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頸坑窯

龍頸坑窯

龍頸坑窯,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河子口老柏塘山南坡。年代為南宋至元。1992年發現,同年發掘230平方米。南坡分布有5座龍窯,其中一座,長約35米,寬約2.2米,但未清理窯爐。

基本信息

發現

1992年,為配合廣梅汕鐵路工程建設,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五華縣博物館組成考古隊,在廣東省東北部五華縣華城維西的屋背嶺發現一批周代遺物,在河子口龍頸坑發現有瓷窯的堆積,嗣後於1993年進行發掘。參加調查和發掘工作的有邱立誠、李子文、吳海貴、馮孟欽、劉成基李雄坤卓尚基、鍾文秀等同志。

文物

龍頸坑窯1991年開始考古發掘工作,經清理,發現文化堆積厚0.5米~1.1米,出土大量已殘破的匣缽、墊環、墊餅及窯磚,在一些匣缽內還有不少瓷器,均已變形、殘破,或燒結粘附於匣缽內。匣缽有漏斗形、圓筒形多種型式及匣缽蓋。瓷器器類有碗、盤、碟、盞、燈盞、杯、壺、、擂盆、器蓋等,以碗、、盞為大宗,瓷質堅硬,潔白,釉色以青釉為主,包括青黃、青綠、青白等,個別為醬釉。其它還有陶罐、板瓦,應是窯場使用的器物。推測該窯的主要年代在南宋,至元代期間廢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