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爾原始部落

每一個姓就是一個大家族,每一村是一個小家族。 每一個家族有一個族長,當地人叫做光。 光的下邊是小光,小光是一個房頭的小頭目。

雲南龍慶鄉黑爾至今還保存著典型的氏族“部落”遺蹟,該地區現被稱為黑爾原始部落。
黑爾15個自然村(行政村13個)除了南盤江邊的飛塘和洞拉是清末和民國期間從半部各村搬去才有雜姓外,一個村就是一姓,不存在雜姓。每一個姓就是一個大家族,每一村是一個小家族。以新寨石拱為界:南部田李,北部張趙。甘田、發蒙、中寨、觀花、新寨是田姓;雨龍是李姓;大寨、雨燈寨、田心是張姓,大平寨、小平寨、石頭寨、三家寨是趙姓。因此黑爾有四大家族之說。每一個家族有一個族長,當地人叫做光。光的下邊是小光,小光是一個房頭的小頭目。光是世襲的,是古訓族規的執法人,並負責各種祭祀活動、山林的管理、族內民事的調解,是宗族中的最高權力,民國時期的保長、甲長也不敢外掉光。解放後新的政權建立,光才逐漸失去了權力,不過有些村往往光兼任村長。自民主選舉實施後,沒有能力的光落選,光才完全失去了村上行政的領導職權,現在只單純地負責著祭祀活動。不過有時村上一些重大事情涉及到宗教問題的,村幹部也邀請光參加議事。儘管如此,在民眾的心目中,宗族觀念仍然很濃厚,常因某些事情引起異姓之間的糾紛爭鬥,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因地界問題,張姓與趙姓,張姓與田姓之間發生衝突幾乎釀成大規模的民眾械鬥,要不是縣鄉領導及時趕到制止,流血事件就會發生。所以,黑爾的領導班子,從以前的管理區、大隊、村公所,到現在的村民委員會都很注意四大家族的配置。若缺其一姓,那工作開展就比較困難。但在選舉中,哪姓選票多哪姓就占優勢。所以這種宗族觀念是社會前進的一種障礙。宗族觀念另一個弊病是固守根基,沒有向外拓展的意識,認為到外地生活是流浪被歧視,致使土改時已在外地扎穩根基的許多人都涌回老家分田,使黑爾人口猛增,就是現在的改革開放時期,很多人都寧可守著幾分薄田地艱辛生活也不願到外地搞第三產業。因為宗族觀念嚴重,對上門女婿是另眼看待的,當岳父岳母歸逝後就被家族攆走。因之,至今還保持著純淨的同姓宗族。宗族觀念往往只從本家族利益著眼,四大家族各霸一方,我行我素,不從黑爾整個大局考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