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年

1106年

1106年在朝代紀年上,還可稱為丙戌年(狗年);遼乾統六年;北宋崇寧五年;西夏貞觀六年;大理文安二年;越南龍符六年;日本長治三年,嘉承元年。

大事記

(圖)聖凱薩琳修道院聖凱薩琳修道院

1、埃及法蒂瑪王朝統治者阿慕爾在聖凱薩琳修道院中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清真寺。這種在民族、宗教、信仰,文化上大相逕庭的建築擱在一塊,卻形式上渾然一體,內容上相得益彰。它已成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勝地和睦相處的典範。

2、在廷切布雷(Tinchebrai)(1106年)之役,英王亨利一世打敗所有的諾曼第人,400個武士被捕,但是亨利的騎士卻沒有一個陣亡。

3、1106年大彗星,這顆彗星出現在1106年2月2日,整個二月,一直到三月中旬都能看見。
1106年大彗星的臨時名稱是X/1106 C1,在中國、日本、韓國、歐洲和英國的威爾斯都有紀錄。它被看見分裂成兩個碎片,並且可能形成了1882年大彗星、池谷-關彗星和SOHO-620。可也可能是更早分裂的一顆彗星所組成的克魯茲族彗星的一員。

出生

1、曾懷,中國宋朝大臣(逝世1174年)
曾懷,字欽道,常熟人,南宋丞相。隆興年間,因主持戶部財務,治理有方,遂超擢權戶部侍郎,未幾晉尚書。在任凡諸州錢糧出入多寡,都了如指掌,深得孝宗重用,被譽為有肖何、劉晏之才。乾道八年賜同進士出身,除參知政事,復拜右丞相,封魯國公。淳熙元年除觀文教大學士宣觀奉祠,復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後因疾免朝參,但遇大政則入政事堂治事。疾歸贈少保。著作有:《少保文集》傳世。

2、史浩(1106年-1194年),中國南宋大臣、詞人。
史浩,崇寧五年(1106年)出生,字直翁,明州鄞縣人(現浙江省寧波市鄞縣)人。紹興十四年(1144年)登進士第,任國子博士、參知政事。曾是宋孝宗的東宮教師。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紹熙五年(1194年)卒,謚“文惠”,後追封為越王,改謚“忠定”。

(圖)邢秉懿邢秉懿

3、邢秉懿(1106年—1139年),宋高宗趙構元配。開封祥符人,父邢煥。
高宗為康王時,聘娶邢氏,封為“嘉國夫人”。後來康王出使金國,將妻小都留在藩邸。靖康之難起,邢秉懿與康王另外兩位側室田春羅姜醉媚以及康王的五個女兒被金人擄走,當時邢秉懿已有身孕。起初一行人北行不久,便傳出幾位皇室女子相繼墜馬流產,其中包括鄆王妃朱鳳英、康王妃邢秉懿、洵德帝姬趙富金、柔福帝姬趙嬛嬛。幾天后,蓋天大王強逼邢秉懿,使她幾乎想要自盡。宋高宗即位後,金人將其相關女眷包括生母韋賢妃、妻妾邢秉懿與姜醉媚,以及其兩個女兒趙佛佑、趙神佑等,皆送入洗衣院(金人官營妓院),做為對高宗的羞辱。直到紹興五年(1135年),才將韋賢妃、邢秉懿等人送至五國城安置,並封邢秉懿為“宋國建炎夫人”。

4、林呏(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生。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進士。《西湖遊覽志余》錄其詩一首,名詩有《題臨安邸》。

逝世

(圖)《五馬圖》《五馬圖》

1、李公麟(1049年-1106年),北宋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州舒城(今安徽舒城)人。
李公麟進士出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官至朝議郎。初以畫馬得名,後從事佛道宗教畫和人物故事畫,注重寫生,畫技博取前人之長,承繼顧愷之、吳道子等人筆法,在新畫中表達新義。李公麟畫作時人評價甚高,宋徽宗曾贊他為當朝最重要畫家。存世作品有《五馬圖》、《臨韋偃牧放圖》等。另外也擅長於考古,對於夏、商以來的銅器和印璽頗有研究。

2、亨利四世 (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法蘭克尼亞王朝(也叫薩利安王朝)的第三位德意志國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亞公爵(1055年起)。他不是這個王朝最強大的君主,但卻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間圍繞主教敘任權展開的激烈鬥爭,一直是歷史學家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3、源義家(1039年—1106年8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著名武將,河內源氏嫡流出身,通稱“八幡太郎”或“八幡太郎義家”。
源義家在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中成功鎮壓了安倍氏、清原氏等蝦夷敗戰豪族的反亂,之後在關東亂事中亦大顯神威,被白河法皇譽為“天下第一武勇之士”。源義家致力於士族地位的確保,成為武士的領袖,其言行處事也樹立了武士道的典範。但後來由於白河法皇懷疑源義家對奧州懷有野心,加以院政派當權,刻意削弱關攝公卿派及源義家的武力,因而勢力日衰。官至正四位下加允升殿,大正年間追贈正三位。

4、普瓊瓦.宣努堅贊(西元1031~1106年)
格西普瓊瓦,是仲敦巴三大弟子之一,於藏曆第一繞迥之金羊年(一○三一年,宋天聖九年)生在彭域地方(西藏拉薩北面)。小時候在彭波寺從香那多傑旺秀和蘭查香受戒出家,取名為宣努堅贊。之後,從格西克端聞習般若,在聶塘隨阿底峽習法。阿底峽去世後,隨仲敦巴到熱振寺來學習噶當教誡,並奉仲敦巴之命為幾位弟子講授《俱舍論》(注1)。仲敦巴逝世後,他遷居彭域榮瓦普瓊地方,因此人們稱他叫普瓊瓦。藏曆第二繞迥之火狗年(一一○六年,宋崇寧五年)圓寂,壽年七十六歲。

5、優素福·伊本·塔什芬(Yusuf ibn Tashi fin,?~1106)
優素福·伊本·塔什芬,北非穆拉比特王朝的創建者。為北非柏柏爾人,屬桑哈賈部落的萊姆圖奈部族。其叔葉哈雅為部落酋長。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為虔誠的苦行者。1061年伊本·塔什芬掌握全部權力,成為第一代國王。他重用伊斯蘭教法學家,經常發布“法特瓦”(即教法決定),命令穆斯林嚴守教律,對不同意其教義和教法主張的學者,斥為“異教徒”予以迫害。對猶太教和基督教徒的宗教活動明令加以限制,對其反抗者予以流放和屠殺。對農牧民和城市居民徵收沉重賦稅,致使他們依舊過著苦難生活,引起各地普遍不滿。1106年伊本·塔什芬逝世後,王朝衰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