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越節

齊越節

“齊越節”全稱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是全國朗誦藝術界最高級別的活動和賽事。為紀念齊越先生等老一輩播音藝術家、傳承發揚以“齊越精神”為代表的新中國播音事業的優良傳統,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於1996年創辦了“齊越朗誦藝術節”,每屆設立一個主題。2004年6月,“第七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期間,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標誌著“齊越朗誦藝術節”中最引人注目的“朗誦大賽”更加正規化、規模化和品牌化,進一步成為具有較高影響力和廣泛參與性的全國大賽。該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青年學子當中發掘朗誦人才,弘揚朗誦藝術,傳承中華語言文化。本屆起,“齊越朗誦藝術節”更名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大賽不設主題。2012年12月第十四屆齊越節更名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賽”2013年12月第十五屆齊越節正式確定,齊越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管,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承辦,並更名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

發展

十幾年來,在各方的支持參與下,一年一度的“ 齊越朗誦藝術節”影響日漸廣大,不僅成為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用聲音記錄歷史、用聲音紀念輝煌、用聲音展現風采、用聲音創造明天”的語言盛會,也為各界朗誦愛好者提供了一展風采、相互交流、學習和提高的舞台。

在朗誦節上,眾多朗誦 藝術家們積極參與,廣泛支持, 方明、 虹雲、林茹、 周正、 陳鐸、曹山、 王剛、 張筠英、 瞿弦和、 濮存昕、 李野墨、 李易、 曹燦、 徐濤等朗誦和表演藝術家們常常出現在這個舞台上,為這個舞台增光添采,這些朗誦和表演藝術家們也是舉辦大賽的動力基礎。

1996年至今,“ 齊越朗誦藝術節”已成功的舉辦了十五屆,目前有百餘所院校先後參加了此項比賽。回首過往,“ 齊越朗誦藝術節”創辦至今已經歷了17年的風雨磨礪。在歷屆的“ 齊越節”中,湧現出許多優秀作品,如:《深切緬懷齊越教授》 白鋼、《母親》劉冬瑞、《聲音》查謙、《我的心》 王凱。那些在舞台上為我們留下的難以忘懷的經典作品,那些讓我們為之讚嘆的大家風範,那些記錄時代、彰顯青春的畫面,無不歷歷在目、震撼心靈。

與“夏青杯”不同的是,“齊越節”是全國朗誦藝術界最高級別的活動和賽事。其主管單位、主辦單位、與會人員、學術研討內容、比賽賽事等皆為該領域的最高端、最前沿。

相關活動

在朗誦藝術節期間,還會舉辦京內組初賽、複賽、京外組複賽、名家名篇朗誦會、決賽、全國高校朗誦藝術研討會等內容,歷時數月。目前邀請參加高校50餘所,旨在通過比賽、研討會、名家表演形式傳承中國語言文化、增進有聲語言專業教育的學術交流、展現我國青年學子朗誦藝術的最高水平。

齊越生平

齊越先生生活照齊越先生生活照

曾用名齊斌濡。1922年2月23日生於黑龍江滿洲里,河北高陽人。1993年11月7日逝世,享年72歲。

194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1946年10月參加革命,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擔任編輯,1947年擔任陝北新華廣播電台播音員。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許多重要的文告新聞經齊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氣,瓦解了敵人的鬥志。他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盛況,就是他與丁一嵐向全世界現場直播的。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的幾十年漫長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莊重、深沉的聲音感染了千百萬聽眾,許多人便是從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誰是最可愛的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名篇的魅力。

齊越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播音藝術家,我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位男播音員,是新中國廣播事業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國第一位播音學教授。他的一生心繫祖國和人民,品德高尚,一身正氣,在事業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培養新的一代播音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為我們的播音主持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同時也留下了大量優秀的播音作品。

他在幾十年的廣播工作中,傳達著黨和政府的莊嚴宣告和人民的聲音。這聲音,有這一種特殊的魅力,他深情地吸引著聽眾,打動著人心,給人以啟迪。正如齊越老師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傳達的是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我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我以此引為自豪。”

齊越曾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齊越為新中國播音主持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留下了大量優秀的播音作品。

歷屆回顧

第一屆

1997年 主題:永不消逝的聲音

第一屆 齊越節除了在校內小禮堂正常的 預選賽外,還開展了一些校外的相關活動。其中包括清明節到 河北 滄州姜 莊子村, 齊越老師曾經勞動過的地方接受革命教育。在頒獎晚會上,94級 白鋼同學一聲:“齊老師,我們看您來了,我們是您未曾謀面的學生”,使在場的觀眾無不為之動容。最後,這篇自創作品《緬懷 齊越教授》獲一等獎。

第二屆

1998年 主題:獻給祖國的聲音

第二屆 齊越節較之第一屆,不但在參賽人數有所增加,而且朗誦的形式與內容上都有所提高。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朗誦人才。其中95級播音的 田龍等六人朗誦的《百年恩來》以其深刻的思想,豐富多層次的表現形式榮獲一等獎。金北平與 歐陽夏丹的《 老人與海》也成為了 齊越節上的經典節目。

第三屆

1999年 主題:迎接新世紀的聲音

1999年,跨世紀。恰逢國慶五十周年。因此,第三屆 齊越節更注重了朗誦藝術的時代精神。此次 齊越節分為“古風新韻”、“心中的齊越”、“迎接新世紀的聲音”三個單元。“古風新韻”細細品味了唐宋詩詞歌賦的神韻,“心中的 齊越”則以錄音的形式全面細緻地回顧了齊越老師的主要作品。而最能體現此次 齊越節主題的第三單元“迎接新世紀的聲音”則唱響了同學們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心聲。

第四屆

2000年 主題:聆聽龍的聲音

此次 齊越節旨在傳揚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追尋兩岸同源文化,關注兩岸統一步伐,讓更多的學子了解和熟悉朗誦藝術。來自97播音的 王凱所帶來的《我的心》獲得好評,來自 馬來西亞的97播本留學生陳春好的自創稿件《聽聽這龍的聲音——一位華裔的獨白》更成為全場亮點。

第五屆

2001年 主題:心海放歌

第五屆 齊越節撇開了原來齊越節圍繞某一特定 主題展開的限制,讓同學們“心海放歌”,更加自由熱烈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此次 齊越節上取消了原有的比賽評獎模式,預賽時,統一體裁,評出優秀作品參加最後的決賽。決賽只設立優秀作品獎,不分名次先後。

第六屆

2002年 主題:雕刻時光

由於五年來 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 齊越節在全校有了廣泛的影響,吸引了各系同學的踴躍參與。本次比賽設立最高獎“ 齊越獎”一名,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三名,優勝獎六名。99播本 曾湉的《最後一隻藏羚羊》以絕對的優勢獲得“ 齊越獎”。來自01文編 郭暢的《喊黃河》以其真摯的表達、飽滿的激情打動全場觀眾,榮獲一等獎。

第七屆

2004年 不設主題,更名為“第七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首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成功舉行六屆的朗誦藝術節已在全 北京市乃至全國的兄弟院校中產生了很大影響。第七屆 齊越朗誦藝術節將比賽範圍擴大到全國,邀請了全國八所擁有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高校參加,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第7屆 齊越節“齊越獎”作品《天上的草原》(阿木古郎)

本屆 齊越節正式更名“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並向全國各地的專業學府開放的一屆。在本屆 齊越節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朗誦篇目,如《天上的草原》、《烏騅別霸王》、《一如當初》、《大明宮詞》等等。阿木古郎,02級北廣播本的小伙子。用一篇根據家鄉草原創作的《天上的草原》征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第八屆

2005年 全稱為“第八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二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在此次 齊越節上, 中國教育學會全國播音高等教育理事會在 中國傳媒大學成立,成為播音教育學界的一個里程碑。在 齊越節的開幕演出“名家名篇”朗誦會上,眾多德高望重的朗誦界,播音界的 藝術家登台獻藝,給同學們帶來一次視聽盛宴,反響異常熱烈。

第8屆 齊越節“齊越獎”作品《最後一支藏羚羊》( 曾湉)、《我的心》( 張一萌)共獲齊越獎

相信這篇稿件各位都不陌生,近年來,文藝名家對於此篇的朗誦名篇很多,很多朋友都會對 徐濤老師的朗誦版本印象深刻。但是在本屆比賽中,參賽者張一萌同學利用年輕人的視角激情的對老稿件進行了全新處理,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朗誦功底可見一斑。

第九屆

2006年 全稱為“第九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三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齊越節“ 齊越獎”空缺

齊越節“一等獎”作品《大明宮詞》( 吳平、 胡筱)、《青衣》(侯凱迪)

《青衣》屬於老稿件,個人認為這篇稿件要點在於對感情的控制必須得體,重則做作,輕則平淡。參賽者的表現較為適中,比較迎合評審的口味,故在得分上取得優勢。

第十屆

2007年 全稱為“第十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四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齊越節“ 齊越獎”作品《 嘎達梅林》( 孫偉)、《審判》( 靖宇、 宋歌)共獲齊越獎

取材於 蒙古族民歌《 嘎達梅林》及嘎達梅林的事跡改編而成,在作品中,參賽者運用真摯情感。大氣、舒張的完成了對稿件的處理,屬真情流露之作。

第十一屆

2008年 全稱為“第十一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五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齊越節“齊越獎”作品《誓者》( 李寅、王論論)

源自電視劇《大宅門》的片段,運用激烈劇情衝突及反差角色轉換凸顯了兩位參賽者優秀朗誦功底和技巧。全篇稿件一氣呵成,調動了觀眾評審的愛國主義情感,所以得到了觀眾及評審的一致認同。

齊越節“一等獎”作品《希爾斯堡》

取材於著名球星傑拉德的自傳,背景為1989年 英國希爾斯堡慘劇,講述了一對兄弟之間真摯的感情,哥哥在慘劇中離開了人世,弟弟卻無時不懷念著自己的哥哥。朗誦情感真摯,扣人心弦。

第十二屆

2010年4月 全稱為“第十二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六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齊越節“齊越獎”空缺

齊越節“一等獎”作品《大工匠》( 于越、 田森)、《錢學森回國》(黃燎)

取材於電視劇《大工匠》,展示了老一代鋼鐵工人為了祖國的建設而貢獻出一生力量的感人歷程。朗誦者以堅實的朗誦功底,充分展現了老一代鋼鐵工人對國家和崗位的熱愛,表達了那一代人最質樸的生活情感,讓人心生敬畏。

第十三屆

2011年12月 全稱為“第十三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七屆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齊越節“齊越獎”空缺(2011年11月20日晚,由 方明宣布)

齊越節“一等獎”作品《板凳上的媽媽》、《秋瑾》。

《板凳上的媽媽》由湖南大學選送,兩位女生合誦。以第三人稱敘述與呼告相結合的方式,講述了殘疾婦女許月華38年來收養138位孤殘兒童的故事,語言平實質樸,情感細膩動人。

《秋瑾》由浙江傳媒學院選送,三人合誦,兩男一女。作品情節起伏,節奏跌宕,深情讚頌了愛國英傑秋瑾的偉大精神。

第十四屆

2012年12月 更名為“第十四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朗誦大賽”

齊越節“齊越獎”作品《中國的聲音》(宮婷、張褘、趙旭陽、王迪、劉楊、趙世浩)

由中國傳媒大學選送,六人合誦。規模極其龐大,為近年之罕見。作品以齊越、張頌、羅京等前輩為主線,以傳播有聲語言藝術和先進文化觀、價值觀為己任,抒發了當代大學生愛國情懷和勇於擔當的使命感。

齊越節“一等獎”作品《鋼鐵》(王廣弘、楊振華)

由中國傳媒大學選送,男女對誦。作品取材自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保爾與冬妮婭為人物基礎,以時間和事件的發展為敘述主線,讚頌了革命歲月中人們的光輝品質和別樣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屆比賽中從作品內容到體裁、題材上都極大的得到了豐富,大量湧現了突出時代精神、革命情懷的宏大敘事作品,也有以學生視角闡述的動情之作。

其中,中國傳媒大學選送的作品《姥姥 我想你了》(彭石夢)情感之細膩、《匆匆》(劉檸愷)表達之溫潤、《不朽的軍魂》(樊煜、楊潔)氣節之雄偉、《肩上的路 路上的魂》(高天宇、王文斌)故事之動人、《最後一課》(楊茗茗)情景之貼切,這些作品一舉情突破了歷史以來齊越節的作品形式,帶來一股新風;而除了老牌名校,重慶大學選送的作品《太陽和月亮的對話》(董萌萌、劉彬陽)、山東師範大學選送作品《那樹》(喬景春、於芊文)、四川外國語大學選送作品《愛情天梯》(董宇、聶禕)等也從作品的選擇上進行改良,都獲得了極好的口碑。

第十五屆

2013年12月 更名為“第十五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並設主題:“中國夢 我的夢”。

本屆齊越節正式確定,齊越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管,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承辦,並更名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

實際上,齊越節確定由教育部主管的訊息,是在2012年第十四屆齊越節總決賽開始前公布的。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文字處處長孟慶瑜當天出席大賽,並宣讀了教育部語用司準許中國傳媒大學申請該司作為齊越節指導單位的批文。批文指出,希望齊越節擴大大賽規模,擴大品牌效益,把齊越朗誦藝術節辦成語言工作戰線的經典賽事。 該批文於第十五屆齊越節正式執行。

“齊越獎”作品《父母之河》(劉楊)

由中國傳媒大學選送,上屆齊越獎得主本屆單槍匹馬再次獲得最高獎,作品選自作家雷抒雁的作品《父母之河》。

一等獎作品《光的讚歌》

本作品同樣由“播音黃埔”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系選送,六人合誦,作品選自作家艾青的同名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