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村

黑岩村

黑岩村由原黑岩村和白瓦村合併而成,地處梅溪河大橋東頭上部,離新縣城約15公里處,小地名黑岩頭或田家花園,與白帝鎮九盤村、前進村和紫陽村交界,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970米,是市級貧困村,屬典型的山地立體型氣候。全村轄11個社, 507戶,2019人,勞動力1014人,全村外出務工人員903人。全村有黨員38人,在家黨員21名,外地流動黨員18名。全村有耕地面積1560畝,林地面積近2000畝。

基本信息

廣東省懷集縣橋頭鎮黑岩村

基本概況 黑岩村位於懷集縣南部橋頭鎮。全村34戶,人口234人。該村環境獨特,風景優美。四面環繞著層層疊疊的石灰岩山峰,進村須穿過400多米長的幽暗石洞。村中有成片的桃花林和薰衣草,春暖花開時節,紅桃滿園,遍地薰衣花香,儼然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主要景點

黑岩:洞長400米,寬20-50米,高4-20米。一溪碧水穿洞蜿蜒流過,溪寬5-10米,水深1-3米。洞內石鐘乳豐富,千姿百態,有“地下畫廊”之譽。黑岩為村中連線外界的唯一通道。
仙翁岩:這是村人祭祀南極仙翁的地方。每逢節日喜慶,人們都到此祭祀仙翁,祈禱健康長壽、家庭平安幸福。
桃園:村內桃林成片,春季桃花競相開放,好一幅“世外桃源”景致。
薰衣圃:村中設有百畝薰衣圃。各色薰衣草四季開花,氣象萬千。薰衣草乃愛情之花,清風徐來,如紫雲漂浮。
長壽王后故居:村中有古色古香的建築“中國長壽王后--孔英故居”。室內陳設孔英生前有關物品、圖片及資料等。

建築風格

村子裡的房子都是單獨的個體,一戶人家便是一棟。無論是新房或舊房,所有的瓦磚房子格局全部都是一樣的,據說,以前有一張蓋瓦磚房子圖紙,上面是一個固定的格局,後來圖紙也不知哪裡去了,但是新建的房子仍然要按照那個格局建。沒有圖紙怎么辦?到隔壁的房子裡去看看,照著建就可以了。至於為什麼一定要按照那個固定的格局建房子,村裡的人都說不清,只知道就這么一代接一代地傳下來了。

特產美食

石山羊:桃源村人愛養殖石山羊,村人稱之為“仙羊”。傳說這“仙羊”是南極仙翁在此修煉時“點石成羊”的傑作。仙羊肉與其他地方的羊肉大不相同,不臊不韌,營養價值高。
粟米粥:黑岩村盛產玉米,當地人稱之“粟米”。玉米粉加佐料熬制而成的“粟米粥”是當地人的四季主食。桃源粟米粥色、香、味俱全,是駐顏益壽的農家美食。
粟米雞:當地農家以玉米為主要飼料飼養的肉雞,人稱“粟米雞”。粟米雞肉色金黃,鮮嫩爽口。

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黑岩村

村情概況

黑岩村隸屬於阿都鄉增坪行政村,屬於山區 。位於 阿都鄉南邊,距離增坪 村委會 2公里,距離阿都 鄉8公里,(不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 0.55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氣溫11.5 ℃,年降水量870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 畝,其中人均耕地0.9 畝;有林地250畝。有農戶87戶有鄉村人口339人,其中農業人口334人,勞動力 19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6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7.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 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6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 萬元,占總收入的58.82 %;畜牧業收入 12萬元,占總收入的 25.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74頭,肉牛62 頭,肉羊13 頭);林業收入1.12 萬元,占總收入的2.35 %;第二、三產業收入0.25 萬元,占總收入的 0.53%;工資性收入 6.23萬元,占總收入的 13.09%。農民人均純收入61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23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1人(占勞動力的 67.39%),在省內務工27 人,到省外務工 4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無路燈。全村沒有 通自來水,有 8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有 87戶通電,有 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0%和20.6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 戶(分別占總數的 14.94%和 11.49%)。
該村到阿都鄉道路為不通 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 公里。全村機車2 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9 戶。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 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雲南省宣威市楊柳鄉黑岩村

村情概況

黑岩村隸屬於楊柳鄉 留田村委會,屬於 山區。距離 村委會2 公里,距離鄉政府15公里。國土面積0.49平方公里,海拔1470米,年平均氣溫36.7 ℃,年降水量902.2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345畝,其中人均耕地1.74畝;有林地114畝。全村有農戶59戶,有鄉村人口198人,其中農業人口198人,勞動力1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8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6.67 元。該村屬於 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玉米、烤菸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65萬元,占總收入的48.49%;畜牧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44.7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2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 4.5%。農民人均純收入1666.67元,農民收入以玉米、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 6.7 %),在省內務工8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30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49.15%)。有5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42.3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 50.85 %和 8.47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戶;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戶。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