬆、幽默而略有諷刺誇張,是作者語言的特點。浪漫有趣,有驚無險,是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這部外國名著的內容,關注人物的命運,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閱讀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湯姆有幾個好朋友:喬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鎮上那個髒兮兮的流浪兒哈克。
“臭味相投”本是貶義詞,但是作者加上了引號,一下子就使它們顯得不同尋常。這些詞語,透露出作者戲謔的意味,同時也傳遞出他對孩子們自由活潑性格的喜愛和讚賞。
②陰風吹拂下,他們目睹了一場斗殺:喬埃殺死了醫生,又嫁禍給醉鬼彼得。兩個孩子都害怕兇悍的喬埃,相互發誓決不開口。
在梗概中還有這樣一句——“鎮上要開庭審理彼得殺人案了,湯姆和哈克出庭為彼得作證……”這兩句話似乎互相矛盾。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湯姆和哈克的正義和勇敢!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讀梗概產生的疑惑,引導他們讀整本的書。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叢,篝火野餐;沒有了大人的訓斥、牧師的教誨、法官的威嚴、老師的懲罰,有的是沙灘、草地、樹林、鳥兒、松樹、蝴蝶……他們無憂無慮、無拘無束,這裡簡直是一片樂土、淨土!
梗概中只用了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湯姆和夥伴的“海盜生活”,但是從中不難看出,與其說“小海盜”們嚮往做海盜,毋寧說他們嚮往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順應天性、以自然為伴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孩子內心純真的嚮往,使他們的淘氣調皮帶上了可愛的色彩。
④湯姆躺在一張沙發上,身邊圍滿了熱切的聽眾。他給他們講著這次精彩的歷險過程,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了一番,最後又描述了他怎樣離開貝琪去探險……
湯姆是主人公,關於他,梗概中有簡單的概括——“淘氣的機靈鬼”“鎮上孩子的頭兒”“在小夥伴眼中無所不能”。我們看看湯姆在山洞裡回來後的表現:因為他身體虛弱,渾身沒有一點力氣,所以“躺在沙發上”。儘管如此,他講得還是那樣眉飛色舞,“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一番”,可見他的淘氣和歷險後心裡獲得的極大滿足——人們把他們回來看作奇蹟,他也覺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2)對詞語的理解。
萌生:萌發。
無賴:指撒潑放刁,不講道理的人。
兇悍:凶暴強悍。
遊手好閒:懶惰成性,不愛勞動。游手,閒著手不做事。
落荒而逃:離開大路向荒野逃去。
嫁禍:轉移災禍、罪責等。
衣衫襤褸:衣服破破爛爛。
溺水:沉入水中。
二、教學目標
1.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關注人物命運,體會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3.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願望。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可以先從題目入手,猜測小說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在學生閱讀梗概,瀏覽精彩片段後,讓學生簡要說說小說的內容,並圍繞“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人”“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等問題交流讀書感受,感受小說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進行對比閱讀,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並且通過猜測梗概中相關部分內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處,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4.如果有條件,在學生閱讀整本書的基礎上,組織召開班級讀書會,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如,交流讀原著的感受,評價書中的人物,朗讀有趣的片段。
四、教學案例
一、猜想書的內容,激發讀課文的興趣
(多媒體打出《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的封面)教師簡介:《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通過書名,你能猜猜這本書的內容嗎?(學生猜測)
二、閱讀梗概,了解小說內容
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梗概中寫到了湯姆的幾次歷險?主要寫的是哪次歷險?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概括主要內容。
三、瀏覽精彩片段,體會人物特點和語言特點
1.瀏覽精彩片段,與梗概對照,想想精彩片段寫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讀精彩片段,圍繞下面的問題交流:
(1)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2)你認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交流,學生可能認為事件精彩,可能認為語言精彩,只要有所體會就可以。教師根據學生的感悟,相機引導學生注意語言幽默、誇張的特點。
四、結合課後的提示語和讀書產生的疑問,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1.通過閱讀梗概,你對哪些內容產生了興趣?哪些地方讓你產生了疑問?
2.看課後的提示語,“我讀了整本書,覺得湯姆刷牆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麼想法?
3.拓展閱讀湯姆刷牆的精彩片段。
4.鼓勵學生讀整本書,為讀書交流作準備。
五、相關連結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著名的小說家。童年時代,馬克·吐溫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鎮裡,這裡是各種船隻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見聞,成為他日後作品中的題材和特色。12歲時,父親去世,馬克·吐溫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換了不少職業,先後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等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寫作生涯。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馬克·吐溫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說《跳蛙》,使他成為頗有名氣的幽默作家。35歲結婚後,他專職寫作,隨後的20年,相繼完成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等不朽名著。
馬克·吐溫一生著述頗豐。他擅長使用幽默和諷刺,針砭時弊,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其創作將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和諧地統一起來。他的作品對後來的美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馬克·吐溫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發表於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蘊含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刻懷念,作者以其膾炙人口的幽默與諷刺以及對兒童心理世界的精細刻畫,使湯姆·索亞這個可愛的“頑童”形象,一百多年來飲譽世界。正如馬克·吐溫在原序中寫道:“寫這本小說,我主要是為了娛樂孩子們,但我希望大人們不要因為這是本小孩看的書就將它束之高閣。”因為閱讀這本小說能讓“成年人從中想起當年的自己,那時的情感、思想、言談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做法”。
六、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一生著述頗豐。他擅長使用幽默和諷刺,針砭時弊時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其創作將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和諧地統一。他的作品對後來的美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馬克·吐溫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描寫的是以湯姆·索亞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們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作出了種種冒險經歷。
湯姆是個聰明愛動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於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衝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小說塑造的湯姆·索亞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媽眼裡,他是個頑童,調皮搗蛋,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
故事梗概如下 :
....湯姆·索亞是一個聰明但調皮的男孩。他父母雙亡,住在嚴厲但也十分疼他的包莉姨媽家裡。他活潑好動,還有著許多精靈鬼點子,而且不愛學習,總喜歡逃了學去釣魚、和流浪兒哈克貝利·費恩去閒逛、玩“海盜”、蒐集各種奇怪的物品……等等。他甚至喜歡上了名叫蓓琪·柴契爾的女孩,並想盡辦法來“追求”她。
....一日半夜,湯姆和哈克去墳地“試驗”用死貓治疣子的方法時,意外地遇上了一場謀殺案——去盜屍的羅賓遜大夫、印第安人喬和酒鬼波特三個人發生爭執,一怒之下,喬把大夫殺了,並把殺人罪賴到了被打暈的波特身上。當時嚇得夠嗆的湯姆和哈克發誓,要對此事嚴守秘密。但湯姆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陷於不安之中。
....後來,湯姆由於蓓琪和他慪氣而與好友喬·哈潑一起離家出走,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個小島上去當“海盜”。鎮上的人不知道他們的去向,以為他們在河裡淹死了。在為他們舉行葬禮的那天,他們三人卻“奇蹟般地”出現了。湯姆成了學校里的英雄。蓓琪也在不久之後與他重歸於好……
....不久後,法院終於要審理那場兇殺案——大家都以為兇手是波特時,湯姆克服恐懼,告發了印第安人喬,但喬卻當場逃走了。湯姆陷入了極度不安之中
....後來,湯姆和哈克去一個鬼屋“尋找海盜埋藏的財寶”的時候,發現喬裝的印第安人喬和一個同夥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財寶,並且偷聽到有一個“二號”——另一個藏寶藏的地方。他們決定找到“二號”。
....幾天后,蓓琪、湯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野餐會”,他們來到了麥克杜格爾洞——一個迷宮般的岩洞裡玩。湯姆和蓓琪光顧著玩耍,脫離了大伙兒,迷路了。他們在洞裡歷盡波折,飢餓、乾渴、黑暗和恐懼不斷襲擊著無助的他們。過了好幾天,他們也沒找到出路。更可怕的是,他們在洞中看見了印第安人喬……
....鎮上的人們都以為他們死在洞中了,包莉姨媽和柴契爾一家都悲痛極了。直到一天半夜——鎮上突然喧鬧起來——湯姆和蓓琪被找到了!原來,湯姆牽著綁在石頭上的風箏線探路,最後找到了一個出口。最後被幾個好心人送了回來。
....由於這件事,洞口被封了。湯姆知道後,便把印第安人喬在洞裡的事告訴了蓓琪的爸爸柴契爾法官。法官便帶人去查看,洞門被打開了,但印第安人喬早就餓死了。
....後來,湯姆經過分析,判定寶藏已經被印第安人喬藏到岩洞中了。於是他和哈克偷偷地潛入到岩洞中,並根據他們偷聽到的關於“二號”的描述,找到了一個寶箱——裡面有一萬兩千餘元!發現寶藏的他們成了大富翁。
....從此以後,湯姆和哈克變成了小鎮上的“風雲人物”,不僅走到哪兒都會受到歡迎,而且他們倆的小傳還登在了鎮報上……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兒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的小說。馬克·吐溫寫作時取材於自己兒時在故鄉——漢尼拔小鎮上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覺十分真實有趣,孩子們或許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們也能在書中拾到些自己童年時的味道。所以,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