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齡

黃鶴齡(1887-1972),字夢年,廣西柳州人,祖籍廣東高明。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六期騎兵科。

基本信息

軍人

早年入桂軍部隊。擔任過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四旅團長、第四集團軍第十師長。1942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1972年病逝。著有《新桂系傾巢如湘策應馮閻及反蔣戰爭》、《孫中山先生北伐在廣西》、《日軍進犯桂林記》、《桂林焦土抗戰親歷記》。

黃夢年(1892—1973)

生於1892年6月(清光緒十八年),原名黃鶴齡。祖籍廣東省肇慶府高要縣(現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西安鎮),出生於柳州中山東路黃竹巷口一戶貧苦家庭,廣西陸軍國小堂、湖北軍官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騎兵科畢業。

1919年3月軍校畢業後派任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第4支隊(司令鄧本殷)少尉排長。

1920年11月所部改編為廣東陸軍第1軍(兼軍長陳炯明)第5支隊(司令鄧本殷),升任中尉排長。

1921年6月調任廣西講武堂騎兵科中尉助教。

1922年6月出任滇黔桂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盧燾)參議。8月離職隱居澳門。

1923年7月出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黃紹竑)上尉副官。

1924年11月所部改編為廣西陸軍第2軍(兼軍長黃紹竑),調升憲兵連上尉連長。

1925年2月調升第2軍第4縱隊司令部(司令蔡振雲)少校副官長。

1926年3月所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調升第7旅(旅長伍廷颺)第13團(團長陶鈞)第1營中校營長。國民革命軍北伐,其留守後方練兵。6月第13團(團長郭鳳崗)改歸第5旅指揮,仍任第1營中校營長。

1927年9月第13團改編為第15軍(兼軍長黃紹竑)第1師(師長伍廷颺)第9團(郭鳳崗部),升任上校團長,參加平定廣州教導團起事戰爭。

1928年2月所部改稱第50師(師長伍廷颺)第3團,仍任上校團長。

1929年6月12日第15軍縮編為新編第16師(師長呂煥炎),改任第1旅(旅長梁朝璣)第1團上校團長。10月第1旅改編為護黨救國軍(總司令李宗仁)第1縱隊(指揮官呂煥炎)第1師(師長梁朝璣),升任少將副師長。

1930年4月1日第1師改稱北京國民政府第1方面軍(總司令李宗仁)第43師(師長梁朝璣),仍任少將副師長,率部參加新桂系集團策應中原大戰的軍事行動。8月升任第43師少將師長。10月任廣西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第十師師長。

1931年5月辭職下粵治胃病,5月25日被陳濟棠任命為梧州行營主任。

1932年10月任廣西第四集團軍第十五軍(軍長夏威)第四十三師代理師長、師長等職,1934年12月免職

1934年10月派任梧州海關監督。(並未到任,時在廣州閒居)

1936年6月調任廣西省民團(兼總指揮白崇禧)梧州區民團少將指揮官兼行政監督。

1937年10月調任廣西省潯州區民團少將指揮官兼行政監督。

1939年2月調任第46軍(兼軍長夏威)少將副師長。12月任第四戰區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第四十六軍(軍長何宣、周祖晃、黎行恕)副軍長,率部參加桂林保衛戰、桂南會戰諸役,並任第4戰區第3挺進縱隊司令。

1940年6月兼任新編第19師(轄三團)師長。

1941年12月調任柳慶師管區少將司令。

1942年1月31日敘任陸軍少將。

1944年兼任宜山警備司令。

1945年6月辭去軍職後返鄉經商。9月胃病嚴重到成都治病。10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

1946年3月由成都回廣西閒居,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11月30日晉任陸軍中將,並退為備役。

1949年11月拒任桂中軍政區司令官,同年11月25日在柳州迎接解放。受柳州黨政領導之請擔任治安委員會委員,並將市郊26畝種植園地(今柳州飯店處)及景行路覺廬房地贈給柳州市人民政府。

1951年1月聘任廣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1956年當選民革廣西省委員。

1959年當選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

1973年8月在廣西南寧病逝,後安葬在柳州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有

《新桂系全力入湘策應馮閻反蔣戰爭》[載於《新桂系紀實》(上)]、

《桂林“焦土抗戰”親歷記》、(載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的《東征北伐))、

《關於盧燾率滇軍入桂的回憶》(載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的《東征北伐))、

《滇軍攻桂及其敗退》[載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的<軍事派系>(下)]

《俞作柏、李明瑞投蔣回桂與李、黃、白出走》[載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的<軍事派系>(下)]、

〈俞作柏、李明瑞反蔣,楊騰輝倒戈與李、黃、白復出》[載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的<軍事派系>(下)],《日軍進犯桂林》(載於〈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四卷),

《孫中山先生北伐在廣西》(載於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第二十四輯)等。

畫家

黃鶴齡 男,1934年生,河南鄭州市人,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鄭州黃河碑林書法顧問,鄭州大學書協顧問,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特約書法家。以小楷、榜書、行書享譽書壇,小楷從師柳公權,值得一提的是黃鶴齡先生的小楷藝術,宋代歐陽詢曾說過“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楷為難”。他繼承古人又不為古人所,形成獨到的小楷風格,堪稱書法園地的一株奇花。小楷長卷《金剛經》、《老子道德經》,長達五米。他的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展,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展、“海峽杯”書法大賽、全國絲綢之路書法展、劍南春全國書法大獎賽、全國職工書法作品展,並多次獲大獎。黃河碑林、河南臥龍碑林、南陽張仲景碑林、四季生態園碑林等多處均有其書法碑石。其作品入選諸多專集,並被海內外博物館(院)及愛好者收藏。常寫作品有:《妙法蓮華經》、《孫子兵法》、《金剛經》、《老子道德經》、《黃庭經》、《前後出師表》、《千字文》、《嵇康養生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