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年

黃鶴年

黃鶴年,男,1925年9月出生,浙江省嘉善縣魏塘鎮人。曾任上海醫科大學會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所所長。現任專家委員會主任。終身教授。二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七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耳鼻喉科臨床醫學50年。總結的《氣管異物的治療》,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1978)。《計畫麻醉下全喉切除和氣管代喉術》獲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1980)。首創《新喉再造術》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988)。主編《耳鼻喉頭頸外科手術學》發表《鼻咽癌》等論著70餘篇。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著作 著作

黃鶴年小時在魏塘鎮啟東國小讀書,國中就讀於嘉善一中。1950年,他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後,進入了上海醫科大學耳鼻咽喉科工作。他曾任耳鼻咽喉科科研所所長,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八屆政協委員,獲國家突出貢獻專家榮譽。

專業成就

50年來,他在大量的臨床診治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能解決本專業的重大手術和疑難雜症,尤其在耳鼻喉科腫瘤病症方面,更是進行過系統的研究,特別是對鼻咽喉進行大量、詳細的臨床觀察,提出了早期症狀、鑑別診斷和誤診等問題,早在1954年就發表了《鼻咽癌》的科研論文,為我國鼻咽癌研究方面最早文獻之一。黃鶴年在門診中,遇到來就醫的幼兒常因氣管異物而窒息致死的情況,他決心攻克這一難題。因小兒喉頭、聲門、氣管腔甚窄,一旦嵌入異物常要發生危險。氣管異物是小兒耳鼻喉科症中難度高、死亡率高的一種危急病。自1965年起,他親自搶救病孩,進行過710例氣管異物搶救手術,無一例死亡,達到了國際水平 。

1978年,他得到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獎,再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1978年,黃教授還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研究所的協作下,帶領研究骨幹,創建了鼻咽癌研究室,為國內最早開展鼻咽癌EB病毒血清免疫學研究單位之一。在針灸麻醉方面,黃教授在國內首先成功地進行了350多例,此科研項目獲得了衛生部1980年甲級科學技術成果獎。

新喉再造術是黃鶴年教授獨創的一種新技術,主要套用了患喉癌的病員,使之既能根治病變,又能恢復喉的功能,攻克了迄今國內外尚未能妥善解決其取材和發音、呼吸、吞咽三種功能的協調問題。以往國內外對喉症需行手術的患者,一般是採用全喉切除後利用頸段氣管重建喉部,或利用各種人工製品重建喉腔,雖然恢復發音功能,但因缺乏正常的喉部解剖結構,難以協調發音、呼吸、吞咽三種功能,常易發生誤咽和肺部感染,並且人工製品日久尚有排異的可能性,說話亦較費力,難以得心應口。他經過三年的動物實驗,觀察了近500例的喉症的病理標本,對比了國內外採用喉重建的方法的優缺點,從1978年起,在動物實驗成功的基礎上,利用自體舌骨、胸骨舌骨肌膜、喉區神經肌瓣等組織進行移植重建,這種按照喉的解剖和生理要求建成的新喉,基本上與正常喉相似,在技術上解決了這一難題。在自體新喉再造術中,黃教授邊治療邊研究,對50例新喉再造術中,定期隨訪觀察,被隨訪病員至今全部存活,並且發音和吞咽功能皆基本恢復,男性49例,女性1例;年齡最大者71歲,最輕39歲;術前病理全部證實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該50例全部治癒,尚未見腫瘤復發。

這項新技術經美國醫學情報檢索系統在線上檢索,至1988年末檢索到與上述課題相關的文獻,屬國際首創。

1988年,該新技術由上海市科委邀請有關專家教授鑑定委員會評定:國內外尚未見類似報導,屬於首創,有重要的實用推廣價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項技術已於1988年7月評為上海市優秀髮明一等獎,1988年12月,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重大發明二等獎。

高尚品德

在此期間,黃鶴年教授回到故鄉——嘉善第一人民醫院定期服務門診,風雨無阻,院方提出用車接送,他堅持坐班車來回,很準時到達醫院,病人很多,他認真細心看病,但誰也不知道他是國內著名的耳鼻喉科專家。他默默地為家鄉人民就醫服務兩年,感到非常高興。

在50餘年的臨床教學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對其他醫師、學生,都能認真的給予指導,手把手地幫助手術,用自己的心血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骨幹,使自己所在的學科於1990年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他作為重點學科的帶頭人之一,竭盡全力,為祖國培養耳鼻喉科高級專業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他晚年的心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