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母根

黃花母根

黃花母根,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白背黃花稔Sida rhombifolia L.的根。具有清熱利濕,生肌排膿之功效。用於濕熱痢疾,泄瀉,黃疸,瘡癰難潰或潰後不易收口。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辛,涼。

功效

清熱利濕,生肌排膿。

主治

用於濕熱痢疾,泄瀉,黃疸,瘡癰難潰或潰後不易收口。

相關配伍

治泌尿繫結石:黃花稔根60-120g,加清水1500ml,煎至500ml,去渣加豬肉60g,煮熟為度,吃肉喝湯,每日分2-4次分服,第1-4劑單用黃花稔根,第5劑加車前草30g,金錢草60g。(《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可用60-90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白背黃花稔又名:菱葉拔毒散。直立亞灌木,高約1m。分枝多,枝被星狀綿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被星狀柔毛;托葉纖細,刺毛狀,與葉柄近等長;葉菱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45mm,寬6-20mm。先端渾圓至短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鋸齒,上面疏被星狀柔毛至近無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狀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2cm,密被星狀柔毛,中部以上有節;萼杯形,長4-5mm,被星狀短綿毛,裂片5,三角形;花黃色,直徑約1cm,花瓣倒卵形,長約8mm,先端圓,基部狹;雄蕊柱無毛,疏被腺狀乳突,長約5mm,花柱分枝8-10。果半球形,直徑6-7mm,分果爿8-10,被星狀柔毛,先端具2短芒。花期秋、冬季。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間,曠野和溝谷兩岸。分布於華南、西南及福建、台灣、湖北等地。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去濕熱,治濕熱痢疾,哮喘。”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