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山鎮

齊雲山鎮

齊雲山鎮於齊雲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為岩前。1988年改“岩前”為“岩前區”。1992年撤區並鄉後,為適應發展齊雲山旅遊形勢需要,樹立齊雲山旅遊品牌,特改“岩前區”為“齊雲山鎮”。齊雲山鎮區位優勢明顯,是周邊地帶物資、商品的集散地,是黃山大旅遊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齊雲山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稱“岩前”,因位於齊雲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為岩前。道路設計寬15米,該路段北面為農田,南面主要為民房,考慮到小城鎮開發的有序漸進性,在該步行街北面開發建成農民新村,主幹道按15米控制,兩側建設用地14米作為街面樓布置,建築層數為二、三層,農戶住宅為二層,新村內建築採用徽派建築風格,力求與風景區景貌相協調,體現地方特色。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齊雲山鎮齊雲山鎮

齊雲山鎮區位優勢明顯,是周邊地帶物資、商品的集散地,是黃山大旅遊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東距黃山市府及飛機場33公里,西臨古民居西遞12公里,北連黃山景區40公里,皖贛鐵路,省道慈張公路東西穿境而過。鎮區境內有岩前火車站,交通十方便捷。

歷史沿革

齊雲山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稱“岩前”,因位於齊雲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為岩前。1988年改“岩前”為“岩前區”。1992年撤區並鄉後,為適應發展齊雲山旅遊形勢需要,樹立齊雲山

旅遊品牌,特改“岩前區”為“齊雲山鎮”。

旅遊資源

齊雲山鎮齊雲山鎮

齊雲山鎮境內有著古山、古水、古橋、古村落等眾多的人文古蹟,自古就以“環境

清幽、風景優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內有齊雲山山上山下協調發展,依託齊雲山等豐富優美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旅遊投入,在抓好齊雲山上風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接待設施建設的同時,搞好齊雲山同山下小城鎮的規劃與建設,準確定位和完善集鎮的旅遊休閒功能,不斷提升經濟強鎮的服務層次和水平。一方面立足於增強中心鎮的綜合功能和帶動能力,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形成布 局合理的小城鎮體系;另一方面在高起點規劃建設小城鎮的同時,重點加強城鎮旅遊休閒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服務功能,尤其是吃、住、購、娛方面的設施功能建設,從而不斷提高齊雲山鎮旅遊接待能力和接待檔次。

基礎建設

齊雲山鎮齊雲山鎮

2000年以來,該鎮投入了420萬元修建了齊雲山客運索道,改善了景區旅遊交通問題;投入了3000餘萬元修復了登山古道、景區亭台樓閣和廟宇等,同時開發了月華街、樓上樓、橫江田園風光三

大遊覽區近200多個旅遊景點,2006年又向上爭取資金1000餘萬元興建了齊雲山旅遊登山公路,極力解決景區旅遊交通頸瓶問題等;投入2000餘萬元對橫江沿街一線的街道進行了拆遷和改造,使得整個街道達到了“顯山、現橋、露水、透綠”的理想效果;投入了800餘萬元建設了玄天大道、景區北大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我鎮又理出以“發展鄉村旅遊建設新農村”的路子,帶領全鎮人民建設農村新型家園。如岩腳村成立了生態旅遊農民合作社,開發了水上遊樂中心、生態果木觀光園等項目,成立了白岳吉慶獅龍表演隊,對地方風俗民情進行深度挖掘。通過2000年2008年大力對旅遊業的開發與建設,齊雲山景區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260餘人,另外還吸引當地農民從事旅遊相關行業為1050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005年全鎮GDP1.05億元,其中,旅遊總收入占GDP的30%以上,旅遊接待量達20.4萬人次,其中進入齊雲山風景區的達12.4萬人。

新村規劃

齊雲山鎮齊雲山鎮

根據齊雲山鎮總體規劃要求,在鎮區西部建一條集吃、住、購、娛為一體的商業街,既改變該鎮髒、亂、差現象,提高齊雲山鎮的總體形象,與齊雲山名勝區高品位風景資源相輝映,又能為遊客提供一個購物的好去處,還能使齊雲山周邊地區豐富的農副特產品通過這個視窗打出去,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

勢,促進周邊農村經濟發展,還可為眾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建設內容為登封步行街北至慈張線公路,南通登封橋,全長310米。道路設計寬15米,該路段北面為農田,南面主要為民房,考慮到小城鎮開發的有序漸進性,在該步行街北面開發建成農民新村,主幹道按15米控制,兩側建設用地14米作為街面樓布置,建築層數為二、三層,農戶住宅為二層,新村內建築採用徽派建築風格,力求與風景區景貌相協調,體現地方特色。在後續階段再在農民新村的基礎上打通至登封橋的通道,建成一條南北向的商業步行街。

建設規模:農民新村規劃總占地面積32043.55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27230.00平方米,其中

①農戶住宅63戶(每戶建築面積179.21平方米,占地面積151.47平方米,總占地面積9542.61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290.23平方米)。

②街面樓採用連體分段設計,運用徽派建築的坡屋面及馬頭牆和仿古花窗、掛落等細部處理,同時做好步行街的入口和出口及小區內交叉路口的設計,力求體現徽派古民居特色(占地面積6240平方米,單戶面積約為56平方米,約合110戶)。

③整個新村容積率0.85,建築密度34.1%,綠化率20.1%。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714
2379
2335
家庭戶戶數 1450
家庭戶總人口(總) 4690
家庭戶男 2367
家庭戶女 2323
0-14歲(總) 1018
0-14歲男 529
0-14歲女 489
15-64歲(總) 3278
15-64歲男 1669
15-64歲女 1609
65歲及以上(總) 418
65歲及以上男 181
65歲及以上女 23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366

下轄村組

岩前 岩腳 張村 東亭 塢口 珊坑 蘭渡 江村 典口 環居 西館 半源 龍源 北山 青春 白雲

齊雲山的第一

齊雲山鎮齊雲山鎮

山以集聖而靈,名更應時而顯。縱觀綿繡河山,無不因受寵而獲恩,遠馳名而招客。賓朋紛至則名揚天下。齊雲山從古至今一千二百餘年,有著許多“第一”的故事,現採擷其中之一二,以饗讀者遊客。

一、“第一”題名“第一名山”——清乾隆皇帝游江南後御題齊雲山:“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奇為第一”——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於公元1616年冬遊齊雲山時,觸景生情,發出“珠簾飛灑,奇為第一”之慨嘆。

“了解地球,始於齊雲”——2002年,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程藝教授考察齊雲山地質地貌及恐龍化石遺蹟後題書:“了解地球,始於齊雲”。

二、第一著作明代《齊雲山志》——明萬曆(1575年)休寧知縣魯點編撰,為齊雲山歷史上第一部珍貴志書巨著。

現代《齊雲山志》——1990年齊雲山管理處編纂、國畫大師劉海栗封面題簽,黃山書社出版,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第一部齊雲山志書。

《天開神秀齊雲山》——1984年由張啟立編著、徽州師專(現黃山學院)書畫家黃澍題簽封面,是齊雲山開發旅遊事業第一本宣傳圖書。

《齊雲山導遊圖》——1985年由省美術家宋子龍繪圖設計,張啟立撰文攝影,黃山書社出版發行,系齊雲山第一張導遊圖。

三、第一名賢龔棲霞——唐朝乾元人,公元758——760年間來齊雲山隱岩修真,奠基宗教大業,為開山鼻祖第一人。

李清泉——1980年,安徽省副省長李清泉上齊雲山視察調研旅遊資源,是策劃開發齊雲山第一位省級領導人。

孫起孟——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孫起孟登上齊雲山,成為建國後視察齊雲山第一位國家領導人。

觀光外賓——1986年,齊雲山第一次迎接來自美國、英國、聯邦德國和法國的15位外賓。

四、第一次“觸電”電視劇《齊雲鄉思》——1985年,汪維編劇,齊雲山管理處投資,省電視台攝製的單集電視劇,為齊雲山第一次“觸電”之作。

電影《神丐》——1986年,廣西電影製片廠在齊雲山外景地拍攝的武打故事片,開景區拍攝影視劇之先河。

五、第一設施石門佛寺——唐元和四年(809)歙州刺史韋綬夢古貌高僧,遂建石門寺於岐山石橋岩,為齊雲山第一座佛教寺廟。

齊雲索道——1993年,從園林站至望仙台的客運索道正式投入運營,此乃齊雲山亘古以來第一條現代交通工具。

橫江漂流——1987年,齊雲山管理處增設南坑至登封橋下欄河壩竹筏、遊船漂流項目,齊雲山北大門第一次有了水上遊覽活動。

旅遊公路——耗資3000多萬元正在興建中的旅遊登山公路,全長12公里,是齊雲山盤古至今第一條旅遊(防火)公路。

有線電話——1985年,休寧縣郵電部門架通了管理處至月華街有線電話,齊雲山從此有了第一隻“順風耳”。

齊雲山七景

玉虛宮

位於長生樓西不遠處,此宮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慶宮”、“五虛闕”、“治世仁威宮”三個石坊組成,石坊上有神鳥異獸圖案的浮雕,宮內便是石洞。洞內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關神仙的傳說。如今,玉虛宮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

小壺天

位於月華街長生樓下,它是明代一個石坊構成,石坊上有“小壺天”三字,石坊門洞呈葫蘆形,進門後,便是一個長20米、寬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側為萬丈深淵,站在窟側,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感,當遊人想後退一步,便見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線泉”、“飛升所”等石刻,據傳這是道士飛升成仙的地方。

香爐峰

此峰在月華街太素宮前,山峰獨立挺拔,形似香爐,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穩健,爐身粗壯,頂端與底座大小几乎相同,傳說頂上的鐵亭、香爐當初是朱元璋所賜,可惜鐵亭和香爐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鐵亭是1983年重建的。每當雨後初晴,雲霧飄渺之時,香爐峰或隱或現,有詩讚其妙曰:“山作香爐雲作煙,嵯峨玉觀隱千年”。

太素宮

此宮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壯觀。清乾隆皇帝曾稱齊雲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宮在文革中被毀,1994年已按原樣重建,1997年神像開光,向香客和遊人開放。

月華街

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遊人住宿之地。月華街現有古道房8座,還有許多徽派民居,它們與宮觀、院房組成一個密集建築群。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許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齊雲山風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應當說這都是道士們富有想像力的創作;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從齊雲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氣息。頗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開神秀”四個大字,氣勢不凡,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誌。

洞天福地

遊客下索道後就進入景區大門――望仙亭,出亭後走過桃花澗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有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摩崖石刻。據傳,棲真岩是齊雲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岩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直徑達到230厘米。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遊人可以通過,純屬天工所造,為“崖下窟窿”,稱之為一天門,門摩崖石刻和碑銘,數目很多,琳琅滿目,為“白岳碑林”。

齊雲山遊記

齊雲山鎮齊雲山鎮

名冠扛南第一山,花沖故設石門關;

重重煙樹霓雲里,簇簇峰巒縹緲間。

闌夜松聲驚鶴夢,半龕燈影伴人閒;

忽聞環佩珊珊度,知是神仙月下還。

元代著名學者、詩人鄭玉的這首《白岳》詩伴我到了一個煙雲縹緲、松濤鶴夢、難辨天上人間,融人文景觀山光水色於一體的道教洞天福地—齊雲山。這一福地,地處皖南休寧縣岩前古鎮南側。山並不高,但在連綿不斷的雋秀山峰中,卻尤顯她的獨奇。遠距繚望,煙雲之中,山峰四起,在雲蒸霞蔚中鏇出鏇沒的空中樓台,勢如屋樓遊動,嘗被乾隆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去年盛夏,我來到齊雲山下,登臨絕頂的興致油然而生。清晨從古鎮出發,越過造型古樸典雅的登封古橋,便踏上了九里十三亭的旅程。“山行何逍遙,林深氣蕭爽”,走在剛下過雨的山道上,隨著徐徐涼風,山花香、煙雲鎖,不知不覺中便到瞭望仙台。傳說在洞天福地祠修道的靈乙道人在此處受鐵拐李點化,飛升成仙。其徒因六根未淨,修行未果,只能在此盼望仙人的點化,故後人謂之望仙台,並造望仙亭。在台上俯瞰,只見婀娜多姿、煙波蕩漾的橫江環繞山腳;雄偉壯觀、勢同巨龍臥波的古橋靜靜地橫跨江上;近處田園秀色滿目,民宅參差,裊裊炊煙;遠處山巒疊嶂,鬱鬱蔥蔥;西望,紫煙霓雲中,綠樹環繞的天上都市月華街近在眼前,使我頓忘登山之艱難,大有登臨仙境,一睹妙幻之感。

“桃源一洞天,神仙之福地。”過望仙亭,便是桃花塢的洞天福地祠遺址,由明代張三豐祖師創建。步入其間已不見往日景致,然參天古樹,遮天蔽日,幽幽混元古洞,泉水潺潺,卻是一清靜幽雅、為學道之士修真養性的好去處。

西行經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即到一天門。傳說玄天上帝和地藏王都看中了這塊仙境寶地,都想登上齊雲神山,就鬥起法來,急切之中玄天上帝一腳蹬開天門,洞門如靴印,從側面看天門更像一頭垂鼻大象,故一天門又稱象鼻岩。穿過一天門,來到真仙洞府,其間供奉著各路神仙。四周峭立崖壁留下了眾多風格迥異筆法蒼勁神逸的題石、碑刻,還有滴滴如珠、晴雨不歇的珠簾奇觀;旱不乾涸、雨不滿溢、明澈如鏡的碧蓮池。綠樹掩映,清靜幽謐,真乃仙境瑤壇。

登天梯,過二天門,穿越三天門,出現在眼前的便是由古樸端莊的徽派民居及巧布其間的道觀院房依山勢形成月牙形而得名的月華街。漫步其間可領略到當年香菸氮氯繚繞,公派繁華之盛況。據《齊雲山志》稱:方圓六十平方公里的齊雲山,其道教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淵源歷史。傳說最早為鬼谷子於此修煉,到唐朝末年始有道士在此築室布道。南宋始奉北極真武大帝,元、明以後為全真武當派。相傳玄帝神像為百鳥銜泥塑成,靈威顯赫。據載:明嘉靖帝於壬辰年(1532年)親臨祈嗣,並仿武當太和殿,賜建玄夭太素宮。為顯示其地位,上復由景德鎮專門製造的綠色琉璃瓦。命龍虎山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顫祖孫三代留駐于山,布道傳教。故齊雲山以天師道傳嗣為主,並受三豐武當派的影響,奉持部分教規。到萬曆年間(1522-1619年),香火鼎盛,風靡一時,故有“玄帝香火,在均州曰武當,在徽州曰齊雲”及“江南小武當”之說。

鼎盛時期的齊雲山宮觀院房,或利用山間岩洞築室,或依山就勢,高低錯落,迴旋曲折,或依崖負坡豎坊築宮。坐南朝北的玄天太素宮尤顯雄偉,背倚玉屏、東鍾、西鼓三峰,崖間山泉下注,前為孤峰卓立、清秀挺拔的香爐峰,儼然天設地成的鐘、鼓、香爐,天然造就的風水寶地,難怪玄帝與地藏王要爭了。

辭別月華街,來到坐落在紫霄崖下的玉虛宮,由三座鏤以神鳥獸的精美浮雕的石坊並列組成。內供奉玄天上帝,栩栩如生的壁畫,記述了玄天上帝脫胎問世、降妖伏魔、造福於民的歷史。左側有明代唐寅撰寫的《雲岩紫霄宮玄帝碑銘》,似在無聲地向人們敘說當年玉虛宮的鼎盛和輝煌。

站在玉屏峰南側的最高峰頂,似詩如畫的人間仙境就在足下:天邊青山如黛,足下群巒逶迤,瓦舍櫛比,田園綠疇點綴其間;遙望蒼彎廣無垠,白雲悠悠,真是“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清虛”,心曠神怡,榮辱皆忘,飄然欲仙之感油然而生。

是夜宿於道院,品茗齊雲山茶,靜聽山中老人那說不完的山中故事:捨身崖養素道人念《靈飛經》救墜崖孩童;“江南一絕”石橋岩;偉巨卓異、幽洞通天的白雲崖……。我隨著故事中的情節,在“白岳”山中暢遊……。實有“河海靜默,山嶽吞形”的感受。

奇峰陡立,壑深谷幽,溪流飛瀑,松柏爭奇,三十六奇峰形神妙趣,七十二怪岩乖巧韻致。齊雲山旖旎的自然風光,莫不使人感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還有那美麗動人的神仙傳說,讓人流連記返。

至今,我常思戀那次回歸大自然的短暫之游。令人超然脫俗的齊雲洞天,使人悠悠然丟開世俗的煩惱,拋卻塵世的喧囂,抖落名利的羈絆。在充滿物慾的世界中,唯有這澄明仙境能使人獲得返樸歸真的感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