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琴雞新疆亞種

黑琴雞新疆亞種

黑琴雞新疆亞種屬雞形目、松雞屬。拉丁名為:Tetrao tetrix mongolicus。分布於吉爾吉斯坦和天山,東至阿爾泰和蒙古西部,中國新疆西部塔城、喀什及北部阿勒泰(留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黑琴雞新疆亞種

【中文別名】新疆黑琴雞

【拉丁學名】Tetrao tetrix mongolicus

【命名者及時間】Lonnberg, 1904

【英文名稱】Eurasian Black Grouse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雞形目松雞科松雞屬黑琴雞

物種概述

黑琴雞新疆亞種是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

雄鳥羽色較暗,體形較小,全身體羽黑色,頭、頸、喉、下背具藍綠色金屬光澤。翅上具白色翼鏡。尾呈叉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捲曲成琴狀。嘴暗褐色。腳裸皮橘紅色。

雌鳥全身體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頦、喉棕白色;翅上翼鏡不明顯;尾羽叉狀,不向外彎曲。為山地森林鳥類,棲息於開闊地附近的松林、樺樹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植物嫩枝、葉、根、種子等為食,兼食昆蟲。

3月末至4月初發情,雌鳥5月初在發情地附近築巢產卵。在樹下的地面營巢,每窩產卵6-8枚,淡赭色,具深褐色斑點。孵卵期19-25天,育雛期約60天。

為山地森林鳥類,棲息於開闊地附近的松林、樺樹林和混交林中。常成群活動,每群由幾隻,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組成,隨季節、食物多少和周圍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春季活動範圍較大,多在地面取食。夏季多在巢區附近的地面活動,有時也到樹上,只是活動範圍較小。秋季離開繁殖區域,結成數目不等的群體向四處遊蕩。

冬季來臨,大雪封山,氣候寒冷,林海中的最低溫度達零下40℃以下,而黑琴雞仍然遊蕩在河畔和山谷之間。它們黑色的羽毛能大量地吸收太陽的光熱,增加禦寒能力。

平時它們也很少活動,只在下午二、三時陽光充足時到食物豐盛的山谷地帶覓食。黃昏時刻便在雪地上用爪子扒出一個直徑為30―40厘米的雪窩,擋住了凜冽的寒風,安然入睡。這也是它們對惡劣環境的絕妙適應。

它們的活動力較強,善於在地上奔跑,也很善於飛翔,但不能進行持久的遠距離飛翔。它們的警覺性不如西方松雞高,在野外有時人可以接近。

分布範圍

分布於吉爾吉斯坦和天山,東至阿爾泰和蒙古西部,中國新疆西部塔城、喀什及北部阿勒泰(留鳥)。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