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義霞

龔義霞的脊椎被截掉6厘米後幹不了體力活。1991年,她在路邊租了間小屋開個小店。1993年,那間屋被人收回去了。又遇母親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只靠父親種田,無法給她更多的幫助,還是親友們借了4000元錢幫她蓋了現在這兩間小屋,又重新開了店。

《愛的奉獻》主人公近況 真情故事令人難忘

1989年

央視春節晚會上,一曲《愛的奉獻》讓全國無數觀眾落淚。韋唯在唱這首歌之前,主持人倪萍給觀眾講述了一個真情感人的故事:安徽省無為縣的鄉村小姑娘龔義霞到北京做保姆,給圍棋大師聶衛平的姐姐聶珊珊帶兒子然然,當時小然然才兩個月。小龔喊聶珊珊“二姐”,兩人親如姐妹。龔義霞在聶珊珊家做了兩年保姆後,時常喊腰痛。二姐帶她到許多大醫院也沒有查出病因,小龔回家鄉休養時查出是脊椎骨血管細胞腫瘤,無錢醫治的她癱倒在家裡。聶珊珊知道情況後,立即給小龔家拍電報,並匯來200元錢,叮囑她到北京治病。龔義霞被家人送到北京後,二姐帶她四處治病。二姐的真情感動了京城的許多好心人,他們援手小義霞,使她得以動了大手術,無數人的愛心重新托起了龔義霞生命的太陽。

回顧

晚會上這個真情故事,加上剛手術後的小保姆擁著京城二姐喜極而泣的動人場景,將當年的春節晚會推向了高潮,也使得這首《愛的奉獻》傳唱多年不衰。彈指一揮間,14年過去了。當年的那個小保姆現在怎樣了呢?
一爿小店維持生計

現在情況

太平鄉政府往北沿一條沙石路走約4公里,有人指著路邊一處低矮的小屋對記者說:“龔義霞家到了。”這是緊靠路邊的兩間磚牆小屋,屋檐外支著幾塊石棉瓦做涼棚,屋牆上有個小窗戶,湊近了才看清屋裡是個小店,土坯上搭著塊木板算是櫃檯了,上面擺放著些糖果、鹽、香菸等物。

龔義霞的脊椎被截掉6厘米後幹不了體力活。1991年,她在路邊租了間小屋開個小店。1993年,那間屋被人收回去了。又遇母親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只靠父親種田,無法給她更多的幫助,還是親友們借了4000元錢幫她蓋了現在這兩間小屋,又重新開了店。

龔義霞說,1997年,本縣倉頭鎮農村青年汪國富與自己結婚,小汪人老實,對自己非常好。自己一心想生個孩子,不聽醫生的多次警告,硬在1999年正月生了個兒子,是剖腹產的。歷經九死一生磨難後,總希望天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著,給兒子取名叫“汪康”就是這意思。
二姐掛念十年不變

鄉幹部告訴記者,這些年裡每到春節前北京的一些媒體都有記者來採訪她。龔義霞手術後每次到北京複查時,都吃住在聶珊珊家裡。去年春天,聶珊珊還特地到無為縣探望龔義霞,這位京城“二姐”人真的不錯,十多年了還念念不忘一個鄉村小保姆,不容易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