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時代

由於市場的原因,以及媒體和傳媒或者說資訊傳播的娛樂化傾向,21世紀初我國的文學藝術出現了一種泛娛樂化的傾向,這種傾向我們稱之為文化的默多克時代的到來。

默多克時代的文化特徵
消費社會文學文本泛化最顯著地表現在大眾傳媒。大眾傳媒從它的誕生之日開始就是傳統文學文本樣式的集成。把真實的生活從原來的地方取走,然後把它放在閱讀者伸手可及的紙張或者螢幕上,這就是大眾傳媒最終的實質。
娛樂越來越非政治化,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把娛樂的自由當成自由的全部,把娛樂的權利當做權利的全部,當做存在意義的全部,而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自由和權利有待我們去爭取,更多的存在意義等待我們去實現。
多元文化是一個具有欺詐性的概念,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或者市場文化事實上是不同類型的文化,而不是說多元文化共生的格局和局面。文藝發展現狀我認為是主流文化統治地位依然存在,精英文化不斷地跌落,市場文化不斷地崛起。
如今大眾文化的三種發展態勢是身體化、娛樂化和反智化。與之相呼應的,是“看客”隊伍迅速擴展,匯聚成龐大的“哄客社會”。“哄客”是針對文化丑角的新式消費主體,享受丑角帶來的狂歡,並通過收視率和點擊率進行投票,在網際網路上表達意見,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他們的趣味決定了“丑角經濟學”的收益,也決定了丑角的命運。
今天的文學評論只看一部作品在市場上是否成功,而不看這個作家在精神運動背景下的大小和高低。所以郭敬明衛慧也會成為大作家,因為他們的作品成功了,有賣點,這是不看作家的精神譜系,而只看作品在文化空間中成功與否。
年輕一代作家的寫作偏向於追新求異,速度與變化感是他(她)們認知消費社會的主導形式。而時尚就是他們的信條,也是消費社會在他們的敘事文本中打下的烙印。
如今大眾文學的多樣姿態,說明了文學與市場的“全面接軌”,“純文學”與“非文學”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攻自破,文學創作進入了事實上的“春秋戰國時代”,但同時,也標誌著它進入了一個比較“平面”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任何呼籲“大師”的口號,都將成為一個無奈的奢望,一個實際上的文化泡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