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寺

黃蓋寺位於臨湘市境東北角,水域跨湘鄂兩省,上連洞庭,下通武漢,北望洪湖,南抵赤壁,流域面積1240平方公里,是歷史上三國赤壁大戰古戰場之一,據傳為三國名將黃蓋的封賞地。時至今日,有關黃蓋的傳說仍廣為流傳,有關黃蓋的遺蹟仍依晰可辨,“虛白晚鐘、蘿湖藏春、磯頭夕照”等黃蓋八景在民間久傳不衰。

地理位置

黃蓋湖位於臨湘市境東北角,水域跨湘鄂兩省,上連洞庭,下通武漢,北望洪湖,南抵赤壁,流域面積1240平方公里,是歷史上三國赤壁大戰古戰場之一,據傳為三國名將黃蓋的封賞地。時至今日,有關黃蓋的傳說仍廣為流傳,有關黃蓋的遺蹟仍依晰可辨,“虛白晚鐘、蘿湖藏春、磯頭夕照”等黃蓋八景在民間久傳不衰。
黃蓋寺位列八景之一,原名有飛拍庵、虛白庵之說,根據史料勘證,始建於東漢末期。東漢王朝長期黑暗統治,階級矛盾激化,到漢靈帝的中元年(公元184年)終於暴發了“黃巾起義”,首領張角利用“太平道”宗教組織,聚眾數十萬,向朝廷為民請願。事後,全國各地民族宗教事業又一次興旺,寺廟四起。黃蓋寺在東漢獻帝年間(公元200年)奠基落成興建,賜名:飛拍庵。建築總體分東西兩座庵堂,各三間三疊三大主殿,中間一花園和鐘鼓樓,總面積1800多平方米。坐落在黃家磯白雪山頂上,海拔高程不過40米,坐北朝南偏西32度,有庵管莊田、莊地及山林水壙近百餘畝。
黃蓋寺寺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隸屬湖北省嘉漁縣南福鄉黃家磯。建國後,南福鄉整體劃為湖南省臨湘縣陸城區三合鄉第四村管轄。現屬臨湘市黃蓋鎮掛口村境域。

歷史沿革

公元207年間,三國東吳名將黃蓋將軍在團山安營扎塞,操練水師時,相交一女友白雲小姐,在婚十春。後來,黃蓋將軍離營赴疆未歸,白雲小姐就出家入飛拍庵為尼,法號虛白,時年30歲。她與青燈相伴三十一載,面壁九個春秋,成為德道高尼,61歲圓寂。坐化時,庵當時上空白雲繚繞,其金身隱若雲中,久久不去,接替主持見此,集全庵尼姑,焚香跪拜,虔誠祈告,並宣告飛拍庵易名虛白庵,民間習慣俗稱黃蓋廟。它自始建至今已受民間香火1800餘載。
黃蓋寺在清嘉慶17年至20年間(公元1810年至1813年)由黃家磯和周邊眾百姓集銀、錢數萬吊,進行過重大全面整修。
黃蓋寺在1840年鴉片戰爭;清鹹豐十一年後(公元1851年)朝庭腐敗無能,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受到重創。加之,地方官員軟散及地方紳士、宗教勢力抬頭,為不受庵堂鐘鼓洪聲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拆除了東庵堂和花園、鐘鼓樓,並將千年千金古銅鐘埋壓於東庵堂大門之外。到20世紀60年代又因種種因素影響,西庵堂(黃蓋廟)近40餘年來民間明拜香火少,庵堂多年失修並改做它用。

重建

20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民族宗教事業逐漸興旺。21世紀初2002的初春,釋堅雲大法師,由黃蓋鎮鎮政府引薦,來黃蓋寺弘揚佛法。為解決許許多多宗教信徒弟子之活動場所,主持承擔恢復黃蓋寺。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在農曆乙酉年仲夏(公元2005年),經湖南省、岳陽市、臨湘市三級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由釋堅雲大法師主持恢復虛白庵。為符合新時代寺廟之特色,並更名為黃蓋寺。恢復黃蓋寺工程,於農曆乙酉年孟東月二十七日(公元2005年11月28日)奠基興工。總體工程布局為黃蓋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四大主殿組成,鐘鼓樓設天王殿兩側。大殿四周分設生活區、風景區等附屬建築。總設計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總造價約300萬元左右。
黃蓋寺形式新穎,氣勢雄壯。可稱得當代宗教活動場所、旅遊、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現代仿古建築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