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科特

默科特

默科特英名為Murcott,出自二十世紀初美國佛州W.T.斯文格之柑橘雜交育種計畫,惜因父母本均告遺失,而無從確知其身世,是寬皮柑桔與甜橙的雜交種,為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農業試驗所育成。

基本信息

簡介

形態

默科特 苗木 默科特 苗木

為常綠小喬木,樹勢旺盛,樹形呈叢狀,側枝多,頂端枝梢較直立,樹幹光滑,狹小葉 片。葉片卵圓型,葉端稍缺,葉緣波形鈍鋸齒狀,葉色濃綠,較厚,無葉翼,成熟枝條較硬,葉腋下有短小刺,腋芽易萌發;樹勢中等,樹型較直立,呈叢狀,主根較發達。

果實

長梢端著果,果實易受風害、日灼和凍害,豐產性強,具有明顯早結、豐產、穩產特性。管理不善有明顯的大小年傾向, 大年結果時,枝條易折且樹勢會衰退。

果實中等大,扁圓形,均勻整齊,平均果徑7.0cm,平均單果重200g,果梗小。果皮薄、光滑、白瓤層很少,果皮橙黃色,包著較緊,不如其他寬皮柑桔那樣易剝皮,但皮較韌,也容易剝開。果皮厚度0.13~0.21cm,果心0.8~1.1cm,瓤囊10~15瓣,果肉橙紅色。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4.5% ~16.3% .100mL果汁含酸0.6~0.9mg,維生素C 16~22mg。酸甜適中,風味極濃,在美國佛州和西班牙均為高糖品種。種子平均6~14粒 果實較硬,耐貯藏。由於果皮薄,部分果實易裂果,樹冠頂部的果實易日灼,但只要加強管理,不會影響產量。

栽培

結果部位多在枝梢頂,常叢狀結果。在重慶的種植表現為成熟期在2月下旬-3月中旬,第一次生理落果期4月25日左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5月14日左右;春梢在2月中旬~4月初,夏梢期4月下旬~5月中旬,7月中旬抽秋梢,秋梢老熟時間半個月左右,果實膨大期6月中旬~10月底。11月初果實開始著色,2月開始成熟,根據管理情況可掛樹延長收穫期至3月,品質均極佳。

栽培中應注意在大年結果前進行重剪、大年著果後進行疏果,以控制大小年,增大果型。默科特的果實須加強管理,除一般的病蟲害外,果實易發生日燒、裂果、縐皮、枯水等生理病害危害,應試驗特別栽培措施進行解決。砧木宜採用特洛亞枳橙、卡里佐枳橙、施文格枳柚和香橙。

默科特憑其特出之風味,在全球柑橘產區正迅速發展中。美國佛州默科特栽培面積迅速增加,收穫面積維持在1萬餘公頃,每公頃產量約20餘噸,應是現今世界最大產區。該州柑橘種苗登記局(Citrus Budwood Registration Bureau)的記錄,2000年所繁殖之默科特健康種苗有14萬株,占了寬皮柑類之40%,其重要性不可小看。在澳洲默科特是第二大的寬皮柑桔品種,且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昆士蘭州以及在默累河流域南部海拔更低的各州。目前有47萬株,其中19萬株已結果,年產量約為2萬噸,預計十年內會翻番。其它主要柑橘產區,多列入寬皮柑中,美國加州有寬皮柑4,000公頃、以色列5,000公頃。在巴西的賽奧保羅州,它是繼椪柑之後的第二大品種,年產量約15萬噸(一部分用於出口)。在日本,被成功地栽培在塑膠溫室里,是極晚熟品種,成熟期可延長在4月或5月,年產量估計在1000噸左右。70年代台灣大學園藝系林撲教授將該品種引入台灣北部地區試種。由於默科特糖度高,風味佳而濃郁、皮薄多汁,且較蕉柑晚熟,因而在台灣市場的售價較蕉柑高出許多,栽培面積逐年增加,台灣栽培面積約為200公頃左右。閩南、江西和重慶等也已有引種試種。

市場價值

默科特市場價高於其他桔類,根據生產成本調查,默科特的收益高於傳統主要品種,但每公頃的工作時數與人工費亦較傳統品種多,表明默科特須較精細之管理,而果農也非常願意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