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腐病

黑腐病

方案2: 方案1: 方案2: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從下部葉片逐漸擴展至上部葉片。葉片表面有部分黃變,其背面出現灰白色輪廓不分明的病斑,密生灰白色霉層。不久之後,葉表面也生成霉層,最後,葉片捲曲乾枯,導致坐果不良,果實生長不良,早期著色。 溫室、大棚栽培時常發病。在拱棚栽培中,主要發生在復蓋過程中,但濕度大時,去掉塑膠薄膜之後也仍繼續蔓延。

病原

葉霉病菌除了附著在溫室、大棚、小拱棚等的玻璃、塑膠薄膜、支架、支柱等表面生存之外,也殘留在病葉上形成傳染源。此外,亦可經種子傳染。 病斑上生成的分生孢子被風吹至葉片 上,萌發出芽管後其菌絲從氣孔處侵入,約2周后發病,在葉背面生成眾多的分生孢子。這些分生孢子被風吹散,逐漸蔓延。葉霉病菌喜好20—25℃的溫度和95%以上的濕度。

防治方法

換氣不充分的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溫室和大棚栽培的番茄都可以發病。密植及灌水過多易發病,生長衰竭,尤其是收穫期脫肥時,發病率很高。作為預防對策,要栽培抗性品種,注意換氣,避免過度灌水和密植。

用藥時期

防治對象

防治方法
 作物定苗期(定植還苗水)和展葉期  預防
青枯病、根黑腐病、黑脛病
 方案1 :使用“青枯立克”600倍液進行定植穴灌,每畝用藥量2斤/次,株用量500ml左右,連灌2-3次,間隔時間為7—10天。
方案2: 將“青枯立克”按800倍液對往年發病區及病區外延3米的區域進行穴灌1次,其餘600倍液對發病區穴灌,間隔7-10天,再進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每畝每次用藥量視病區大小而定。
 病害初期、中期
(初見病情,中午頂部葉片出現軟化,輕度萎蔫,早晨、傍晚可恢復,根系末梢輕度病變)
 治療
青枯病、根黑腐病、黑脛病
 方案1: 使用“青枯立克”400倍液進行定植穴灌,株灌500ml左右,連灌2天, 間隔5天,再穴灌1—2次,每畝每次用藥3斤。
方案2: 將“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釋,對發病區域及病區擴大3米的區域採用小區域漫灌,其餘600倍液穴灌,間隔7-10天,再進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每畝用藥2斤。
備註: 此階段採取“上噴下灌”的治療方法,防治效果更佳,在上述方案灌根的同時,將青枯立克按300倍液稀釋,噴施葉片和莖基部,間隔3—5天,連噴2次,每次每畝用藥0.5斤。
 注意事項  1. 及時對整株萎蔫、根系病變較重的植株應剪斷其根莖,並對病穴進行重點殺菌處理。
2.用藥3天內遇大雨,應於雨後1天再次使用本產品。及時剷除病株並進行藥劑殺菌處理。
3、雨季病區煙田深挖排水溝,及時排水,併合理布局排水溝渠,避免病區水流向健區,造成交叉感染。
4、灌藥時要將整個植株根系充分灌透。
 產品優勢 本產品為植物源中藥液生物製劑,綠色無公害,有廣譜性、無藥害、無殘留、無污染,無抗藥性,可持續使用;具有有促根壯苗的作用,且能有效改善土壤品質,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症狀圖片

蔓延期症狀:葉表面形成黃色病斑。蔓延期症狀:葉表面形成黃色病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