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素香丁香

點絳唇·素香丁香

《點絳唇·素香丁香》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十朋的作品。本詞是作者描寫“香”的一組十八首詞中的第十七首。十八首詞的詞牌均為“點絳唇”,又名點櫻桃、南浦月。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物詞最講究的就是借物言志。

基本信息

原文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

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譯詩

冷落淒清秋葉飛,瓊枝玉葉卻吐蕊。

柔樹飄出縷縷香,恰如幽隱貞人美。

無意爭春斗嬌艷,梅花開盡莫相妒。

心含春雨愁千緒,好似想起江南主。

翻譯

樹葉還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樹葉下丁香花就開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氣環繞著樹,雅士稱讚這是幽居之士的樂趣。丁香花沒有想爭奪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緒滿懷,好像在懷念江南故土。

賞析

王十朋點絳唇·素香丁香
一、此詞上闋從兩個方面落筆: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形態,如“琉璃葉下瓊葩吐”,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意趣,所謂“幽人趣”。而扣題的只有一句“素香柔樹”。首句“落木蕭蕭”,本是用來描寫秋天景象的,這裡被移用來描寫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時的環境和氛圍,也是一種襯托。

下闋由形而傳神,寫丁香之精神所在。也從兩個方面落筆,一個方面是寫其無意與群芳,尤其是“自古承春早,嚴冬斗雪開”(朱慶餘《早梅》),號稱內修外美、玉蕊清香的梅花,爭春鬥豔,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散露出的那種愁緒。全詞的精彩之處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膽懸想,丁香之所以“結愁千緒”,也許是它在思憶江南的主人吧。至此,本無情之花卉植物,便化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託,一懷愁緒,滿腔悲情,也就有了具體的著落。

二、這是入選高級中學課本的一闕詞。

作者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浙江樂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一代名臣。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中進士第一,官至龍圖閣學士。他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後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朱熹將他與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並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

王十朋以《點絳唇》詞調分詠丁香、竹、茉莉、蘭、梨、海棠、牡丹、荼蘼、蓮、水仙、菊、桂、含笑、臘梅、芍藥、梅、瑞香、檐葡,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各具特色,共十八首。並且各冠以“香”字雅稱,如“素香”丁香、“細香”竹、“梵香”茉莉、“國香”蘭等等,被稱為“十八香”。《點絳唇·素香丁香》即為其中之一。

其詞大意為:落葉蕭蕭,淒涼時節。丁香葉下,花兒吐露芬芳。那香氣素淡,那枝葉柔蔓。她的志趣高雅,堪與高士相投。她無意與你爭寵,梅花勿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緒萬端,好像是想起了滿懷愁情的江南舊主。

這闕詞結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闕先用“落木蕭蕭”烘托悲涼氣氛,接著以“琉璃葉下瓊葩吐”,令人眼睛一亮。然後語鋒一轉,“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闕則進一步闡述自己與世無爭的心態:“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最後吐露心聲:我不是“爭先”,也“無意爭先”,面對綿綿春雨,我“結愁千緒”,想起了當年的江南國主。從而抒發了作者在“落木蕭蕭”的環境下,瓊葩獨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時,彷徨無主、孤寂苦悶的複雜情緒。

全詞多處用典,內涵深遠。“落木蕭蕭”出自唐杜甫七律《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脫胎於杜甫五古《丁香》:“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與陸游《卜運算元·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含春雨,結愁千緒,憶似江南主”疑即指“丁香空結雨中愁”的作者南唐中主李璟或善寫愁詞的婉約詞人南唐後主李煜。(作者:阿群)

作者

點絳唇·素香丁香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於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後在鹿岩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於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後,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國小教授,因論力主抗戰,並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錡,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後,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並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採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盪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盪的詩。他在《游靈岩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語》中,不僅對雁盪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盪山水浴成一體。雁盪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盪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的雁盪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莊嚴!”從此之後,“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盪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聞名於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並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並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並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适,饒州人。回鄉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後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宋史·本傳》記載說:“丞相洪适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聖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後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饑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云:“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飢。”“況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結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後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稱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並將他與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並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葉適說他“素負大節”、“士類常推公第一”。《四庫全書總目》說“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傳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