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香科科

黑龍江香科科,是黑龍江香料科香科科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黑龍江香科科
種拉丁名:Teucrium ussuriense Komarov
種別名 :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香科科屬
屬拉丁名:Teucrium
國內分布:產遼寧,山西,河北;生於向陽多石山坡及河邊。
國外分布:蘇聯遠東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蘇聯遠東地區。
命名來源:[Bull.Jard.Bot.Acad.Sci.URSS 30(1—2): 208. 1932]
中國植物志:65(2):039
英文植物志:17:59
組中文名:穗花香科科組
組拉丁名:Sect.Stachyobotrys
亞科中文名:筋骨草亞科
亞科拉丁名:Ajug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黑龍江香科科Teucrium ussuriense Kom.
多年生草本,高30-50餘厘米,具地下匍枝,匍枝於節處生根。莖直立,不分枝或有短分枝,密被白色下彎的逆毛。葉對生,葉柄長4-8毫米,被白色下彎的逆毛;葉片長圓狀卵形,長3-5厘米,寬1.4-2厘米,基部近截形或廣楔形,先端銳尖,邊緣具不規則的重牙齒、牙齒或鋸齒,表面綠色,被短伏毛,背面帶灰白色,密被白色絨毛狀短毛,並有微小的腺點。輪傘花序具2或3-4(8)花,有時更多,生於分枝的葉腋內及莖頂,大部分花序集於莖的中部以上或莖頂,愈向分枝上部(或莖頂)葉愈小而呈苞狀或成苞;花梗長2毫米餘;萼鐘形,長4.5-6毫米,具10脈,萼齒5,長為萼的1/4-1/3,略呈二唇形、上唇3 齒較寬,三角形或有時為廣卵狀,下唇2齒較狹,三角狀披針形,萼齒邊緣及表面有纖毛;花冠紫紅色或粉紫色,長11-12毫米,花冠筒喉部有毛,花冠筒為花冠長的1/3或以上,與萼平齊或藏於萼內,唇片的中裂片較大,菱狀倒卵形,為唇片長的2/5或近1/2,側裂片或後方一對裂片較小,後方一對裂片的先端有腺毛,子房近球形,4淺裂,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花盤小,盤狀,有波狀邊緣。小堅果近球形,徑約1毫米,平滑,無網紋。花期7(8)月,果期9月。

地理分布

生於向陽山坡及路邊。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參考文獻

KomarovinBull.Jard.Bot.Acad.Sci.URSS30(1—2):208.1932;Juz.inFlURSS20:528.1954;S.ChowinAct.Phytotax.Sin.10(4):336,Pl.LXVIII,f.11——16.1965——TeucriumjaponicumWilld.var.continentalis(sic!)Kitagawa,Linaeam.FlMansh.388.1939--TeucriumjaponicumWilld.var.pilosumauct.nonPamp.:Hand.—Mazz.inAct.Hort.Gothob.4:73.1934.

本組概述

Benth.Labiat.Gen.etSp.672.1835;Briq.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4,3a:213.1897,P.P.;KudoinMem.Fac.Sci.Agr.TaihokuUniv.2:292.1929,p.P.;S.ChowinAct.Phy—totax.Sin.10(4):330.1965——Sect.PycnobotrysBenth.Labiat.Gen.etSp.671.1836,P.p.——Sect.ScorodoniaBenth.Lc.674.1836,P.p.輪傘花序具2—4花,子莖及分枝上部組成假穗狀花序;花萼稍呈二唇形,喉部內無睫毛;花冠後方彎缺寬闊;雄蕊伸出;花盤微4裂;小堅果無網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