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草地螟

黃麻草地螟--幼蟲頭部黑色,有白斑;身體暗黑色或暗綠色,體背及體側有明顯暗色縱帶,主要為害甜菜、苜蓿、大豆、馬鈴薯、亞麻、向日葵、胡蘿蔔、蔥、玉米、高粱、蓖麻,以及藜、莧、菊等科植物。

基本信息

黃麻草地螟形態特徵:

幼蟲頭部黑色,有白斑;身體暗黑色或暗綠色,體背及體側有明顯暗色縱帶,帶間有黃綠色細縱線;胸部各節有明顯剛毛肉瘤。體長20~25毫米。成蟲體長10~12毫米,翅展18~26毫米。

黃麻草地螟寄 主:

主要為害甜菜、苜蓿、大豆、馬鈴薯、亞麻、向日葵、胡蘿蔔、蔥、玉米、高粱、蓖麻,以及藜、莧、菊等科植物。

黃麻草地螟發病規律:

初齡幼蟲取食葉肉組織,殘留表皮或葉脈。3 齡後可食盡葉片。是間歇性大發生的重要害蟲。大發生時能使作物絕產。每年發生1~4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作繭越冬。在東北、華北、內蒙古主要為害區一般每年發生2代,以第1代為害最為嚴重。越冬代成蟲始見於5月中、下旬,6月為盛發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嚴重為害期。第2代幼蟲發生於8月上中旬,一般為害不大。

黃麻草地螟生活習性:

成蟲白天在草叢或作物地里潛伏,在天氣晴朗的傍晚,成群隨氣流遠距離遷飛,成蟲飛翔力弱,喜食花蜜。卵多產於野生寄主植物的葉莖上,常3~4粒在一起,以距地面2~8cm的莖葉上最多。初孵幼蟲多集中在枝梢上結網躲藏,取食葉肉。幼蟲有吐絲結網習性。3齡前多群棲網內,3齡後分散棲息,幼蟲共5齡。在蟲口密度大時,常大批從草灘向農田爬遷為害。一般春季低溫多雨不適發生,如在越冬代成蟲羽化盛期氣溫較常年高,則有利於發生。孕卵期間如遇環境濕度乾燥,又不能吸食到適當水分,產卵量減少或不產卵。天敵有寄生蜂等70餘種。分布於我國北方地區,年發生2~4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內吐絲作繭越冬。翌春5月化踴及羽化。

黃麻草地螟防治方法:

可用2.5%溴氰菊酯40毫升/畝、2.5%溴氰菊酯乳油25毫升/畝、21%氰戊菊酯+馬拉硫磷乳油40毫升/畝,加水46.7~60千克噴霧防治。防治適宜時期為2~3齡幼蟲占60%~70%時為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