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美村

龍美村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甲寅鄉,地處甲寅鄉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6.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3.3公里。東鄰石頭寨鄉,南鄰石頭寨鄉,西鄰老博村委會,北鄰龍普村委會。轄龍美舊寨、龍美新寨、大龍瑤寨、金竹林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51戶,有鄉村人口3046人,其中農業人口3014人,勞動力19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66人。\n\n  全村國土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氣溫14.1℃,年降水量1311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黃豆、棕片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725.68畝,人均耕地0.56畝,林地5141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4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摘要

龍美村

廣州番禺東環街道龍美村

龍美村距市橋城區以北一公里,位於迎賓路旁東側。東至蔡三村,南近迎新路,西臨迎賓路,北接科技園。轄內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共有住戶1500戶,常住人口1500多人,出租屋1000間,外來暫住人口約5000人。 村內重要經濟項目有龍美市場、迎賓路兩側廠鋪、村內廠鋪,以遊戲動漫產業為龍頭,帶動飲食業、工商業。
村內主要街巷路面全面硬底化,建設有籃球場、老人活動中心、休閒公園。
龍美村歷史悠久,村內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張氏宗祠,每年春節前均舉辦村內隊制籃球賽等賀年文體活動,活躍村民的文體生活。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門鎮龍美村

龍美村地處龍門鎮政府駐地東南5.6公里處,雲頂山西北坡,茗山南麓。原屬龍山村,因位於茗山尾,故名龍美。該地目場片村與翠坑交界,有五座山峰似馬頭,中間有一小湖,俗稱“五馬爭槽”。村委會設在大墓格,轄14個自然村。東山格林氏宗祠是中共安南同縣工委活動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村民主要為林、卓姓

人文景觀

目 場 在五馬爭槽(即五條山峰圍繞一個湖,宛如五匹馬爭槽,故稱)北坡。該地山峰交錯,山口較多,似目,〔故稱。包括樓仔內、古里格、東山格、大墓格4個自然村。

雲南省紅河紅河縣甲寅鄉龍美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甲寅鄉,地處甲寅鄉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6.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3.3公里。東鄰石頭寨鄉,南鄰石頭寨鄉,西鄰老博村委會,北鄰龍普村委會。轄龍美舊寨、龍美新寨、大龍瑤寨、金竹林等12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25.68畝(其中:田942.25畝,地783.43畝),人均耕地0.56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黃豆、棕片等作物;擁有林地514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畝,其中草地 114畝;荒山荒地3190畝,其他面積7832畝。主要種植棕、桃、梨、李、茶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28戶通自來水,有513戶飲用井水,有65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8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29.0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6戶(占總數的80.6%)。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村委會旁)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在部分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運輸車5輛,拖拉機2輛,機車1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70.5畝,有效灌溉率為7.9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9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9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4萬元,占總收入的41.41%;畜牧業收入142萬元,占總收入的16.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07頭,肉牛201頭,肉羊74頭;雞鴨10700隻);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22%;林業收入257萬元,占總收入的29.23%;第二、三產業收入515萬元,占總收入的58.5%;工資性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6.8%。農民人均純收入15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0人(占勞動力的7.61%),在省內務工280人,到省外務工240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651戶,共鄉村人口3014人,其中男性1650人,女性1364人。其中農業人口3014人,勞動力1960人。該村哈尼族2268人,瑤族有74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0.0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2人,參合率82.00%;享受低保27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鄉衛生院,村衛生室面積為67.12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離鄉衛生院 16.3 公里。
該村建有公廁13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9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80戶,占農戶總數的43.01%。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校點4所(一師一校),村完小校舍建築面積1746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距離鄉中學1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7人,其中小學生519人,中學生158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