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指

齧指,咬破指頭。表示決心,發誓。

詞語信息

niè zhǐ ㄋㄧㄝ ˋ ㄓㄧˇ
齧指

詞語解釋

(1).咬指頭。形容極為痛心。 唐 元稹 《台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呈損之兼贈周兄四十韻》:“蠻民詀諵訴,齧指明痛癏。”《水滸傳》第九八回:“土人慾採取他(美石),卻被一聲霹靂,把幾個採石的驚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齧指相戒,不敢近他。” 鄒韜奮 《抗戰以來》三五:“或知之(被捕的原因)矣,而腐心齧指,申訴無門,畏禍吞聲。”
(2).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 曾子 從 仲尼 在 楚 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齧指。’ 孔子 曰:‘ 曾參 之孝,精感萬里。’”《後漢書·蔡順傳》:“ 順 少孤,養母。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順 不還,乃噬其指, 順 即心動,棄薪馳歸。” 李賢 註:“噬,齧也。”後用“齧指”表達母親對兒子的渴念和兒子對母親的孝思與眷顧。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但此君母老且病,獨子無依……況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難通齧指,一旦禱北辰而不驗,回西景以無期,則缾罍之恥奚償,風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頭。表示決心,發誓。《史記·田叔列傳》:“ 趙王 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齧指暗思花下約,憑闌羞睹淚痕衣。” 明 李東陽 《讀唐詩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棄其流涕齧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禍。”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響錄》:“ 曾子 從 仲尼 在 楚 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齧指。’ 孔子 曰:‘ 曾參 之精感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