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論寶

wán ”威王曰:“無有。 ”齊威王說:“沒有。

齊威王論寶
齊威王論寶(qí weī wáng lùn bǎo)

【出處】《資治通鑑》
【導讀】 齊威王“以才為寶”,魏惠王“以珠為寶”,表現出兩位君主的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其思想境界之高下不言自明。本文運用了對比和排比的寫作手法,氣勢充沛,說理透徹,發人深思。
【原文】齊威王、魏惠王會田①於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②,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③。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④,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⑤,泗⑥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⑦,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更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⑧,趙人祭西門,徒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⑨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譯文】齊威王和魏惠王相約在郊外一起打獵。魏惠王說:“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我的國家雖然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小的珍珠,光輝能夠照亮車前車後各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有十顆。難道你們這樣的大國,就沒有寶貝嗎?”威王說:“我用來認定寶貝的觀點跟您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守衛高唐,趙國人就不敢來黃河打漁。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衛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請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路不拾遺。這四個臣子,他們的光輝遠照千里,豈止十二輛車呢?”魏惠王聽了,面帶羞慚。
注釋】
①會:相約。田:“田”同“畋”,打獵。
②徑寸:直徑一寸。
③乘:古代車輛單位,四匹馬拉一輛車為一乘。
④檀子:人名。
⑤為寇:做賊。這裡指入侵。
⑥泗:河名,主流在山東境內。
⑦高唐:地名。
⑧祭北門:面對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因為燕在徐州之北,所以只能祭其北門。
⑨:豈特:豈止;特:只,僅
【相關連結】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世界上,人是第一個最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毛主席說的人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了事業,就有了財富,就有了一切。反之,失去了人才,就是得到了珠寶也會掉失。所以,齊威王的論寶觀點,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非常正確的,是值得今人借鑑的。發現人才和重用人才,都是同等的重要,它們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光有千里馬而沒有識馬的伯樂,千里馬與普通的又有何異呢?到頭來還不是要老死在槽邊。所以,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國家,培養人才、善用人才非常的重要。人才有如機體裡的新鮮血液,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機體就要老化,就要死亡。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都是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運用,特別是新一屆的黨中央,為培養人才作出了榜樣。社會要發展,時代要前進,就要大批的新人在新的崗位上,發揮生力軍的作用,這些社會精英,這些國家棟樑,不就是象珍寶一樣在熠熠生輝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