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念

默念

默念,亦稱心念、默誦。是阿拉伯語“迪克爾·哈菲”的意譯。指穆斯林內心祈禱、贊念真主的宗教禮儀。其方法是排除外界干擾,在寂靜的環境下,專注於內心的寧靜和沉思,閉雙目緩呼吸,心念迪克爾,讚頌真主。默念(Dhikr Khafiy)亦稱心念、默誦。 蘇菲派苦修者將默念迪克爾作為個人道乘精神修煉的重要方式,通過默念靜修達到淨化心靈、提高心理的靈性感受,暗悟近主、認主之真諦,以祈求與真主直接相通。一般默念的內容為“泰斯米葉”、“清真言”、“安拉至大”、“贊誦全歸真主”、“求主恕饒和賜福”及真主的99個尊名等,連禱次數不等,多則上萬次。默念時多使用念珠(即蘇卜哈)。

基本信息

伊斯蘭教用語

默念(Dhikr Khafiy)亦稱心念、默誦。是 阿拉伯語“迪克爾·哈菲”的意譯。指穆斯林內心祈禱、 贊念真主的宗教禮儀。其方法是排除外界干擾,在寂靜的環境下,專注於內心的寧靜和沉思,閉雙目緩呼吸,心念迪克爾,讚頌真主。 穆斯林一般在禮拜、齋月坐靜或誦讀《 古蘭經》後而祈禱( 都阿)時多採用默念方式。 蘇菲派苦修者將默念迪克爾作為個人道乘精神修煉的重要方式,通過默念靜修達到淨化心靈、提高心理的靈性感受,暗悟近主、認主之真諦,以祈求與真主直接相通。一般默念的內容為“泰斯米葉”、“清真言”、“安拉至大”、“贊誦全歸真主”、“求主恕饒和賜福”及真主的99個尊名等,連禱次數不等,多則上萬次。默念時多使用念珠(即蘇卜哈)。

詞語含義

1.默默考慮;暗中思考: 唐 孟郊 《寒溪》詩之三:“獨立欲何語,默念已酸嘶。”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有一僧默念數歲前,士人隣居,久之不告而去。物色訪之,得之 湖 湘 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當夜默念,疑此人。”

2.不出聲地讀或背: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一:“又如新近你們寄給我的國文講義中, 王先生 選著幾首古詩,我曾在打鐵的時候在肚裡默念,讀得很熟了。” 巴金 《探索集·訪問廣島》:“這碑文據說是廣島大學一位教授在一九五二年寫的。我默念著碑文,我的腦子裡閃現了三十五年前那些可怕的情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