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窩鎮

龍窩鎮

龍窩鎮,位於廣東省紫金縣境東南部,東鄰水墩、洋頭,西連瓦溪、九樹,南接蘇區及惠東縣馬山鄉,北與烏石鄉及水墩的秋溪、群豐村相接。

基本信息

龍窩鎮

龍窩鎮簡介

龍窩鎮位於廣東省紫金縣境東南部,東鄰水墩、洋頭,西連瓦溪、九樹,南接蘇區及惠東縣馬山鄉,北與烏石鄉及水墩的秋溪、群豐村相接。鎮政府駐地龍窩圩,西北距紫金縣城28公里。2004年,轄33個村委會(慎田、上坑、龍窩、琴江、禮坑、竹徑、黃洞、琴星、連塘、桂山、高坑、牌樓、茶松、南奮、雙下、黃田、彭坊、嶂下、羅洞、紅星、寶洞、梅園、官田、琴口、洋頭、琴南、五星、東坑、公柘、公村、光明、慶豐、黃竹塘)和1個居委會(龍窩),179個自然村。全鎮總面積308平方千米;總人口70028人。

由來

龍窩得名,相傳有一占天師為尋找一條“龍脈”,由崑崙山經江西到此,發現卻是條“孽龍”,施法叫它永駐於此,故名龍窩。境域明代屬琴江都寶洞、彭坊、龍窩社,部分屬松坑、璜坑、清溪社。清代屬寶洞、彭坊、嶂下社,龍窩約,部分屬松坑、琴清溪、瀧下約。民國18年(1929年)屬第三區,民國30年屬第三區龍璜鄉,民國34年改為龍光鎮。建國初為龍璜鎮,1952年為第三區,1957年分設龍窩、嶂下鄉,1958年10月建立龍窩公社,1961年分出水墩、洋頭公社,1963年3月洋頭公社併入龍窩,1972年8月又分出洋頭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改設龍窩鎮。
 

地理位置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與烏石鄉交界的官山嶂為最高峰,海拔796米。龍窩河(又稱南琴江)流經洋頭,流向五華。主要資源有木、竹、油茶、藥材、松脂及礦產等。其中黃洞村沙梨馳名紫金縣內外;木薯、柑桔、三華李的產量聞名全縣;瓷土、鎢礦、錫礦儲量豐富,開採歷史悠久。

經濟

2009年,龍窩鎮委鎮政府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作部署,以“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為工作主線,促進全鎮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83億元,財政收入有效增長,2009年實現財稅總收入2048萬元,比2008年增長6.3%;完成702萬元的稅收任務,年稅收增長目標基本實現,國稅、地稅、財政兩稅分別比2008年增長11.6%、13%和18.5%;財政一般預算外收入260萬元,比2008年增長10%,財政收入占全鎮生產總值比重為3.2%,財政綜合增長率為12.5%。農村人均純收入4258元,比2008年增長7%。在農村經濟方面,全鎮農業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種植業占農業的53%,養殖業占19%。2009年,投入農業和水利建設資金640萬元,維修、改造工程20宗,建立村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覆蓋率98%。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全年投入科技經費6.3萬元,舉辦各種農技培訓班5期,共1800多人次。全鎮創辦各類型大小莊園863個,新峰莊園等農業龍頭企業幅射帶動農戶6718戶,特色產品“三華李”及良種楊梅種植面積7.3萬畝,全鎮三鳥飼養量501542隻,淡水養殖1964噸。20畝以上種糧大戶農業補貼全部到位。鎮內企業經濟運行良好,礦產資源開發和農副產品加工流通業發展加快,逐漸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平“小草仙”木偶採茶戲參展動漫博覽會
在工業企業方面,龍窩鎮內工業企業有陶瓷廠、工藝廠、石材廠、木器加工廠、玉軒涼果廠、合板廠、彩瓷廠、麻石開採場,黃洞、仕坑、茶松瓷土開採場共28個,10個小水電站,洋頭木材加工廠、甜竹加工廠、藤花廠、紅磚廠、造紙廠、竹木加工廠等企業90家,從業人員2064人。在招商引資方面,大力打造發展環境,各項公益設施改造步伐加快,實際利用外資凸現新成效,但往年籌建、在建以及往年投產項目增資擴產情況樂觀,全鎮新引進外引內聯項目11個,其中800萬元以上項目2個,利用外資總額達8560萬元,比去年遞增38%。龍窩鎮木偶
在個體私營經濟方面,本鎮積極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2009年全鎮有個體工商戶361戶、私營企業34家,從業人員2362人。全鎮工商戶經行銷售總額2860萬元,主要行業有五金、家電、家私、餐飲、服務、百貨、修理等;較大的私營企業6家,年生產總值840萬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鎮34個村行政村道硬底化工作改造工作基本完善,2009年共完成120公里硬底化改造任務,固定資產投資6600萬元;合洋線、龍窩圩過境公路路面拓寬工程已經完工,街燈、街磚、綠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由縣公路局支持改造,預計總投資350萬元;供水工程管網鋪設工程正在實施;供水工程在原來國債資金350萬元的基礎上追加投資額500萬元;綜治維穩中心已完成一層主體工程建設;龍窩敬老院建設得到了相關掛扶單位及外出鄉賢的大力支持,已完成一層主體工程;垃圾處理場經重新選址已解決臨時堆放問題。此外,重新興建龍窩農貿市場的工作方案正在組織實施,目前正加緊立項審批等工作,2010年6月可動工建設。

文化

龍窩鎮文化事業發展較早。清嘉慶始設桂山“文明書舍”。至1988年,有完中、國中各1所,國小24所,在校中學生1100餘人,小學生6200餘人,入園幼兒100人,教職工340餘人。建有影劇院、廣播站、文化宮、電視差轉台、中心衛生院等。境內木偶戲,建國前譽滿東江,有寶洞“榮華堂”,慎田“瑞春堂”等8個戲班。建國後,藝術骨幹上調組建省木偶藝術劇團。70年代,寶洞線劇團常在東江各縣演出。
鎮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地區之一。1923年成立龍窩區農會。1925年建立中共龍炮區支部。同年冬,蔣中正、周恩來率東征軍駐龍窩圩。1927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四師在龍窩會師。同年,成立中共龍窩區委、區蘇維埃政府。保存文化遺蹟有龍窩圩天主堂、牌樓村節孝牌坊。

 

計畫生育

在人口與計生工作方面,堅持將計生工作重心下移到村,認真做好計畫生育工作。2009年,全鎮計生率為88.66%比2008年提高3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3.51‰,自然增長率為8.49‰,通過了市、縣計生工作考核驗收。經縣計生綜合考評:官田、上坑、琴星、公村、公柘、琴口、琴南、東坑、五星、黃竹塘等10個村創建“雙無”村驗收達標。

安全衛生

在安全生產方面,2009年,本鎮認真開展礦山、易燃易爆物的清理清查工作。重點整治了瓷土及石場的開採,先後關閉無證開採礦山4間,及時處理安全事故5宗。在衛生保健方面,龍窩中心衛生院,1996年被評為“一級甲等”醫院,1998年被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該院院內設有住院部、門診站、婦產科、預防保健科、中醫科、放射科、檢驗科等科室,有病床35張。設有洋頭分院和村衛生站38個。2008年全鎮有醫務人員83人,其中鄉村醫衛人員60人。積極發動民眾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2010年農村參加合作醫療59595人,參保率為88.6%。

旅遊

 鎮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地區之一。1923年成立龍窩區農會。1925年建立中共龍炮區支部。同年冬,蔣中正、周恩來率東征軍駐龍窩圩。1927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四師在龍窩會師。同年,成立中共龍窩區委、區蘇維埃政府。保存文化遺蹟有龍窩圩天主堂、牌樓村節孝牌坊。龍窩鎮桂山石樓
桂山石樓位於紫金縣龍窩鎮桂山村,又名“長春樓”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當地富豪廖肇衍所建。該樓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主樓為六層結構,通高20米,一、二層同花崗岩條石砌築牆厚1.5米,於2003年重修。這是一組以花崗岩條石和特釗大青磚砌築的建築群。該樓設計精湛、結構牢固、氣勢宏偉,對研究紫金地區乃至河源地區的民居建築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該樓於1999年1月公面布為縣級保護單位,2004年公布為河源市第一批受保護古建築名單。

自然環境

經龍窩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與烏石鄉交界的官山嶂為最高峰,海拔796米。龍窩河(又稱南琴江)流經洋頭,流向五華。主要資源有木、竹、油茶、藥材、松脂及礦產等。其中黃洞村沙梨馳名紫金縣內外;木薯、柑桔、三華李的產量聞名全縣;瓷土、鎢礦、錫礦儲量豐富,開採歷史悠久。

圖片圖片

參考資料:
1.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政府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