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山蘭若寺

黃袍山蘭若寺

黃袍山蘭若寺(來佛寺),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通城縣塘湖鎮黃袍山望湖村高山湖西南,始建於漢朝(約建於公元前118-105年之間),是在漢武帝時期的大漢使者張騫遣副使出使大夏經身毒(今印度國的一部分)之後,由於漢武帝以開放之姿容納八方之物,黃袍山地處皇城之偏遠,才得以由身毒國人在黃袍山傳入佛教和建設寺廟,因是華夏四海九州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得名為蘭若寺(來佛寺),距今已有2100多年,略早於洛陽的白馬寺、南宮的普彤寺,更早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的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等地的寺廟,可謂為中國佛教寺廟之“佛源”和“祖先”。

在漢代時期沿黃袍山大盤山來佛寺側的古道及山窩相繼建起了上寺、中寺、下寺、觀音(又稱東庵,女性佛教信士集聚之地)等四寺,寺廟建築面積宏大,信徒眾多,曾一度香火極為旺盛。東漢時期在洛陽等地建起了白馬寺等寺廟,佛教也開始慢慢在我國各地廣為興起。
黃袍山蘭若寺(來佛寺)的附近有唐朝臣相金興政、北宋詩人黃庭堅和北宋抗金英雄方瓊等歷史名人所書的“佛源”“佛宗”“佛祖”等古石刻。湖北省通城縣黃袍山來佛寺也和中國其他各地的寺廟一樣,曾經戰爭及朝代更替而數度浩劫,時至今日,上寺、下寺、中寺、觀音寺都已不見,只有重建於明清時期的來佛寺的幾間瓦屋、幾段斷壁、幾塊裂石碑,還瀟條且破落地立於黃袍山高山古道邊,現存的寺廟規模、信徒香火都遠不如從前,甚至是已被世人遺忘。
黃袍山蘭若寺(來佛寺)不遠處有多棵至少1500年以上樹齡的紅豆杉、銀杏等古樹,也許是古時的佛教信士們所種植,這些古樹也被稱為黃袍山活著的歷史。來佛寺左側古道上行百餘米有一塊由後人修補過的千年古佛石碑,我們在古道附近見到了古石橋、古石埂、古石梯、古石道、古石洞等,但楚吳古道邊的古茶樓、古驛站、古街道、古客棧都已不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