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轎

原來,清順治年間,有一位窮秀才,名叫彭鵬。 從此,不到數月,決口就堵住了。 不久,彭鵬的上司,看他年輕有為,就上了一道奏摺。

古時候,莆田婦女出嫁,不論貴賤,都要坐一種雕有龍柱的花轎。據說,這種花轎是當時清朝皇族坐的。那么,為什麼莆田婦女出嫁時能坐這種轎呢?
原來,清順治年間,有一位窮秀才,名叫彭鵬。他還沒有當官的時候,曾在山區一家私塾里當老師。有一回,村裡有一個燒炭工的女兒叫徐姑,出嫁給隔鄉的王家。竹轎到了半路的時候,被一群惡少攔路侮辱。王家知道後,立即休了。徐姑覺得無臉見人,跑到一個山塘裡頭投水自盡。剛好彭鵬路過,便不顧一切的去搶救。這時候,天已經黑了,彭鵬只好把她帶回鄉里,寄居在寡婦林三嬸家。從此,彭鵬便常常去慰問照顧徐姑,過來一段時間,兩人就相愛了,後經林三嬸做媒,他們就結為夫妻。
成婚後,兩人相親相愛,不久,彭鵬在徐姑的照顧下,考中了舉人,受任三河縣知縣。哪知道三河縣因黃河缺口,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人生活十分窮苦。朝廷知道後,也多次派人修治。但河水流速太快,始無法堵住。彭鵬看到這個情況,心情憂鬱,皺眉不展。徐姑就問了彭鵬,得知情況之後,想:把一塊石頭去堵決口,決口狹小,水大,一塊塊容易被沖走。要是能把幾塊石頭裝在一起,就不容易被水沖走了。想到這裡,她想起在娘家的時候,幫父親用竹簍裝木炭的辦法,就把這事告訴了彭鵬。彭鵬覺得有理,第二天就來試驗,居然成功了!從此,不到數月,決口就堵住了。他怕堵口不牢固,就在河堤上蓋了一座亭子,一來加固堤岸,二來給百姓避雨。亭子蓋好以後,他又當心繼任者不重視不來查看,無人修理,就在亭子裡頭設了皇上神位,香火奉祀。
不久,彭鵬的上司,看他年輕有為,就上了一道奏摺。順治看了半信半疑,想起過去每天朝廷花了那么多錢治理,都沒有治好,小小的一個縣令,居然有這樣的本事?順治便微服私訪,來到三河縣看:一條堤岸,嚴嚴實實。走進亭子,裡面竟然供奉自己的神位。龍心大樂。回京後,立即宣彭鵬入京。問:“三河口堤壩,愛卿用什麼辦法短短几個月就修好了呢?”
彭鵬就把徐姑用竹簍裝石頭,然後集中填的辦法,一五一十的告訴皇帝。順治聽了,非常高興,對皇后說:“你們女人中也有能人啊···”皇后聽了很高興,就要求彭鵬徐姑夫婦和皇帝皇后一塊兒吃飯。順治一時高興,說吃一道菜,提拔一級,放炮一聲,以示助興,就這樣,連吃了十二道菜,彭鵬連升了十二級,宮門外響了十二聲炮。朝中的大臣,聽道這個訊息,馬上進去啟奏,說破格提拔,大臣不服。順治這才明白,說:“好吧,彭鵬起(開始),彭鵬止(停止),下不為例就是。”這句話就成為了莆田的民間俗語。
據說,彭鵬後來官至給事中,夫人封為誥命夫人。皇后特賜龍轎送她回鄉。徐姑回家後,想起過去被惡少欺負的事情,凡是有女子出嫁,就把龍轎借給別人。那些惡少看了,就不敢過來欺負了。時間一久,就成為了習慣。因為彭鵬參加御宴吃了十二道菜,放了十二聲炮,所以,從那以後,莆田民間結婚喜酒,也要吃十二道菜,而且,在宴席開始和結束的時候,要放炮。
現在,結婚喜酒都在酒店裡頭辦了,但是,酒席照樣要十二道,放炮改為音箱裡頭放鞭炮聲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