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廣東]

龍江[廣東]

龍江鄰近珠三角經濟核心,距佛山中心城區約15公里、廣州市區約50公里,東鄰勒流鎮,南依杏壇鎮,北靠樂從鎮,西接南海區九江鎮。

(圖)龍江龍江

龍江,中國境內有多處叫龍江的河流。如廣東省一條支流在龍灣附近匯合的這條河叫龍江。位於廣東潮汕西南部,流經三縣的一條河也叫龍江。福清市一主要河流也叫龍江。有些媒體把黑龍江境內的一些不知名的中小河流也統稱為龍江。

廣東省的龍江

龍江位於廣東潮汕西南部,流經普寧陸河惠來三市縣。其河源與榕江近在咫尺,即普寧南陽山區南水凹村附近。上游稱龍潭河;流經陸河縣境在葵潭西部進入惠來。從葵潭向東4公里的磁窯附近有來自南陽山區的三條支流匯入,即南洋仔水高埔水崩坎水。磁窯以下始稱龍江,河道流向東南。邦山以下進入龍江下游平原,有來自大南山的羅溪水鹽嶺水雷嶺水匯入,在神泉港出海。由於下游平原比降小,泥沙淤積,排水不暢,加上大南山的山洪,故常發生洪澇災。1979年完成了下遊河道的改道工程,開挖5公里長的新河道出海,實現洪澇分家。改道後龍江的長度由原88公里縮短到82公里,流域面積由1631平方公里變為1187平方公里。
龍江源於廣東省廣寧縣潭布鎮十排山,流經四會縣江林江谷龍灣,於四會縣城東側注入綏江。長63公里,流域面積567平方公里。因其主要支流在龍灣附近匯合而得名。

福清市的龍江

福清市的龍江全長56公里,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縣內長35.51公里,流域面積474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5.34立方米,年逕流量1.69億立方米。是福清縣第一大河流。龍江有兩源:一源在莆田縣北部觀音坑附近的瑞雲山北麓;一源在永泰縣東南樓梯石南麓。兩源於莆田縣西北部匯合,流經大渡口谷地進入福清境內,經東張鎮的漈頭、嶺下、蘆嶺、溪北、道橋、東門盆地到石坑入東張水庫。穿過水庫大壩,出真武殿,經宏路鎮的東坪、大埔,在石門與北向來的石塍溪之水相匯合,於觀音埔又與南向來的關溪之水相匯合,然後進入天寶陂。在縣城西門納入北向來的虎溪、大北溪之水,經音西鎮的玉塘、霞樓、倪埔、松峰、松潭,過海口鎮的里美、梧光、東嶠、後路、晨光,于海口注入福清灣。

(圖)龍江龍江

龍江流程長,分為五段:源頭——縣境稱西溪,縣境——東張水庫稱雀溪,東張水庫——天寶陂稱交溪,天寶陂——龍首橋稱龍首河(古稱河頭),龍首橋—— 海口稱龍江(古稱螺紋江)。按河流形態特徵,以真武殿與龍首橋為分界,分上、中、下游。西溪、雀溪為上游,流經峽谷和小盆地,河谷狹小,水流湍急;交溪、龍首河為中游,河谷寬,河床淺,卵石多,水流和緩;縣城以東的龍江為下游,江心泥沙淤積,潮汐作用大,大潮時可通航20噸貨船,小潮時也能行駛15噸貨船,下游江水因鹹淡交混,不宜灌溉。

龍江支流有:
石塍溪(太城溪)是龍江的最大支流,長18公里,流域面積81.1平方公里。有兩源:一源在五子岩西麓,一源在棋侖山東麓。兩源在鏡洋鄉北部的紅星 (牛埕埔)村匯合,向南流經東升、波蘭、鏡洋,到可溪村匯入西來的可溪之水,後轉向東南,切太城峽谷,經宏路鎮的北前亭,至石門納入無患溪之水,入龍江。
虎溪(可洛溪)長13公里,流域面積48.6平方公里。有四源:一源在閩侯縣雙奶頂南麓,一源在大尖(尖)山東麓,兩源南流匯於陽下鎮的蘆院村,稱蘆溪;一源在虎尾山西麓,一源在紗帽山東麓,兩源向東南流匯於音西鎮的龍溪村,稱龍溪。蘆溪和龍溪又在陽下鎮的溪下匯合南流稱虎溪,經油樓、奎嶺入龍江。
北溪(大北溪、澗溪)小支流較多,成樹枝狀水系,長17.5公里,流域面積68.9平方公里。有兩源:一源在黃晶嶺南麓,一源在石湖嶺西南,兩源南流於陽下鎮的作坊匯合,經東田、溪頭、陽下等地,在縣城西門注入龍江。
關溪(交溪)長12公里,流域面積32.1平方公里,是龍江南岸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玻璃嶺,分支較多,向東北流經宏路鎮的南峰、金印、周店、大埔,至溪下納入東南方向來的小南洋溪水後,注入龍江。

貴州龍江

發源於貴州省三都縣月亮山下的龍江河,從貴州高原奔騰而下,彎彎曲曲猶如一條綠色色的飄帶,穿流於高山峻岭間,一直向東流淌,最終匯入南方最大的水系——珠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