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鯊

鼠鯊

鼠鯊,又名大西洋鯖鯊,是鼠鯊科的遠洋大型鯊魚。分布於大西洋,南印度洋,南太平洋和南極洲的海域。主要以硬骨魚為食,如鯖魚、鯡魚、帆蜥魚及刀魚。因有時會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對游泳、潛水、衝浪的人,甚至小型船隻進行致命的攻擊而惡名昭彰。鼠鯊主要是遠洋的鯊魚,但亦可以在海岸找到。在岸邊釣鯊魚時,可用3.4-3.7米釣竿及強力卷線器、8.2千克單纖母線加一根鋼絲引線、1個113-170克的鉛錘及4/0-6/0號釣鉤;或用一套中至重型鹹水毛鉤釣裝備,加上一根系在竿尖頂端的30百花齊放鋼絲,及扎在5/0或6/0號釣鉤上的毛鉤。

基本信息

主要科目

 鼠鯊 鼠鯊
①鏟吻鯊科,只鏟吻鯊11種。產於日本。

②錐齒鯊科,僅1屬約6種。體長一般2~3米。大者6米。卵胎生。分布於西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國產2種,性兇猛。

③鼠鯊科(=鰭鯊科),有3屬5種。噬人鯊屬只1種。廣布各熱帶和亞熱帶海區,中國見於南海和東海;鼠鯊屬有2種,廣布於寒帶和溫帶海區,中國尚無記錄;鯖鯊屬有2種,中國只1種,分布於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

④姥鯊科1屬1種。體龐大,長可達15米。鰓弓具密列細長鰓耙,濾食浮遊動物和小魚。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區。

⑤長尾鯊科,只1屬3種。廣布於熱帶和溫帶各海區。中國有3種。

⑥鬚鯊科,約有11屬28種。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海區尤為繁盛。中國現有5屬約9種,都是小型鯊魚,淺海種類,體具斑紋保護色。

⑦橙黃鯊科,有1屬3種。分布於菲律賓、日本和南海。

⑧鯨鯊科,只1種。體龐大,長可達20米。廣布於各熱帶和溫帶海區,中國各海區夏、秋季節都有分布。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

板鰓亞綱Elasmobranchii

目:

鼠鯊目Lamniformes

科:

鼠鯊科 Lamnidae

屬:

鼠鯊屬 Lamna

種:

鼠鯊 L. nasus

保護等級:CITES II

第16屆 華盛頓公約CITES締約國大會上,各締約國剛通過投票,採納了將鼠鯊提升入附錄II(CITES II)的提案,它們將得到國際公約的庇護,我國是CITES的簽署國。請遵守公約,保護該物種,請勿捕殺。

分布範圍

 鼠鯊 鼠鯊
鼠鯊分布自北美洲東北部海岸(由新澤西州至格陵蘭)及非洲西北部海岸、摩洛哥或西撒哈拉

及地中海,至冰島對出的海洋、挪威的北岸及俄羅斯的西北海岸。在南半球,鼠鯊亦環球分布在緯度30°S-60°S的海域。

生活習性

 鼠鯊 鼠鯊
鼠鯊主要是遠洋的鯊魚,但亦可以在海岸找到。它們一般生活在水溫5至10℃的冷水中,但 亦有在低至1℃或高至23℃的地方生活。它們出沒于海面至水深多於700米的地方。鼠鯊是最快速的鯊魚之一。它們可以完全躍出水面。主要以硬骨魚為食,如鯖魚、鯡魚、帆蜥魚及刀魚。

鼠鯊是最快速的鯊魚之一。它們可以完全躍出水面。

鼠鯊是機會主義者,主要以硬骨魚為食,如鯖魚、鯡魚、帆蜥魚及刀魚。

生長繁殖

鼠鯊是卵胎生的。妊娠期約8至9個月。每胎1-5頭幼鯊,一般的都是4頭。幼鯊出生時長約60至80厘米。雌性鼠鯊在約12至13年會達至性成熟,雄性則要7至8年。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保護等級

第16屆 華盛頓公約CITES締約國大會上,各締約國剛通過投票,採納了將鼠鯊提升入附錄II(CITES II)的提案,它們將得到國際公約的庇護,我國是CITES的簽署國。請遵守公約,保護該物種,請勿捕殺。

釣法

釣鯊魚一般用拖釣及漂流釣,但游至近海淺水中的小鯊魚也可被岸釣者釣到,包括鹹水毛鉤釣者。處理鯊魚時要小心避免受傷。

釣具

在岸邊釣鯊魚時,可用3.4-3.7米釣竿及強力卷線器、8.2千克單纖母線加一根鋼絲引線、1個113-170克的鉛錘及4/0-6/0號釣鉤;或用一套中至重型鹹水毛鉤釣裝備,加上一根系在竿尖頂端的30百花齊放鋼絲,及扎在5/0或6/0號釣鉤上的毛鉤。拖釣及漂流釣時,釣具須視你打算的鯊魚大小而定。舉例來說,一套9.1千克級裝備對釣角鯊等小種魚而言應該是足夠的,但釣青鯊、鼠鯊及鯖鯊等較大魚時則需要22.7-36.3千克級釣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