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楠

漸危種。 楠木以其材質優良,用途廣泛而著稱於世,是楠木屬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 用種子繁殖。

拉丁名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
中文名 楠木
拉丁科名Lauraceae
中文科名樟科
保護級別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四川、貴州、湖北、湖南(九山) 雲南 廣西
簡介
是一種極高檔之木材,其色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性,遇雨有陣陣幽香。南方諸省均產,唯四川產為最好。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築。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書樓,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為楠木製作。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家具,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識之,常以拜物心理視之,覺得質不堅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棄之。行內人視其質地有如下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間,常稱紅木黃梨等硬木為“南木”,原意應為自南方的木材。乍聽起來卻極易與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現狀
漸危種。楠木為我國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以往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組成常綠闊葉林的主要樹種。由於歷代砍伐利用,致使這一豐富的森林資源近於枯竭。目前所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風景保護林,在廟宇、村舍、公園庭院等處尚有少量的大樹,但病蟲危害較嚴重,也相繼在衰亡。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1100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達30餘米,胸徑1米;幼枝有棱,被黃褐色或灰褐色柔毛,2年生枝黑褐色,無毛。葉長圓形,長圓狀倒披針形或窄橢圓形,長5~11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有光澤,中脈上被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側脈約14對;葉柄纖細,初被黃褐色柔毛。圓錐花序腋生,被短柔毛,長4~9厘米;花被裂片6,橢圓形,近等大,兩面被柔毛;發育雄蕊9枚,被柔毛,花葯4室,第3輪的花絲基部各具1對無柄腺體,退化雄蕊長約1毫米,被柔毛,三角形;雌蕊無毛,長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約與子房等長,柱頭膨大。果序被毛;核果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成熟時黑色,長約13厘米,花被裂片宿存,緊貼果實基部。
特性
分布於蔭濕山谷、山窪及河旁。分布區位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西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溫17℃左右,1月平均溫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土壤為紫色砂頁岩與石灰岩風化而成的黃壤。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沖積土或壤質土上生長最好;在乾燥瘠薄或排水不良之處,則生長不良。楠木為中性偏陰的深根性樹種,壽命長,300年生尚未見明顯衰退;主根明顯,側根發達,根部萌櫱能長成大徑材。幼年期耐蔭蔽,一年抽三次新稍。楠木生長速度中等,50~60年達生長旺盛期。楠木種子屬多胚型,每粒種子能抽出2~3苗。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保護價值
楠木以其材質優良,用途廣泛而著稱於世,是楠木屬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又是著名的庭園觀賞和城市綠化樹種。
保護措施
對目前殘存的楠木,應制訂有效保護措施,嚴禁砍伐,並積極進行撫育管理,防治病蟲害,保護好現有資源。同時大力開展育苗造林,擴大栽培範圍,特別在植物園、公園應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護這一物種。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果實採收後,搓去外果皮,種子有油質,壽命短,陰乾後即可播種。若次年春播,需用濕沙貯藏。幼苗期需遮蔭,當幼苗長成真葉即可間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如綠化用大苗,可換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須帶土團,並剪去部分葉片。栽植時要選擇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環境。
珍貴的原因
1.木質堅硬耐腐,壽命長,用途廣泛。
2.產地範圍小,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米的亞熱帶地區陰濕山谷、山窪及河旁。
3.生長緩慢,成為棟樑材要上百年。
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製作家具。
楠木屬樟科,種類很多,常用於建築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於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後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
黑心木蓮
M.fordiana (hensl) oliv,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枝下高15米,胸徑80厘米左右,最大可達140厘米。主產於緬甸西北部海拔800-1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齡120年以上。在雲南木材市場的常用商品名稱中有黑心蓮、黑心木蓮、黑心楠之稱。因其加工成品近似柚木,故在上海、廣州、北京一帶木材市場中被冠名為"金絲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