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打鬧歌

在黔北農村,曾流行著薅草“打鬧”這一民俗。“打鬧”旨在統一指揮,統一調動勞力,監督薅草人莫偷懶,莫擺龍門陣,以提高薅草質量,加快薅草進度。那悠揚久遠的歌聲,那節奏明快的鑼鼓,在寧靜的山野久久迴蕩。於是農家有了生氣,山寨有了靈光,歡喜、笑容、自豪,全寫在山民們的臉上。
“打鬧”時需擊鑼鼓,需唱歌,由兩位歌師來完成。一人擊鼓,一人敲鑼。這擊鼓敲鑼有專門的鑼鼓譜。鑼鼓譜分慢號、中號、快號三種。慢號為:咚、咚咚、哐—咚、咚咚、哐——咚、咚咚哐、咚咚咚咚、咚咚、哐——(無限反覆);中號為:哐、咚咚,哐,咚咚哐,哐咚咚哐咚,哐咚咚哐——(無限反覆);快號為:哐、哐、哐咚哐,哐咚哐,哐咚哐咚哐咚哐——(無限反覆)。
歌師擊一陣鑼鼓後,首先說開工口號(鑼鼓止):“呔,口號口號,隨口就到,口才口才,隨口就來,若還不來,不算歌郎口才,若還不到,不算歌郎口號。彎刀逗木把,句句老實話,板凳逗木腳,句句老實說。”擊一陣鑼鼓後接著又說:“初到歌場來唱歌,才疏學淺莫奈何。一怕歌師盤問我,二怕主家客人多。三怕口才言辭頓,四怕聲音不柔和。五怕歌場逢對手,還望歌師讓一著。”
來主人地里薅草的除鄉鄰外,還有遠方的親戚朋友。說不定在場的親戚朋友中就有高明的歌師,所以上場後必須先“拜碼頭”,以示謙虛。接著就唱上工調(亦稱散調):
太陽出來照白岩,親朋近鄰薅草來。
粗茶淡飯待不好,還請各位要寬懷。
這是歌師代表主人向眾薅草人說的禮節話,表示謙遜。其實呢,早在兩三天前主人就著手準備了。推豆腐、打糍粑、燒臘肉、熬茶糕,為的就是讓眾鄉親吃飽吃好,提高薅草質量。同時也顯示自家的富足和熱情好客。
黔北薅草歌多為情歌。在開工調中就有這么兩首:
太陽出來照白岩,情哥情妹薅草來。
妹把情哥盯倒起,要想情哥上歌台。
太陽出來照白岩,情哥打鼓上歌台。
情妹心中像團火,一股熱汗淌胸懷。
自己的心上人當了歌師,無比激動,無限榮光。因為打鬧的歌師很難挑選,不但要嗓音高(假音),吐字清,而且要做到邊打邊唱,唱腔優美、流暢,不能打住,做到心、口、手相合。一家人有一個歌師,全家人都感到光榮。女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成為一個歌師。姑娘們找對象,都把目光投向未婚的男青年歌師。所以有“歌郎歌郎你莫焦,恁多姑娘任你挑”的順口溜。上工調唱完後唱正調。正調內容多數是敦促薅草的人莫要偷懶,注意質量。如發現有人偷懶,就唱:
六月太陽似火燒,包穀苗苗半枯焦。
情哥情妹來薅草,莫要伸起螞蝗腰。
如有姑娘站在邊邊歇氣或躲在樹下乘涼,就唱:
六月裡來大熱天,情妹薅草溜邊邊。
莫要站起來偷懶,謹防情哥把你掀。
如發現有人薅草不認真,馬虎,就唱:
好生薅來好生薅,莫讓主人來心焦。
主人心焦有道理,熱茶冷水要人挑。
莫要挨來莫要挨,明天就到你家來。
比著葫蘆畫樣樣,看你記懷不記懷。
歌師應機動靈活,見子打子。比如大家薅疲勞了,應放稍休息,歌師就要看準火候,適時放稍。並唱:
六月薅草大熱天,薅了那山薅這山。
只要這山薅完了,放下鋤頭吃桿煙。
舊時農村薅打鬧草的人家多為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貧困人家雖然也有薅打鬧草的,但喊的“活路”不多,一般只有十七、八人,叫打“十八鬧”。大戶人家則請三、四十人,有的甚至有五十人以上。這就要打“連二號”。請兩撥歌師在同一塊地里打鬧。每當這時,兩撥歌師就要大展身手,各顯其能。少不了唱“盤歌”。盤歌的形式是一問一答。內容有唱古人的,有唱農事活的,也有唱生活常識的。應有盡有。開始都會這樣唱:
清早起來上歌台,你從哪方哪路來?
留下你的名和姓,歌台見面顯奇才。
清早起來上歌台,我從東方東路來。
我名就叫張果佬,凡夫俗子你莫來。
一句“凡夫俗子你莫來”就挑起了“戰火”。雙方便展開唇槍舌戰,一問一答,互不相讓,大有戰死沙場之氣慨。接著便唱盤歌:
甚么出來三角尖?甚么出來背朝天?
甚么出來橫起走?甚么擔擔不換肩
鏵口出來三角尖,犁彎出來背朝天。
“牛打腳”是橫起走,牛兒擔擔不換肩。
甚么岩上盤腳坐?甚么岩下織綾鑼?
甚么會打連天鼓?甚么會唱五更歌?
猴子岩上盤腳坐,蜘蛛岩下織綾鑼。
啄木鳥打連天鼓,公雞會唱五更歌。
甚么燒得連天爆?甚么燒得爆連天?
甚么燒得圍牆走?甚么燒得口朝天?
竹子燒得連天爆,火炮燒得爆連天。
貓兒燒得圍牆走,碓窩燒得口朝天。
此外,盤歌內容唱古人的也較多。比如:
哪字下來兩邊排?哪個神仙下凡來?
哪個神仙過海去?怎樣顯出神通來?
八字下來兩邊排,八洞神仙下凡來。
八洞神仙過海去,各自顯出神通來。
有文化的年輕歌師們,還結合當今的現實,自編了新盤歌,用以宣傳黨的政策。比如:
什麼政策最關鍵?什麼人戶最優先?
什麼東西一個樣?什麼東西不要嫌?
計畫生育最關鍵,獨生子女最優先。
生男生女一個樣,生下女孩莫要嫌。
什麼農家最美好?什麼東西少不了?
什麼人兒帶頭乾?什麼人兒齊叫好?
“四在農家”最美好,富學樂美少不了。
共產黨員帶頭乾,村民齊聲來叫好。
盤歌一般是在晌午前和晌午後唱。太陽落山時要唱收工調:
太陽落坡又落岩,薅草工匠聽寬懷。
男的回去擔涼水,女的回去抱乾柴。
今天歌師得罪你,請你莫要記心懷。
將心比心是一樣,明天就到你家來。
黔北打鬧歌是黔北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自發創作的民間口頭文學。是黔北文化的一支奇葩。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本文所記,微乎其微。有待我們去挖掘、去發現、去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